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信息服务需求的分析

2014-10-30 03:05许克元石志恒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析

许克元+石志恒

摘 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信息服务需求的主体之一,在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挖掘和满足农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各种信息化需求,对提高当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促进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调研分析甘肃部分农业合作社对农村信息消费的现状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息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10-0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建立的村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具有组织、中介、载体和服务等功能,对农户成员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但是我国特殊的国情和产权制度造成当前我国“小农户-大市场”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微型的家庭农业经济组织方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力量单薄,农户在进行各种农业生产经营决策时会遇到种种困难,同时其抗风险能力、先进科技的应用能力也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却在实际的经营生产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已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取得了成功,而国内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还处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因此,分析我国农村合作社信息化消费和需求问题对该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1 样本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为了尽可能详细真实的了解甘肃农村信息服务现状及存在的实际问题,本调研结合甘肃省省内各地区经济基础不同和农业农村信息化程度的不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市中的5县作为样本调查,从合作社的角度对陇南市徽县、平凉市泾川县、平凉市庄浪县、张掖市、甘州区和张掖市民乐县5个县取样。调查内容主要有合作社主体产业类型、主要经营种类、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信息化设备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等。本次调查选取了47个合作社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7份,收回有效问卷47份。被调查对象中,从事种植业有24个合作社,占比51.1%;从事养殖业的有17个,占比36.2%;从事设施园艺及其他产业的各占3个。在对合作社主要经营种类的调查中发现经营畜禽肉类的有14个合作社,经营蔬菜的有9个,果品的有7个,选其他的有10个,由此可以看出甘肃农村合作社经营种类繁多,对农业信息化的需求呈现多元化。

2 合作社信息需求分析

2.1 合作社信息化相关概况 为了解合作社信息化的相关情况,我们从基础设备配置现状、联网情况、是否建有对外网站、是否配有网络管理员以及信息化资金的主要来源5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每10人拥有计算机0.5~1台的有18个合作社,拥有1~3台计算机的有7个合作社,可见50%以上合作社均配置了电脑,其中95%的合作社可以上网,建有对外宣传网站的仅有12个,且只有少部分合作社配有网络管理员,支撑信息化相关资金主要来于自筹有28个合作社,而自筹和政府共同投资的有18个合作社,只有个别是政府完全投资。总体看来信息化在农村合作社中波及范围日趋广泛,但受资金约束其程度均较低。

2.2 合作社网路联结对象及网站的利用 调查表明(见表1),合作社网路联结的对象主要有市场、需求者、供应者、政府等,这也反映了合作社信息需求的相关内容。另外,合作社主要通过网站发布供求信息,提供价格行情,日常管理,以及开展网上交易等。可见,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大部分合作社已经开始利用网络对外交流,宣传,传播及获取最新市场信息。

2.3 合作社信息获取渠道 合作社获取信息的渠道排序依次是电话60%,电视55.3%,网站48.9%,客户40%,报纸34%和广播17%。由此可见,电话和电视等传统媒介在传播信息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作为新型媒体的作用正日趋凸显。此外,客户、报纸、广播也是合作社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只有集合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信息服务方式这两者,才能确保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及辐射的广度。

2.4 信息化设施装备在生产中应用 详见表2。调查显示(见表2),有27个合作社在生产经营管理和对外宣传中使用了信息化设施装备,节水灌溉和视频监控中使用的各有8个。此外,一部分合作社在质量安全追溯、环境监测、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方面也应用了信息化设施装备。这表明合作社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信息意识及需求逐步在提高,政府应在信息及配套装备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2.5 信息化在合作社内部管理的应用 在对合作社内部管理信息化状况的调查中,显示合作社内部管理中有23个合作社选择了销售管理;15个合作社选择了财务管理;12个合作社选择了业务管理。受关注的是有8个合作社选填了均无。可见,合作社间内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存在较大差距。政府应在这些方面引起重视,引导农民在生产经营、日常管理中有效利用农业信息服务,获得最大产出和效益。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投入,增强信息服务能力 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强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增强信息服务的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优惠政策,吸引大量高层次的农业信息服务专业人才;对农业信息数据库及其平台进行主动、科学的管理。合作社对信息服务平台要产生信任感,化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搜集信息,促进合作社整体观念的更新。合作社要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发展电子商务,为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农业效益的整体提升、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强有利的支撑。

3.2 重视农村信息资源数量质量,提高利用效益 要重视农村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合作社需求为导向,提高平台的利用效益。随着合作社网路联结对象的增加,以及网站利用范围的扩大,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相应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力发展平台及其服务的同时,关注资源建设,以合作组织的反馈信息、实际需求为指导,深化已有资源的进一步集成与整合,进而形成平台及其依托的信息资源之间的良性互动。

3.3 加强合作沟通 杜绝重复建设 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涉及各级政府、通信运营商、媒体、情报机构等多主体利益关系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加强合作沟通,积极参与,合力打造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产业链。农业信息资源散落于各处,如果各机构独立开发,缺乏沟通合作,就会造成很多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与孤立。

3.4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合作社对多样化信息消费的主动性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大部分合作社已经开始利用网络对外交流,宣传,传播及获取最新市场信息,但合作社在信息利用方面所体现的差异政府应引起重视。在继续加大农业信息服务软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各合作社组织的内部沟通、合作、优势互补,确保内部信息服务的畅通,消除内部信息不对称现象,共同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增强合作对多样化信息消费的主动性,并在农民当中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董云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39-40.

[3]陈红奎,吴永常.农户信息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01):169-172.

[4]房桂芝.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新方式[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291-297.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