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探路信息化

2014-10-30 09:50王佳丽
能源 2014年10期
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

王佳丽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信息化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煤炭产业。业界普遍认为,所谓煤炭信息化,就是煤炭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原有的资源、管理、组织形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的优化升级竞争力提升的目的。

其中,智能化煤矿正成为煤炭信息化建设的核心。2013年底,神华数字矿山锦界示范矿井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数字化矿井建设达到新的水平,也使其成为煤炭企业推进两化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本。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秘书长陈养才介绍,当前包括神华、中煤、山东能源、伊泰等大型煤炭企业都在大量推进信息化的建设。神华、中煤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了央企信息化A级水平。

一般而言,国内煤炭信息化起步于2001-2002年,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推动,煤炭信息化效果正逐步凸显。目前,大中型煤炭企业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并开始使用光通信、无线网络通信等新技术,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现今,信息化已经不仅仅是辅助生产经营管理的工具,在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决策水平、保障煤炭安全清洁高效发展等方面,信息化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然而,国内煤炭信息化依旧面临各种问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水平总体偏低,行业安全与生产技术信息化标准体系仍未完善,适用于煤矿井下的信息技术发展也相对滞后。目前,煤炭企业在数字化建设、矿井自动化开采方面处于不断探索完善阶段,需要煤炭企业加大投入,才会取得较快的进展。

防控事故的“利器”

众所周知,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价格跌跌不休,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煤炭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超过70%的企业出现亏损。

在陈养才看来,很多企业并没有因此减少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因为“企业在困难的时候加大信息化投入,可以通过信息化来提升整个集团的管理水平,最后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多位煤炭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愿意花大笔钱进行信息化投入,不仅仅是因为信息化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强集团管控,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信息化能够降低煤炭开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实现安全生产,而后者在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要求不断提高的当下显得尤为紧迫。

由于我国大部分煤炭资源埋藏在地下,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田资源比较少,且煤炭地质条件复杂、煤矿灾害事故频发,因此,国内煤炭信息化建设有了不同于石油、电力等其他行业信息化的鲜明特点,即“煤炭信息化的关键是要解决安全生产信息化问题”。

据了解,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主要包括生产组织管理和安全生产监控两个方面,其中煤矿生产组织管理主要是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系统来实现的。在煤炭企业,ERP系统主要应用于煤矿设备管理、生产调度管理、煤炭运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系统等四个方面。

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2010年,神华集团为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管理提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开展了信息化217工程建设,而作为工程核心项目的ERP系统建设项目则于2011年8月19日正式启动,并于次年10月15日正式实现试点上线,目前已全面上线。

借助ERP系统,神华建立了覆盖全集团的集中、透明、控制、共享的信息平台,消除了以往因信息系统分散建设而形成的信息孤岛,建立起集中、高效、统一的管控体系,有助于增强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适应力。山东能源集团、晋煤集团全业务覆盖的一体化ERP系统建设也已经全面启动。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主要是指煤矿通风安全及生产环节的监控,主要包括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煤矿瓦斯抽采监控系统、煤矿火灾监控系统、矿山压力监控系统、煤与瓦斯突出监控系统,以及人员位置检测系统等系统,目前很多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已经成功建设完毕,并在不断地完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建设。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尤其是对煤炭安全生产系统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煤炭信息化在安全生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煤矿共发生各类事故604起、死亡1067人,同比分别下降22.5%、22.9%。其中较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35.2%和36.2%,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更是首次下降到0.3以内,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有了很大的改善。

按此速度来看,国家发改委《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改能源【2012】640号)提出的“到2015年我国安全高效煤矿达到800处,产量25亿吨;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比2010年分别下降12.5%和15%以上,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目标极有可能提前完成。

尽管煤矿安全生产连年好转的形势令人欣喜,然而,“我国安全生产状况与世界先进产煤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虽然百万吨死亡率历史上首次降到0.3以下,但仍是美国的10倍”,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宋元明说。

重投资,轻运维

2011年,煤炭产业被国家列入“两化融合”的评估范围。作为煤炭行业指导部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承担了这项任务,并对煤炭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调研。2012年,煤炭行业首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在这份报告中,测评委员会对我国煤炭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给予了“中级水平”的评价。不过,煤炭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却是显而易见的。

从这份报告中透露的信息不难发现,目前国内煤炭行业的信息化、自动化综合集成水平总体偏低,基于煤炭生产安全全过程管理的综合系统集成仍在起步阶段,没有企业能够实现产供销作业协同。企业生产、调度等业务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衔接和集成程度也比较低,仅有10%的企业能实现生产调度系统向经营管理系统即时上传生产数据和信息。而且,仅有8.6%的企业建立了决策支持系统,仅四成企业实现了超过50%业务系统间信息集成与共享,集团级综合管理平台集成业务范围和程度较低。

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国内大型煤炭集团与中小企业在协同与创新能力上的差别也很大,前者的财务、经营与风险管控要明显强于后者。在管控系统建设上,接近9成的企业建成了业务功能较为齐全的统一财务管控平台,而能建成统一的销售和物资管控平台的企业却仅占三成。在产业链集成方面,建立内部产业链集成的企业不到一半,能部分实现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集成的煤炭企业更是不足三成。

据陈养才介绍,国内煤炭信息化建设存在重初始投入,轻运营维护;重硬件投入,轻软件、研发和服务投入;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煤炭信息化发展了十多年后,信息化投资体制问题仍较为突出,煤炭信息化投入水平总体偏低。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企业信息化投入比例仅占销售收入的0.2%-1%,远低于国外煤炭企业2%-5%的信息化投入比例。

同时,由于煤炭信息化专业性强,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依然严峻。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需要的是兼具信息技术和煤炭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类人才存在一定缺口。数据显示,多数大型煤炭企业中的专业 IT 技术工作人员占全部员工比重尚不足 1%。即便近几年煤炭企业、煤炭院校都在尽力为行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然而,目前现有人才数量远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信息化过程中系统与行业运作间的脱节也是难题所在。这不仅仅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是其他行业都有的共性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技术因素不可忽视,比如系统只考虑了单项业务系统应用,没有考虑相关专业的联动性。而且,生产、安全监控系统是分布式系统,开放性比较差,系统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无法进行信息共享。

对于煤炭企业各级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来说,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尤为关键。陈养才告诉记者说,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需要领导高度重视,推进行业两化融合不单是技术革命,也是管理理念的革命,“如果不把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企业的管理规章、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再好的系统可能也发挥不了作用。”

猜你喜欢
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煤炭行业要加强淘汰落后产能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开发成本构成
我国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