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登《自然》杂志的20部电影(上)

2014-11-05 06:54张晨
科幻世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自然科幻

张晨

2013年,科幻影片《地心引力》(Gravity)在全球卷起了一场科幻浪潮。众所周知,这的确是一部不同凡响的优秀影片,但出人意料的是,《自然》杂志于显著位置发表了《地心引力》的影评,称它“确实是一部伟大的影片”。这篇影评让许多对《自然》杂志顶礼膜拜的人士感到震撼,他们惊呼:《自然》上竟会刊登影评?

《自然》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在科学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国,《自然》杂志更被许多学界人士视为“国际顶级科学杂志”,堪称科学界的权威。但事实上,《自然》自1869年创刊至今,从来就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呆板拘谨,它一直在刊登许多并不那么“学术”的东西。一段时间以来,《自然》每期会设置十五个左右的栏目,但只在“来信(Letters)”和“论文(Articles)”两个栏目中刊登论文,而其他栏目大多是刊载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颇有见地的新闻,还不乏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并不是一本科学杂志,而更像一本科普杂志。

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使期刊更加大众化,《自然》杂志在1999年新辟了一个名为“未来(Futures)”的栏目,专门刊登“完全原创、长度在850~950字之间的优秀科幻作品”。虽然科幻不属于科学,但按照《自然》杂志自己的话来说,“科幻作为一种文学类型,还具有除了娱乐之外的其他功能,作者通过它,不仅可以表达他们对未来的预期,还可以表达他们对当下的关注,而且,比起科学家,科幻作家也许能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技术的改变会对人们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由此可见,《自然》创建科幻专栏确实是一个很有智慧和商业头脑的举动,不仅可以提高发行量,还可以使杂志更具人文价值。

然而,《自然》毕竟是顶级期刊,即使要刊登科幻作品,也必须有十分充足的理由。据统计,自1929年刊登首篇影评以来,在长达八十五年的时间里,只有二十部影片登上过这本杂志。下面,我们就对这些电影逐个进行梳理,来看看它们究竟有何独特的过人之处,以至能成为《自然》杂志的宠儿。

[月里嫦娥]

Frau im Mond,1929年

导演:弗里兹·朗(Fritz Lang)

主题:月球旅行

剧情:一位科学家发现月球上有金子,于是造了一艘火箭飞往月球,但是,探险队成员之间的勾心斗角让这次探险进行得十分艰难……

入选理由:作为一部拍摄于八十五年前的科幻片,却能把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漫步想象刻画得十分准确,这已经足够让人感慨万千;同时,导演通过对人性的深度探究,还表达了自己的人文关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由导演本人设计的火箭发射倒计时,至今在现实中仍然袭用。

[科幻双故事片]

Things to Come,1936年

导演:亚历山大·柯达(Alexander Korda)

主题:乌托邦

剧情:本片堪称所有末世启示录和未来世界电影的模板原型。末世战争,病毒蔓延,军阀割据,崇尚科技的钢铁兄弟会逐渐统治地球,科技文明兴盛起来后,公知在群众间散布反智主义,阻挠人类向太空发展。

入选理由:这部电影传达出了宏伟的宇宙观:相对于整个人类的进步和命运,个人的生存或者行为是微不足道的。影片结语道:“如果守着渺小安稳的幸福,不去探寻宇宙的边疆,人类只能灭亡!”本片极具前瞻性和创造力,主题建构之宏伟、世界观纵深感之深入堪称奇作!

[2001:太空漫游]

2001:A Space Odyssey,1968年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主题:太空探索

剧情:四百万年前,一块黑石启发人类往前进化了关键的一步。2000年,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了相同的一块黑石,这块石头还向木星发出强烈的信号。于是,美国政府派出一艘宇航船前往探个究竟。飞行途中,船上的超级电脑发生故障,杀死了大卫之外的其他船员,后来大卫将其制伏,并只身前往木星,在那里见到了另一块黑石。影片结尾处颇为神秘,出现了巴洛克式的古典室内景致,大卫在迅速衰老,他的卧室里又出现了黑石。最后镜头变成抽象的婴儿与太空。

入选理由:大名鼎鼎的科幻电影里程碑,探讨了极为深刻的哲学基本问题:我们从何处来?又到哪里去?或许这是一个无尽的轮回。这部影片审视着人类的命运,预测了人类的出路和未来有可能的毁灭之源。同时,人类相对于永恒的宇宙来说只是沧海一粟,本片激励着我们不断地思考,探索无限的未知,追求终极的奥义……

[再生之旅]

Lorenzo’s Oil,1993年

导演: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

主题:新技术

剧情: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罗伦佐在四岁多时突然行为怪异,时而尖声狂叫,医生告诉他的父母,这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ALD,即“脑白质退化症”。这种病的产生原因是人体内缺乏一种分解长链饱和脂肪酸的酵素,以至于血液里面血脂肪过高,进而侵蚀人体脑神经系统的髓鞘质。病童刚开始会狂叫,丧失说话能力,接着会瘫痪在床、丧失吞咽能力,最后死亡。总之,这是一种不治之症。但其父母不愿放弃希望,以各种方法挑战医学界,并发明了一种特殊配方的油给罗伦佐食用,终于从死亡边缘把他救了回来,并且造福了其他同患此病症的患者。

入选理由:本片改编自吉塔·阿南德(Geeta Anand)的报告文学小说《治疗》(本书获2006年度普利策奖)。应该说,这不是一部科幻片,而是一部励志片,片中的新技术使得社会中普通人和科学有了联系,这也从一个侧面很好地表现了技术的改变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但之所以能入选《自然》,影片中所展示的大爱与无私付出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侏罗纪公园]

Jurassic Park,1993年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

主题:克隆技术

剧情:哈蒙德博士在进行恐龙研究过程中发现一只吸了恐龙血、藏在树脂化石中的蚊子。他从恐龙血中提取出DNA,复制出恐龙,并建成一个恐龙“侏罗纪公园”。没想到的是,公园发生意外事故后又遭人破坏,造成灾难性局面。恐龙自相残杀,人们亦死难无数,最后幸存者寥寥,只有四人逃出生天。

入选理由:令人震撼的特效,不拘一格的想象,引人入胜的情节,仅仅这些就足以让本片成为科幻电影巅峰之作。然而不仅如此,此片还具有丰富的内涵,探索了人、科技和自然三者间的关系。它丰富娱乐元素表象下更有对科学发展带来恶果的深刻反思。这种深刻的反思说明科技的不可预测性,人类的贪婪可能会带来的灾难。

[千钧一发]

Gattaca,1997年

导演:安德鲁·尼科尔(Andrew Niccol)

主题:基因歧视

剧情:在不久的将来,经基因加工孕育而成的人被视为“精英”,而经自然诞生的人则被视为“病人”,文森正是一个“病人”。文森为了参加达卡太空企业的太空计划,与“精英”杰罗姆交换基因身份,但升空前一星期,事情突然节外生枝,他被怀疑有劣质基因。最终杰罗姆帮助他躲过调查员的追查,实现了漫游太空的梦想。

入选理由:这是一部让人感动的科幻励志电影,也是一部相当有思想有深度的影片,可以引发对人性、人权、道德、正义、科技的思考。爱在其中自然流露:亲情、友情、爱情是对人的爱,梦想是对生命的爱。也许现实是不公平的,竞争是残酷的,真情更是难以获得的,但这恰恰让来之不易的爱和成功变得更加令人魂牵梦萦。生命的意义,正是对爱的追求和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当你学会了爱,你会发现世界其实如此美好,原来自己也是上帝的宠儿!

[山崩地裂]

Dante’s Peaks,1997年

导演:罗杰·唐纳森(Roger Donaldson)

主题:火山灾难

剧情:四年前,火山丹特峰爆发,研究员哈利在撤退时,眼睁睁看着未婚妻被岩浆吞没。四年后,哈利又受命去丹特峰进行地震测试,结果发现火山有喷发的迹象,但他发出警告的意见为上司所阻。丹特峰小镇的镇长瑞切尔是个单身母亲,她正准备为小镇刚获得的“全美最佳居住环境奖”组织一场庆祝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愿相信火山即将喷发的事实。但哈里秉承科学家的良心,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后来在瑞切尔的协助下,疏散工作总算启动了,可就在这时,火山爆发了!惊慌的人们纷纷逃离,但瑞切尔却要逆流而上寻找两个不顾危险前去营救奶奶的儿女,已经深深爱上女主人公的哈里勇敢地挺身而出。

入选理由:在《自然》刊登的影评中,灾难片占很大一部分,这可能是在传达着一种基本理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只有活着才能创造价值。本片可作为一般灾难片的代表,虽然亮点和新意不多,但其中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得十分成功,其经典套路也已经被之后的很多灾难片借鉴。

[超时空接触]

Contact,1997年

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Robert Zemeckis)

主题:地外文明

剧情:艾莉是一位对宇宙生命充满探索欲望的天文学家。她希望能找到地外文明,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她的行为是疯狂的。终于有一天,艾莉的研究有了突破,她收到了来自外太空的信号。这一发现惊动了美国政府,官员们决定让艾莉本人代表地球上的人类飞越宇宙,去与外太空的生命进行理智的接触。然而,人们却不相信艾莉返回地球后所讲述的太空经历,最后艾莉用证据证明了一切。

入选理由:由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超时空接触》,可谓好莱坞迄今为止所拍摄的科学含金量最高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本片科学的成分远大于幻想的成分,而影片中幻想的成分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于是这与其他科幻商业片相比要高了一个层次。片中传达出的科学精神值得人们深思:它无关乎科学的局限,不仅可以对科学本身进行怀疑和反思,还可以对宗教、艺术、整个人类文明甚至是宇宙终极真理进行挑战,它是哲学精神最完美的一种表达,它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它的姿态,同时是骄傲而卑微;它的终点,同时是希望与绝望。

[天地大冲撞]

Deep Impact,1998年

导演:咪咪·莱德(Mimi Leder)

主题:末日灾难

剧情:一颗彗星即将与地球相撞。为了拯救地球,政府决定派遣“弥赛亚”号飞船登陆彗星,用核装置引爆彗星使其偏离原来的轨道。然而由于对彗星结构分析得不充分,爆炸使彗星分成大小两块仍继续飞向地球,“弥赛亚”号则在行动失败后与地球失去联系。于是,政府不得不实行最后的“方舟”计划,即建立一处地下避难所,但只有少数人可以在这里避开劫难。小彗星块先撞击地球引发了不小的海啸,但幸运的是,“弥赛亚”号几经波折又与地球取得了联系,宇航员们毅然启动核装置,义无反顾地冲向随后而来的大彗星块。苍穹划过一片壮丽的流星雨,人类终于得救了。

入选理由:本片最大的成功就是将人性的光芒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灾难即将来临的时刻,每个人都要选择自己最后要做的事。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才能发现自己最为珍贵的东西。影片中,大多数人的选择是爱和奉献,人性的真善美温暖着每一个观众的内心。因为我们相信爱,我们始终拥有希望。

[世界末日]

Armageddon,1998年

导演:迈克尔·贝(Michael Bay)

主题:末日灾难

剧情:一颗巨大的陨石即将毁灭全人类。几个钻井工人被委以重任要登上陨石钻洞将它炸毁,最终他们成功完成任务,成为救世英雄。

入选理由:本片与上一部影片题材相同,但侧重点却大相径庭。本片主要Armageddon,1998年表现英雄主义,与众不同的是,英雄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这是能脱颖而出入选《自然》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影片在塑造救世英雄的同时,亲情和爱情的穿插也恰到好处。影片把一个俗套的大家只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故事拍得扣人心弦,也因此获得了成功,这从本片勇夺当年票房冠军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杨 枫】

猜你喜欢
自然科幻
在科幻的天空自由翱翔
怎样写科幻故事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