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浪对浙江舟山的影响

2014-11-06 03:49夏璐一
价值工程 2014年25期
关键词:本岛强台风风浪

夏璐一

栾曙光

张超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大连116023)

0 引言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延绵曲折,岛屿星罗棋布,河口港湾众多,全省海岸线长度为6696km,其中大陆海岸线长2254km。[1]由于浙江省处于亚欧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过渡地带,每年夏、秋两季常遭受台风的侵袭。经统计,从1949年-2009年间在浙江省登陆的热带气旋共40个,影响浙江省的热带气旋有314个。[2]因此,研究台风浪对浙江舟山群岛的影响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MIKE21 SW谱波浪模型,建立浙江省海域台风浪的计算模型,以登陆浙江省的强台风“卡努”和“麦莎”为例,对浙江省海域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在计算结果与波浪观测值相吻合的基础上,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为近岸台风浪预报和船舶回港避风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1 浙江省台风模型

1.1 台风风场模型参数 风场半径R的计算采用美国的Graham和Nunn提出的经验公式[3]

式中:R为最大风速半径;φ为最大风速与台风圆外法线之间的夹角;VF为台风中心移动速度;P0为台风中心气压。

1.2 台风浪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丹麦水力研究所研制的软件MIKE21 SW(Spectral Waves FM)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强台风“卡努”和“麦莎”的波浪模型是在强台风其风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

在笛卡尔坐标系下,MIKE21 SW的控制方程采用波作用守恒方程,即

式中!V 指波群速度,!V=(cx,cy,cσ,cθ),cx,cy分别为波作用速度在地理空间(x,y)坐标中的变化,cσ表示由于水深和水流变化引起波速在频率上的变化,cθ表示由水深和水流引起的折射。

S表示能量平衡方程中的源函数,以谱密度表示为

式中,Sin表示风输入的能量;Snl表示波浪间非线性作用引起的能量转移;Sds表示由白帽引起的能量损耗;Sbot表示由底摩阻引起的能量耗散;Ssurf表示由水深的变化引起波浪破碎产生的能量损耗。

1.3 台风浪模型的边界条件与网格划分 模型的边界条件分为陆地边界和开边界。陆地边界采用波浪全吸收边界,且边界对向岸流全反射,不考虑离岸流的作用。开边界采用自由辐射边界。本文建立的浙江省台风浪模型有3个开边界和1个陆地边界,边界条件设定见图1。风浪模型采用非结构化三角形网格,如图1所示。计算区域从福建省福清市起向北至上海市全水域,风浪场的计算区域为(119.41°E,25.54°N)~(128.42°E,32.42°N)。

图1 计算区域网格图

2 舟山的波浪特征分析

在舟山本岛8个方位选取水深-10m的位置点,位置点分别为 N(0°),NE(45°),E(90°),SE(135°),S(180°),SW(225°),W(270°),NW(315°),具体选点位置见图 2。

在强台风“卡努”和“麦莎”登陆之前,对舟山本岛各方向进行波浪分析,由图3可知,舟山本岛E向波浪最大,N向波浪最小。强台风“卡努”登陆前波浪最大值为2.05m,最小值为0.4m,强台风“麦莎”波浪最大值为1.39m,最小值为0.23m。

在台风登陆过程中,舟山本岛的E向靠近外海,水深较深,产生波浪值最大;舟山本岛N向距离台风中心最远,台风对N向影响最小,因此N向波浪最小。从图3可以看出台风移动过程中经过舟山本岛的E向和W向,舟山本岛W向波浪值小于E向波浪值,这是由于舟山本岛对台风有一定的阻碍影响,经计算知,舟山本岛使得台风引起的波浪削弱了35%左右。

图2 选取点位置图

图3 舟山波浪模拟值

3 结论

本文利用MIKE21 SW谱波浪模型,建立了浙江省附近海域的风场模型和台风浪模型,在与实测结果相吻合的基础上对强台风“卡努”和“麦莎”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得出舟山本岛E向波浪最大,N向波浪最小。舟山本岛的阻隔使得台风引起的波浪削弱了35%左右。

[1]楼东,刘亚军,等.浙江海岸线的时空变动特征、功能分类及治理措施[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3):11-17.

[2]朱业,丁骏等.1949-2009年登陆和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分析[J].海洋预报,2012,29(2):8-14.

[3]邱大洪.工程水文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本岛强台风风浪
风浪干扰条件下舰船航向保持非线性控制系统
淮委防御超强台风“利奇马”
East Side Story
超强台风
海陵湾台风浪场的数值模拟
强台风灾害链情景下多部门应急联动建模与仿真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