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法

2014-11-07 05:06王立苹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教材新课程交流

王立苹

本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一直在不断探索,希望为新课程教材的教学提供好的教学方法,使自己能够在轻松、愉快而且高效的状态下完成教学。通过近两年新课程教材的教学,我真切感受到了新教材的魅力,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认真研究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加强研讨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交流,以便为新课程教材的教学提供有益的想法,为此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一、熟知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

就高中数学而言,新教材和原来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相比,有很多鲜明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教师会说旧教材知识讲得细,知识衔接上也比较合理,其实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唱独角戏,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想法只是将当堂应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结果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而新教材恰恰是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同时更加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尽可能在把握好时间的状况下实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施展的空间,进而也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发表独立的见解、开拓他们的思维。我认为新教材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知识内容安排合理,深入浅出地做到实现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的过渡,其主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注重发展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到生活等优势。

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直接决定其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感到很枯燥,或者很难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就会厌倦对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加强数学理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促成教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将问题留下让学生课后再思考、讨论,等下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正确结论公布给学生。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例如:高中数学必修1中学习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我们从生活实际,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出发,比如: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娱乐节目“幸运52”,主持人李咏会给选手在限定时间内猜一物品的售价的机会,如果猜中就把物品奖励给选手,同时获得一枚商标,一次猜一种品牌的手机,价格在500到1000之间,选手开始报价:1000元,主持人回答:高了;紧接者报价900元,高了;700元,低了;800元,低了;880元,高了;850元,低了;851元,恭喜你,你猜中了,通过学习,学生会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认为创设有趣且适合学生认知的问题情景,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和社会。

三、灵活方式,实施教学

在教材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由以前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模式。独立自主地思考是学习数学的需要,但合作交流更不能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分组交流,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学生不久学会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还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与互助,并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可以使他们从多角度看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教学思路越来越多,教学设计构思也越来越巧妙,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数学知识罗列,不能过分拘泥与预设的固定不变的程序,应当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不及的体验,一堂好数学课应该是一节不完全预设的课,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内容丰富,多方互动,给人以启发。

四、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改革提出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用表扬的语句,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尊重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各自的长处,并给予积极评价,帮助学生接纳自己,拥有充分的自信力。

总之,作为教学活动的导演,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广阔而有充满活力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新教材新课程交流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如此交流,太暖!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