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不和谐现象

2014-11-07 05:24徐庆青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成长家庭教育方法

徐庆青

摘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父母长辈对下一代实施的综合性教育,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奠基作用。近年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产生了许多的 困惑。

关键词:家庭教育 方法 成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而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孩子的启蒙教师并不是幼儿园的教师,更不是小学里的教师,而是孩子的家长,所以家长的自身行为及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笔者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现象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双休日,笔者到学生家去家访,很远就听到从屋里传出一阵搓麻将的声音。一进门,就看见学生家长在搓麻将,而学生正在屋子一角的一张椅子上做作业。

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一张做功课的书桌,一些学习资料和其他书籍,这是一个学生在家学习最起码的条件。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思想思考。嘈杂的环境只能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百弊而无一利。一张做功课的书桌,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自己的小天地,同时可以便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一些学习资料和其他书籍,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二、形形式式的陪读

灯光下,学生坐在桌前低着头做作业,劳累了一天的父母陪伴在一边,使劲地瞪着双眼,还不时训斥道:“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写的是什么字?擦掉重写!”这幕“人盯人”的伴读场景,已成为普遍现象。学生提心吊胆、神不守舍地学习,是永远培养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的。

也有家长正好相反,孩子要做作业了,他们马上整理好桌子、摆好椅子。文具、书籍、资料一律无须孩子动手、烦神。他们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见机适时地送来吃的、喝的。殊不知恰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养尊处优和懒惰。有的家长一见孩子完不成作业而停笔思考,就舍不得让其动脑筋,而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孩子真是来得全不费功夫,但这又如何能培养他们的思考习惯与能力呢。有的陪读家长自身文化不高,却也热情地“辅导”孩子,这种热情可嘉,却给孩子造成学习的混乱和错误。

本来,作为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督促孩子按时、保质地完成有关作业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用上述种种方式陪读,不利于孩子自控能力的发展;增加了孩子的依赖性,影响上进心的形成;孩子不会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忙于接送、累于接送

如果在放学时间你走在大街上看到前面挤满黑压压的人群,你可别以为是在卖什么便宜的商品或是出什么交通事故了,那里肯定有一所小学。一到放学时间,学校门口就会出现接送孩子者的“长龙”。人们在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娇贵了”。殊不知孩子的娇贵是父母培养出来的。

笔者有一位朋友,他女儿在读小学时家离学校比较远,除坐公交车外,还得走一段路。笔者的这位朋友在女儿刚上学那几天陪她一起坐公交,当女儿知道该在哪里坐车、坐几路车之后,他就让女儿独自一人上学、回家。除了二年级时一次上公交摔过一跤的小意外,再也没发生过任何事。现在问起这位朋友,当时发生那次小意外后有没有想过要接送孩子,他总是说:“没有,从来没有过。小孩子嘛,不受一点苦怎么行呢。”

毫无疑问,让孩子自己上学、回家是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极好机会。

四、只抓智育、忽视德育

现在有些家长单纯抓子女的智育,忽视德育。他们“循循善诱”地告诉子女“现在吃点苦,等考上大学就什么都好了”“现在一定要把书读好,将来中考、高考缺一分就要多出好几千块钱呢”。

他们关心的是分数,而很少教育子女如何做人。这种单纯追求分数的做法,对孩子的成才是相当有害的。形成正确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没有“才”不行,但只有“才”没有“德”也不行。我们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要“才”不要“德”是不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的,也不利于增强人的创造能力。

五、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家长虽然也重视家庭教育,也希望子女尽快成才,但却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他们当中存在两种有害无益的教育方法:要么溺爱、迁就、袒护、放纵,要么简单、粗暴、施以拳头或棍棒。

前者,孩子在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稍有不顺心,家里人人都是他的出气筒,成了小皇帝。但他在外或长大以后会怎样呢,结果可想而知。打个比方吧,这样的孩子就像是一只蜘蛛,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叱咤风云,一旦失去了网,就无能为力了。

后者,在家一直被冷落或者呵斥,甚至是拳打脚踢。所以,他就畏惧、退缩,做出任何有背于父母的事。父母也就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其实不然。这样的小孩就像是一只久困于笼中的小鸟,放出去后不会自己觅食。

这两种教育都是失败的,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同时,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水平,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氛围,为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旸.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家庭文化功能的社会意义论析[J].理论月刊,2012(6).

[2]姚郁卉.批判继承传统伦理全面发展家庭美德——“第四届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5(1).

[3]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4]汪璇.当前家庭面临的挑战与构建和谐家庭的政策路径[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成长家庭教育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