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学院国际化平台建设的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为例

2014-11-07 06:54李欣欣
文教资料 2014年3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国际化

李欣欣

(北京科技大学 高等工程师学院,北京 100083)

一、学院国际化的基础

在高等院校里学院国际化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存在多年的学院,其国际化是随着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起来的。另一种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新设立的学院或单位,一切从零开始,但起点很高。这两种国际化的基础不同在于,前一个拥有较多积累,但惯性很大,后一个拥有更大创新空间,但需要做好科学的顶层设计。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属于后一种情况,伴随着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 “卓越计划”)应运而生。

教育部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北京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卓越计划”首批实施高校,致力于培养钢铁行业需要的“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懂管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了解专业技术发展前沿和国内外行业发展状况,具有一定工程设计开发和研究能力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和行业领袖。为更好地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学校专门成立高等工程师学院具体实施“卓越计划”。作为一个担负特殊使命的崭新学院,自2010年底学院建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国际化平台建设工作,从教学计划、学生培养到课程改革、师资国际化培养等多方面、多层次搭建国际化平台。

学院清晰梳理“卓越计划”国际化需求,针对国际化培养目标,从零开始,夯实国际化平台的搭建基础,从“研究国际化标准、制定国际化实现矩阵、搭建国际化建设平台、引进国际化教学师资及理念、打造国际化创新型课程、接轨国际注册工程师认证及工程专业认证”逐步实现高等工程师学院对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工程师人才”的培养目标。

“国际化能力”作为“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院在培养过程中自始至终地加以重视和体现。“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工程教育中心”于2012年5月7日正式成立,肩负着尽快推进学校成为“国际钢铁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提高学校“卓越计划”的国际化水平的重大使命。

二、国际化标准研究

国际化培养的标准和实现方法是“国际化平台”的两个基础,明确了“国际化”的内涵,以及国际化培养的标准,就有了培养“国际化”的目标和要求,有了目标和要求就要有实现方法,并且通过矩阵的形式清晰地描述国际化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使用的方法及与整体目标的关系。高等工程师学院一直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国际化的标准及实现标准的方法,建立了国际工程教育平台及引智平台等,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不断科学推进学院国际化培养的进程。

1.国际化标准研究。

作为搭建国际化平台的理论基础,需要确定什么是教育的国际化?即国际化的标准化研究。“所谓的教育国际化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或者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想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需要一个标准,即各个单位在国际化建设后能够衡量和量化的指标。

表一 教育国际化标准

2.国际化标准实现矩阵。

表二 国际化标准实现矩阵

表三 矩阵说明

通过对国际化标准的分类及实现方法的矩阵法,教学单位快速定位自己在国际化建设中所处的阶段,同时能够清楚地分析各种国际化平台建设对教育国际化所起到的不同作用,还可以对照总结出本学院在国际化培养工作中相关平台建设上的不足。

从表一可以得出,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及国际竞争能力是逐级深入且内容不同的三个领域,一些教学手段可以兼顾多个方面,在具体实施中也各有侧重。表二的实现标准中明确列出了教育国际化需要学生具备的具体能力,通过表三矩阵的方法,对照正在执行的及正在建设中的引智、国际工程教育课程等国际化平台所能达到的对培养国际化能力的要求,可以指导本学院根据“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加强或者改革其中某个部分,便于学院领导班子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参考。

通过表二可以看出,在“教学计划内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需要搭建多种平台以实现学生的各项国际化能力。高等工程师学院通过建设“国际工程教育课程”、搭建学院引智平台及学生国际化培养平台,可以从覆盖到更多的国际化能力标准,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及应用的能力。

三、引智工作及学生国际化培养平台

谈到国际化建设的情况,必须提到引进国外优秀智力的引智工作,这对于学校提升国际化教学水平,研究水平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以引智为主题的平台建设有许多形式,比如大型国际会议、小型学术研讨会、短期讲座、长期授课、教材引进及合作科研等。另一个必须涵盖的内容就是学生国际化培养工作,引智工作对学生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而且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学生国际化的渠道和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大致包括海外学习,引进国际课程,全外教授课或双语授课,以及参加国际考试等方面。

高等工程师学院通过“引进国际化教学师资及理念、打造国际化创新型课程、接轨国际注册工程师认证及工程专业认证”的指导思想,积极搭建学院引智平台及学生国际化培养平台。

1.学院引智平台建设。

“高等工程师学院引智平台”旨在配合“卓越计划”及我校“十二五”规划,依托我校在钢铁行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就“卓越计划”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以及国际注册工程师认证及工程专业认证的现实,迫切需求推出一批高水平的重点研究成果,把北京科技大学“卓越计划”的国际化建设打造成国内领先水平。三年来,高等工程师学院利用此平台有计划地邀请了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工程教育领域强国的院士、教授及企业界专家来校采取专题授课、研讨、合作研究,以及文献资料共享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交流。

2.学生国际化培养平台建设。

对于学生国际化培养平台建设,高等工程师学院以教育国际化标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各项国际化能力。通过分析目前学生常规课程对培养相关能力的不足,制定和加强了与“卓越计划”钢铁行业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及学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着眼于学生就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从全外教英语口语实训,国际化课程建设,学生海境外学习,以及学生参与国际注册工程师认证等国际化认证培训及考试,提供多种高度的平台满足学生的多种国际化需求。

四、国际化平台建设要有特色

每个学院或单位在搭建自己的国际化平台之前,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认清优势和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使用有限的资源来搭建最能突出自身特点、满足自身最大需求的国际化平台。如果一味求大求全,只讲高端大气上档次,就只能东施效颦。例如有的学院教师国际化情况本身就好,科研费用也多,能够每年召开很多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会议;有的学院生源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例如经管学院,所以学院开展EMBA、学生出国出境项目就会很顺利地形成规模;有的学院或单位本身拥有很多的国外专家长期驻扎,就能够很好地开展外教授课和合作研究工作。以高等工程师学院为例,学院以书院制形式创建,没有自己的教师,如果一味瞄准大型国际会议或者大量外国专家来华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是,学院有自己的特色,即作为专业综合试点的教学改革单位,拥有较大的教学计划自主权,因此在开设特色国际化课程、进行课程和师资国际化方面可以做很多创新性的工作,同时也造就了自身的特点。

五、思考

1.真正实现“请进来,走出去”还需要付出努力。

作为国际化平台的建设,一方面要引入国际化的智力支持,把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学校,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学校的青年教师和学院骨干教职工出国发表论文和业务交流。只有实现了“请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我们才不至于总是花大钱请专家“上门服务”,而放弃了自己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到更大的国际舞台交流的权利。从经济的角度上看,“请进来”往往要比“走出去”成本更大,而“请进来”的效益往往不一定大于“走出去”的所得。

2.学生是国际化平台建设的最终受益者。

“任何一所学校都应把教师和学生视作学校管理的最重要资源,运用正确的用人方略和激励手段,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创造性,这是一所学校的生存之本”。而教师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学生。在学院国际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循让“最重要的人最受益”的原则,以学生的最终利益为本,增加对教师和教职工的国际化培养和鼓励政策,重视对教师进行国际优秀教学方法的培训,了解并使用最前沿的教育技术,最终使学生在所有的国际化平台的建设中成为受益者。

[1]易秋芳.论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国际意识教育.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

[2]胡东成,张良平,姚崇兰,贺克斌.大力加强国际化教育,提高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3).

[3]北航航空航天法引智平台设立并运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4]龚国祥.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最重要的管理资源.人民教育,2003-12-15.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国际化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聚焦港口国际化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青年工程师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