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农”问题及当代启示

2014-11-10 16:46张欢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

张欢

[摘 要]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也就是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十年内战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并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发展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关心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成熟,开始认识到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对“三农”问题进行探索。该中国出台的一些政策,对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也有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问题;“三农”问题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对“农村”问题的探索及实践

(一)为“农村”的建设扫清障碍

1927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意义,明确规定:“现在阶段之中,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土地问题的急进解决。”(1)1927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完整的表述了这个思想:“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角,打倒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2)中国民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基本条件就是肃清农村中封建势力的残余及宗法社会式的政权。只是一开始中共寄希望于南京国民政府,这显然是错误的。

大革命失败后,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开始认识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目,于8月1日和8月7日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标志着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农村”的建设,打倒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等社会蛀虫进行探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一阶段,我国还处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之下,受着两座大山的压迫,中共领导觉醒了的广大人民群众,在这一时期为扫清农村中的封建残余、为农村的发展建设作出努力。

(二)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中共于1928年10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9年之后,中共又相继开辟了湘赣、湘鄂赣、湘鄂西、鄂豫皖、豫东南等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规模不断壮大。这一时期,开辟的革命根据地都在农村,因此,中共这时对“农村”的建设就是对这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中,提出当时中共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我们的经济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第二,“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而目前发展“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第三,根据地的经济成分,“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以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合作社事业,是在极迅速的发展中”。“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配合起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将成为经济方面的巨大力量,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地位。”第四,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应当是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财政的支出,应根据节省的方针。第五,苏区对外贸易的方针,首先是为着自给,其次才是出口,并要“由国家直接经营若干必要的商品流通,例如,食盐和布匹的输入,食粮和钨砂的输入,以及粮食在内的调剂等”。第六,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农民的生产和实际生活问题;必须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2.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杨超等编的《毛泽东思想史》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规定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国体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第二,工农民主共和国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第三,工农民主共和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土地革命。其施政纲领是,在政治上保证广大劳动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在经济上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资本,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分配给雇农、贫农和中农,让工人监督资本家企业的生产;在文化教育方面保证劳动群众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民族关系方面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在外交方面实行废除不平等条约,与各国重新订立完全平等的条约。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理论构想和政策:政治方面,政权以工农为主,同时容纳其他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阶级;经济方面,保护和鼓励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在土地革命战争末期提出的与国民党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理论构想和政策:第一,主张“将政治制度上国民党一党派一阶级的反动独裁政体,改变为各党派各阶级合作的民主政体”;第二,“实行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开展全国性的民主运动,释放政治犯和开放党禁等;第三,由工农民主共和国发展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是历史的必然;第四,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政治领导;第五,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它是工农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盟的资产阶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它的前途有走上资本主义的可能,但又有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的可能,中国共产党应争取后一前途。第六,在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情况下,革命根据地改为全国的一个组织部分,红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

3.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毛泽东思想史稿》一书中指出: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了革命根据地文化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和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中国广大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对“农民”问题的探索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让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加强无产阶级对农民阶级的领导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随着大革命的失败,中共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也逐渐认识到要取得农民阶级的支持的必要性。土地作为农民阶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直接决定着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水平,因此,要取得农民阶级的支持,调动农民阶级革命的积极性,必须首先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让广大农民阶级获得真正的利益。

(一)进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土地革命,是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进行的。这一时期,为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改善农民的生活,颁布和实施的政策有:第一,在土地所有权问题上,毛泽东等同志通过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于1928年12月,起草了中共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由于《井冈山土地法》规定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不得买卖。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阶级生产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一不合理的规定在1929年4月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得到修改: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改正,明确了土地革命的革命对象是地主阶级。这一政策,得到了农民阶级的拥护,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第一次完整的表述了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到这一时期,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才完善。这一阶级路线,明确了土地革命的革命对象是谁,工人阶级的同盟军是谁等问题。

这一时期,共产国际在土地分配政策、富农政策、土地所有权政策都产生过一些影响。如富农问题,中共六大当时提出“不要加紧反对富农”,“联合富农”等口号。受共产国际指示的影响,中共先后制定反对富农、打击富农的政策。

(二)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确保农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在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走上井冈山,建立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之后,总结几个月来从事群众工作的经验,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三大纪律”即“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即“(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后来,六项注意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包两项内容,从而发展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大多涉及农民的利益。

三、当代启示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主要领导人就已经注意到发展“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在当今,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总人口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也是当今中共必须重视的问题。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对于当代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因此,应该扎实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稳定挡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实现对农村的改革,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注释: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44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页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
掀起学习《论“三农”工作》的热潮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