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在华活动述评

2014-11-10 18:41潘珣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5期
关键词:国共合作马林

潘珣

[摘 要]在1921年6月到1923年10月两年多的时间里,马林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第一位代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参与和帮助了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而且根据列宁的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理论和自身在殖民地开展革命的成功经验,提出国共合作,促使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接受党内合作的形式,对推动和实现国共合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马林;中共一大;国共合作; 中国革命

在1921年6月到1923年10月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马林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第一任代表来到中国,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他帮助中国共产党人建党,并且大力推动国共合作,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马林在华期间也犯过不少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论述马林在华活动的目的和主要贡献,分析马林在华对中国革命的积极作用和错误指导。这对于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和党坚持走独立自主路线具有启示作用。

一、马林来华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一)马林来华的原因

马林有着在殖民地国家开展革命的丰富经验,这是共产国际派遣马林作为共产国际驻华第一任代表的原因之一。1913年到1920年,马林赴荷兰殖民地印尼爪哇工作,他在印尼社会民主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印尼共产党,并在印尼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他在指导无产阶级建党,推动东方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方面的丰富经验,是共产国际派遣他到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马林关于民族和殖民地的问题的看法受到共产国际的肯定,这是促成马林来华的主要原因。在共产国际二大上,马林专门介绍了他在印尼的工作经验,而且发言中还特别强调了关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民族大国革命发展的重要性。在共产国际二大第五次和第十三次会议上,他提出:“没有别的问题比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对世界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更为重要了”、“列宁的提纲应由第三国际用几种东方语言公布,特别是要在中国和印度革命者中间分发”。(1)他建议共产国际对此做一些有真正革命意义的工作,以帮助远东各国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这都表明了他对中国等国家的民族革命的关注,而他的观点也受到列宁和共产国际其他领袖的重视。

于是,大会结束后,马林被正式任命为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其目的是运用马林丰富的革命工作经验来具体指导中国革命工作。

(二)马林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筹备工作

1921年初,马林作为共产国际第一任正式代表来到中国。他的主要任务是考察中国的革命形势和在中国设立共产国际代表机构的可能性,帮助中国的工人阶级建立政党,以及探索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马林来华后不久就与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代理负责人李达、李汉俊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马林通过对上海、北京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筹建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情况的全面了解,判断出中国已经具备建党的条件。他明确建议:“应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2)李达、李汉俊接受了马林的建议,与在广州的陈独秀(当时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北京的李大钊沟通后,决定于7月间召开中共成立大会(即中共一大)。于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马林的倡议下立即投入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三)中国共产党一大正式召开

1921年7月23日晚8时,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寓所召开。出席会议的共15人:其中正式代表13人,代表着全国7个地区的53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并对会议的议程进行指导。会议由张国焘主持,毛泽东、周佛海担任记录。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问题。会上,马林热情致词,李汉俊、刘仁静即席翻译。马林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世界上有很重大的意义,第三国际添了一个东方支部,像俄共(布)添了一个朋友,世界上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了。”(3)他在会上给予中国共产党以具体指导,帮助中国同志统一了建党的思想认识,制订了党纲和其他文件。

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先锋队,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了。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马林等共产国际代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包惠僧回忆说:“马林才气横溢,对马列主义的修养有相当高的水平。他对中共建党和建党初期的工作,是起了促进作用的,如果不是他来,我们党的会议可能要推迟一两年,或更多一点酝酿时间。”(4)

二、马林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马林与国民党的取得联系,建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友好关系

中共“一大”后,马林与国民党建立了联系。由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的筹建工作,马林认识到中共“一大”的排斥其他党派的方针是不妥当的。而且通过对中国时局的分析,马林主张落后国家的共产党人应当同民族革命分子结盟,开展广泛的国民革命。于是,他积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联系。通过国民党代表张继的牵线,国民党邀请他到桂林与孙中山会谈,会谈结束十天后马林目睹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对国民党的看法有了根本性变化。他认为罢工的领导权握在国民党手中,国民党与工人之间保持者密切联系,是可以联合的对象。

经过与孙中山会谈和香港海员罢工事件,马林萌生了国共合作的想法。他提出国共合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他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一个与南方的工人运动联系紧密的、具有革命基础的多阶级联合的组织,而且,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与共产国际关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纲领一致,是可以联合的对象。第二,根据他过去在印尼的工作经验,他认为目前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相比国民党而言较薄弱,中国革命应该联合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一起展开民主民族革命。于是,1922年初,马林从广州到达上海后,向中共中央建议:“必须与国民党建立友好关系;我们应该利用左翼(廖仲恺)去改变国民党的策略;他们应该加入国民党,但应保持自己的组织和报纸。”(5)

(二)马林极力劝说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思考,马林明确提出了国共合作的主张。马林决定劝说共产党人放弃排斥国民党的态度,联合国民党,开展国民革命。1922年3月底,马林抵达上海。他同陈独秀讨论与国民党联合的问题,强调要放弃对国民党不介入的态度,共产党要加人到国民党内去开展活动。

然而马林要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的建议遭到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拒绝。1922年4月6日,陈独秀写信给维经斯基,表示坚决反对马林的主张。

中共党人之所以这么抗拒联合国民党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两党的性质不同,中共认为国民党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政党势必产生矛盾。第二,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会牵涉到共产党的组织独立性问题,削弱无产阶级的战斗力。第三,共产党联合国民党的障碍重重,孙中山对国共合作的诚意受共产党人的质疑,而且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将受到反对孙中山的陈炯明的敌视,难以在广东活动。马林则认为,中国共产党若不在组织上同国民党结合,那么他们的宣传前景暗淡,为了贯彻他的主张,只好向共产国际提出他的国共合作主张。1922年7月,共产国际同意了马林有关国共合作的主张。

(三)马林与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从莫斯科回来后,马林积极推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最终确立。1923年,马林到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听取了马林的报告,通过了一项《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指出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要求中国共产党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正式决定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策略。(6)接着,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孙中山把国民党改组成民主革命联盟,同时保持党在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中共三大后,马林积极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的最后实现。马林于1923年8月5日在上海约见蒋介石,商谈关于以蒋介石为团长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一事,并建议共产党人张太雷、沈同一和王登云一起去。这样就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一起参加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它是马林推动国民党改组,促成国共合作最后实现的一项有力措施。

1923年9月,马林被共产国际召回莫斯科,但在他离华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国民党改组就完成了。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三、对于马林在华活动的评价

(一)马林对中国革命道路发展的积极作用

1、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促成一大召开

马林来华对中国革命做出的第一大贡献就是帮助共产党人创建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促进力量。在思想上,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和建党原则,运用自身革命经验指导中国同志开展建党活动,帮助中国同志统一了建党的思想认识,制订了党纲和其他文件;在活动开展方面,他根据对中国工人阶级的调查和了解,建议中国共产党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的主要倡导者;在人员联系方面,他积极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遣尼科尔斯基和中共党人李达、李汉俊等交换意见,建议中国共产党建党;在经费上,他尽力为建党筹钱,为中共申请足够的建党经费。

2、提出和促成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马林为国共合作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马林一生共三次来华。在谈到第一次在华经历(1921年6月~1922年4月)时,他认为在“一大”后南下广西桂林与孙中山建立联系,并提出中共及苏俄与孙联合的建议是这次来华的最大收获。“南方之行是我在中国最重要的时期。”(7)的确,马林在促进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国共合作酝酿时期,马林努力贯彻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精神,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详细调研和观察下提出了国共合作主张;在国共合作发展阶段,他不遗余力的周旋于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全力推行国共合作主张,为此做了大量的引导工作;在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之时,他多次参加关于国共合作的会议,积极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他是国共合作的有力推动者,他把列宁和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变为切实的行动,最终使国共合作的得以实现,这也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拥有国际主义精神,全力帮助共产党人

马林是一位优秀的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革命者,他在华两年中曾尽力帮助共产党人脱困。例如,1922年,陈独秀等因为《新青年》的事被捕后,是马林为陈独秀请了一名法国律师,承办这个案子。马林因此费了很大力气,打通了会审公堂的各个关节,才使得“最后以《新青年》杂志有过激言论判罚五千元而结案”。在马林的积极营救下,陈独秀等被释放。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曾尽力营救和帮助过共产党人。

4、推动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在工人中的影响也比较小,马林注意到这点,决定扩大工人阶级,加快工人运动的发展。马林在中共一大上“建议中共特别注意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工会组织,把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来。”(8)后来,1921年8月中共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马林亲自撰写文章指导工人运动,并多次去各地实地考察了解工人运动情况,给以具体指导。正是在马林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这次全国罢工高潮持续了13个月,先后爆发罢工斗争一百多次,参加人数30万人以上。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二)马林在华活动中出现的错误

1、性格骄傲自负,工作态度欠佳,多次与中共党人发生矛盾

马林虽然是来帮助中共党人进行革命工作的,但由于他性格骄傲自负,工作态度不好,屡次与中国党人发生冲突,间接影响了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马林初到中国就对李达、李汉俊谈得不大投机。见面时,马林就说自己是共产国际的代表,并毫不客气地向李达要工作报告。这让毫无准备的李达等感到尴尬,他的要求自然也就遭到了拒绝。另外,他同陈独秀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发生了极大分歧。1921年9月,马林与陈独秀需不需要共产国际的援助的问题上发生冲突,马林强硬要求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而陈独秀表示难以接受共产国际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两人发生了冲突。从这件事件可以看出,马林与某些中国同志在言语上和工作上发生过冲突,给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带来不便。

2、曾利用自己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压制中共党人

中共一大后,马林认为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组织联合战线,共产党必须联合国民党。在实现国共合作的讨论中,马林和中共党人双方的矛盾终于激化。当时,中国同志几乎都反对国共合作。但马林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对此有所隐瞒,他说“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组织,这个问题没有遇到激烈反对”;“在我们党内,关于加入孙逸仙党的决定几乎没有遭到任何反对而被通过”。但是后来他还是承认了当时“我们的同志不赞成这个意见”,“反对最强烈的是张国焘”。(9)可见,当时马林对反对意见有所隐瞒,的确是利用自己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压制了中共的反对意见的,并带有逼迫性质的要求中共党人服从。

3、过高评价国民党力量,过低估计共产党和人民大众的重要作用,给中国革命带来消极影响

马林一直对于国民党抱有过高期望,认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国民党相比略显不足,他更愿意中共加入国民党。他过分夸大国民党的力量和它的革命性,忽视了其落后性与缺陷。他曾认为“早产”的“小组织”中国共产党“只是秘密地工作,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10)此可见,马林低估了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潜在力量,过分强调共产党的力量微弱,以至于影响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客观看法,使共产国际很长一段时间将援助和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国民党,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4、国共合作减少了共产党的独立性,为大革命失败埋下祸根

尽管实现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这种国共合作方式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起到了非常广泛而深刻的作用,尤其在广泛发动群众,共同推动北伐战争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国共合作迟早会破裂。在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方面曾经要求共产党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严重地妨碍了中共在国共合作中保持独立性,使共产党逐渐丧失了独立地位,变成国民党利用的对象,削弱了无产阶级的战斗力,为日后大革命的失败种下了祸根。

总的来说,马林在华活动中,功绩是第一位,错误是第二位。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马林使华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客观的评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是非功过,有利于更好的研究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进一步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这对于我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具有借鉴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罗章龙.国际代表马林[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第26、61、114页.

[5]包惠僧.回忆马林[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孙武霞.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第204页.

[7]李颖.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J].民国档案.2006(03).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第257-258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第35页.

(3)曹军.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关系史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第58页.

(4)包惠僧.回忆马林[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第26页.

(6)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第45页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第234页

(8)李新,陈铁键.伟大的开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9)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第42页

(10)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第38页

猜你喜欢
国共合作马林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
马林: 野蛮生长 真实怒放
性感过头?
From cashier to world
马林《道德·礼乐》隶书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论国共合作早期中共党内右倾倾向的纠正
从上海三次工人武装暴动看国共合作的矛盾及冲突
对中共三大前后张国焘国共合作观点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