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二轮志书质量的几个要素

2014-11-11 21:59俞富江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要素提高质量

俞富江

[摘 要]志书编纂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过程。要提高二轮志书质量,修志工作者要研究志书如何在合理的结构、可信的资料、良好的文风和精美的图片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吸引广大读者,才能成为人们生活必需的工具书。

[关键词]提高;二轮志书;质量;要素

我国大规模有组织地编修地方志从隋朝开始,逐渐形成官修制度,至今已发展到1万多种。近年来编纂出版的地方二轮志书,从总体上看,资料丰富,结构完备,整体质量好,它覆盖了各个领域,较好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发展的面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地方志书面广量大,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志书的框架结构和条目设置,也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优化;在加大信息量,增强实用性方面也需研究改进;在资料的选用和考证上也有待于加强;在文字和观点的锤炼、图片的审定方面也需更加慎重。

志书的生命力,取决于本身质量。提高志书质量是多方面的,从制定篇目框架、搜集资料、编写资料长编、审稿、总纂、评审到印制等各个环节,都涉及到质量问题,必须环环紧扣,层层落实。一部高质量的志书必须具有合理的结构、可信的资料、良好的文风、精美的图片。本文就上述诸方面,试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框架的合理与结构

志书的结构,指各组成部分的构成,即志书的编排形式。包括总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总体结构,则侧重于从横的方面来表现各种事物的广泛性,纵横结合,以横为主。局部结构,指各个部分的结构问题。如大事记,是采用编年体,还是采用纪事本末体,或采用编年与记事本末结合体,都须精心安排。各专志,是先分期后分类,还是先分门别类,后依时顺叙,其结构是迥然不同的。其它部分如人物传、附录等,也都有个结构安排问题。合理的总体结构,应该是门类齐全,重点突出;分类科学,层次分明;归属得体,领属得当。合理的局部结构,应该是全面系统,详略适中;大事不漏,小事不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一)总体结构

把握好志书的总体结构,是编纂志书的重要环节。志书总体结构主要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结构是志书各部类划分和安排。县级志书门类多而全,但行政区域范围小,内容与省、市志相比,宏观综合性内容结构层次要少。在篇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采用的“三块板”式,即由综合类(如总述、概述、无题小序)篇目、主体篇目(体现事物本质属性,或专业属性内容)、辅助性篇目(附录等)构成。在框架结构的层次上,一般以编、章、节、目排列,亦可按条目式组合。其结构层层相属形成规范有序的层次。这就是志书的宏观结构,或称基本框架。志书的微观结构包括时间要素、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三个部分,主体要素常省略,采取平铺直叙的记述方式,横分纵述。

篇目是志书的框架结构,也是编写的纲目。因为志书是众手修成,这个纲目就是大家分工承编和搜集资料的依据。一般而言,这个篇目是根据科学分类与社会分工来拟订,按照本地国民经济行业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篇目。承编分工和搜集资料篇目要尽量考虑全面一些、细化一些,以便于确定搜集资料的范围。要在各个章节之后标上承编单位,由多个编承单位撰写的要注明牵头单位。这个牵头单位常常是承担任务较多,具有权威性和管理、指导职能的承编单位。篇目拟订一般先由主编、副主编草拟成三级层次,即拟出编、章、节三层的初稿。承编单位明确后,再由编辑人员与承编单位共同商定细化的篇目。目前,在志书结构形式上,依照志书体裁构成框架,体裁一般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再按一定原则排列门类,按系统论原理分列层次,相对而言是比较科学的。但在结构逻辑上,必须注意处理好“三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主旋律关系,自然与人文的关系,环境、资源、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与支柱产业的关系,农业、加工业、服务业与信息化产业的关系,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社会百业与体制管理的关系,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关系,科教兴国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等。在微观领域,也有大量不同于以往的新观念、新认识和新生事物。因此,对志书的总体结构要进行优化、革新,以求科学、合理,提高质量、品位。

(二)内容结构

条目是志书的主体,志书内容要靠条目来体现。二轮志书设置是章、节、目层次,章节为虚设,以目为记述实体。志书条目一般可分为综合性条目、主体性条目、典型性条目三种。而条目所表述的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其重点内容与一般性内容比例结构要合理,比如地理、人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自以下的类目,其重点与非重点应各占多大比例,都应予以明确。要在抓要项上(即重点内容)多为多立,在非要项上(即一般性内容)少为少立。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民情之要,改革之要,举措之要,变化之要,特色特点之要等等,都应重视调查和记述。在二轮志书中,该压缩的内容要大胆地压下来,该增加的内容要大胆地加上去。从增加方面来说,比如居民部类要增加人口文化素质、人口流动、人口与经济与就学、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状况、收入差距变化、劳动力状况等内容的记述。经济部类要增加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一、二、三产业方面的典型,以及兴衰两方面的典型案例、管理主题方面的经验教训、管理对象方面的典型资料等,志书最缺乏的就是这方面的资料,解决好了这些问题,也就增加志书的亮点。因为它是党委、政府制定政策、宏观调控的根据,是“高含金量”的资料,必须深入挖掘。在政治方面不仅要写决策内容和结果,还要写决策依据和过程,公检法司部类要增加对一定时段案件深层次信息的归纳分析;断限内信访特点及规律;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典型;人大、政协方面的经验;妇女社会地位变化状况;断限内青年人的思与行……

志书的每一个分志,都要按事物的性质分类,按事物的从属关系横向排列,当横分到事物的一个实体,一般是篇目中的节或目,就要进行竖写了。竖写又称纵写或纵述,是指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记述事物的发端、沿革和现状。按照新方志编修经验,竖写内容应具备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每一个竖写单元都要写清楚事物的起点、终点和转折点。起点和终点都只有一个,起点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阶段,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年份。主要环节不只是一个,且各种事物情况不一样,要通过对每种事物具体情况分析研究后确定。找准、写好转折点是竖写的难点,也是竖写成功的关键,修志工作者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充分占有资料,以便做出正确判断。写好转折点,既要避免流水账式写法,又要抓住事物发展的主线,反映事物兴衰的规律。写转折点不是“断线”,虽然没有一年年排列资料,但事物发展脉络是清晰连贯的。

二、资料的可信与运用

志书是资料性的工具书。信息资料是否翔实、是否可信、是否可用,将直接影响到志书质量和品位。要确保志书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典型性,修志工作者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运用真实资料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去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处理入志资料所涉及的重大事项、各类人物和现实状况,在掌握全面系统资料的基础上,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资料进行客观分析考证,精心筛选,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不溢美、不隐恶,记述是非曲直善恶,忠实于客观事实,确保资料准确无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同时,重视志书资料的科学性,在广泛搜集资料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考证鉴别后,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真实反映事物的本质,做到采用的资料能真实、准确、全面、系统记述一方之历史与现状,反映一方之发展全貌,体现一方之客观规律,突出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奋斗业绩,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

(二)注意挖掘和收集典型资料

“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是修志工作者编写高质量志书的基本要求。典型具有多种功能。先进典型犹如一面旗帜,给人以向导,给人以启迪;反面典型正如一面镜子,给予人以教育,给人以深思。典型材料多了,志书才能写出实实在在的条目。因此,要收集各行各业最突出的人物、事迹、事件、产品、经验以及各地特殊的风情民俗等。要突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典型性、代表性。在选择这些信息资料时,要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既要注重全面,又要把握重点;二是既要反映一般,又要突出特色;三是既要记述一个区域在一个时期内的大事要事、重要活动、重大举措,又要记述该时期内整个工作中的总体情况;四是既要写出成就,又要写出问题和原因;五是既要记述静态的事与物,又要记述动态的人与事。

(三)注意慎重核实史实资料

对入志的资料都要严格把关,特别是对时间、地点、人物、数据、引文、机关单位及社团名称等要表述清楚,志书涉及方方面面的数据和名称,务必认真核实,不能前后矛盾和张冠李戴。对资料的表述要做到字斟句酌,不能含糊其词,如时间概念不能用“很久”、“最近”、“以前”笼统词语,空间概念不能用“附近”、“周围”等模糊词语,数据概念不能用“多数”、“大概”、“估计”等不确切的词语。简称也不能滥用,如“三个文明建设”、“三讲”教育、“三个代表”等,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写明具体的内容,以免时间久远后人看不懂而不知其意。因此,运用每一个词语都要准确恰当地表述事物的本意,否则将导致一词不慎,满篇皆疑。

三、文风的良好与特点

所谓文风的良好,应该做到文字精炼,行文规范,表述准确,富有新意,具体地说应体现“三性”(即真实性、准确性、逻辑性),减少“四话”(即大话、空话、套话、假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十五条规定:“行文力求朴实、简练、流畅。”从现已出版的志书来看,有些志书存在的问题是记叙事物的语言不够精练,致使一定数量的篇幅、不能容纳尽量多的内容;在志书具体章节中,撰稿者记述随意性较大,有的把分枝当作主干来记述;志书的语言固然要讲究一定的文采,但缺乏理性,浮夸虚张,实为不当。志书中文句写得不详细,如“书中常见3、4、5、6月”;异形词一再出现,如“撤销与撤消”等;含义相同的字词使用不统一,如“截至与截止、其他与其它”等等。

一部志书具有良好的文风,必须具备六个特点:

(一)“创新”

志书编写要在创新篇目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志书编纂人员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而且发展与进步日益加快。因此,在编写二轮志书时,要更新观念、开拓思路;积极交流,广泛借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复锤炼,精益求精。不要照搬照抄,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

(二)“准确”

志稿用语要准确无误,做到记述要准确,用词要准确,引文要准确,入志资料要准确,体现观点要准确,坚持字斟句酌。也就是说,志书用语要得体,不能言过其实,或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三)“真实”

志书的生命在于真实,真实可靠的资料固然重要,用以表述资料的语言也必须真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用事实说话,反对空话连篇,华而不实,夸大事实,坚持志书可读性与可信性的统一。

(四)“简练”

修志崇尚叙事简洁,文字精练。叙事简洁,不拖泥带水,这是修志的宗旨。文字精练,就是要以较少的文字,记述丰富的内容。编写时要尽量挤干水分,浓缩信息含量,反复推敲,做到言简意赅。

(五)“朴实”

朴实是志稿用语的基本风格。行文要摒弃浮词,不偏尚文辞,不堆砌词藻,不故弄玄虚,切忌空话、大话、套话,更不允许有假话。志稿以质朴无华为美,只要实实在在地把事实记述清楚即可。

(六)“流畅”

要使志书语言流畅,首先要做到句子通顺,处理好内容层次之间、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其次,可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既可使文字生动形象,又可使文章内容见解明了,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图片的选编与审定

“是志必有图,无图不成志。”图片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志书谋篇布局时,图片配置就要纳入总体设计之中,确定是全局性还是局部性图片,是动态图片还是形象图片;要确定图片的类别是地图、示意图还是照片;确定各类图片的主题、数量和编排方式。图片组稿要与文字组稿同步进行,并制定图片选编方案,确定入志原则,明确形式和内容,指定具有一定美术、摄影等专长的人员负责图片组稿。要选取能真实反映行业(事业)基本面貌、发展变化、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的图片;大事记、重大活动和专题图片;具有一定级别及史料价值的人物图片。通常要有反映自然地理、历史沿革、城乡面貌、风景名胜等图片。图片选编后,要进行认真审定。审定大致涉及以下四个问题。1、卷首彩页数量。从现已出版的二轮志书来看,彩页图片都有,一般在30页左右,并配有文字说明。但要防止设计上过于简单,有的志书就是选择了一些行业的图片按顺序排列了事。2、顺序排列。彩页图片如何排序也是一门艺术。从目前出版的部分志书情况看,编排顺序有按志书章节内容的,也有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顺序来编排的,都有利于读者阅读和把握图片内容,确是一种好的做法。3、图片内容。从遵守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规定的角度,必须对图片内容进行严格审定,特别刊登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工作的图片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政治性问题。4、随文插图设置。内容丰富而有条理,版面活泼而有定律,仍然是地方志书总体版面设计的要求。而近两年来出版的地方志书几乎都采用了随文插图,都起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

猜你喜欢
要素提高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