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杨涟对明朝的影响与启示

2014-11-12 18:21朱峰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魏忠贤

朱峰

[摘 要]杨涟对于明朝的历史推动具有深刻的影响,他辅佐了两任太子顺利登基,并且和天启年间阉贼魏忠贤进行斗争,最终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作为一个忠义之臣,在巩固明朝时局的稳定当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红丸案;魏忠贤;光宗;东林党;明熹宗

一、历史学界对于杨涟的评价

纵观明朝的历史,里面有很多杰出的人物,这些人物对于明朝的延续和光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万历之后,明朝已经像是一个漏洞百出,在暴风雨中孤独行驶的船了,这期间一个关键人物的崛起,给垂危的明朝又焕发了一丝生机,并且对于明朝三代皇帝的继任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个人就是杨涟。

杨涟是明王朝著名的大臣,谏官,政治家,东林党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他也是明代的传奇人物,历经三朝,因敢于直谏而被明光宗任命为顾命大臣,后因死谏当朝奸贼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而被迫害死于诏狱。短短的五十四年生涯,在杨涟的一生中,凭借其一己之力,为明王朝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杨涟任常熟县知县时,经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史料记载其“遍知闾里利病”(1)。为政清廉的杨涟,到哪里都能够深得百姓的爱戴。杨涟上任之处,百姓们夹道欢呼,深得民心。后来通过“举廉吏第一”(2),被朝廷重用,升为户部给事中。

杨涟的廉洁在明朝所有的官员里,只有海瑞可以和他相媲美,在万历年间担任兵科右给事中,只是个八品的小官,虽然官职小,但是他经常以天下为己任,能够敢于说出首辅,次辅都不敢说出的话,其一身正气,让很多朝廷有正义感的大臣们敬仰不已。史家评价他“为人磊落负奇节”(3),这一评价是很中肯的。

即使是后来在天启三年升为左副都御使,贵为朝廷的三品大员,他依旧保持着简朴的作风,从不收受礼物,家境清凉,没有余资。这个从后来被魏忠贤抓进诏狱时可以看清,为了救出杨涟,家人变卖所有财产,却只凑够了四千两白银。而乡邻们也纷纷解囊,在被押送诏狱的途中,沿途的百姓知道杨涟为人清廉,是个为国为民的好官,纷纷焚香祷告,希望杨大人平安归来。到后来,汪文言被魏忠贤酷刑逼供,要求诬陷杨涟贪赃,而这个汪文言也是一个忠义之士,大声疾呼:“世上岂有贪赃杨大洪哉!”百姓和同僚给予杨涟的高度评价,足见杨涟深得人心,忠烈公之称号乃实至名归。

二、杨涟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对明朝的影响

(一)太子顺利登基,全凭杨涟一己之力

杨涟在朝廷里虽然官职不高,仅仅八品而已,但是为人耿直,对于朝廷里的腐朽也是深恶痛绝的,本着忠君思想,他时常会上书,敢于直言,提出了很多针对当时明朝的实质性建议;加之拜服顾宪成等东林党人的为人,所以朝廷的同僚都能够听从他的一些建议。

在争国本一案中,杨涟识破了郑贵妃想要挟天子以号令群臣的诡计,坚决支持朱常洛。当时的首辅方从哲虽是首辅,但是也畏惧郑贵妃,不敢争本。多亏了杨涟再三请求,并建议朱常洛“力请入侍,尝药视膳,薄暮始还”。在他看来,太子是一国之本,“国本”动则天下乱。“因此他把稳定太子的地位与爱国忠君联系在一起,坚决支持太子朱常洛。”(4)

朱常洛当时虽然是贵为太子,但是由于万历皇帝一直宠幸郑贵妃,而郑贵妃又多次要求立朱常洵为太子,多亏当时朝廷里一些正义之臣阻挠,才使得郑贵妃的计谋没有得逞。太子之位朝不保夕,再加上后来发生的梃击案,朱常洛就一直被压抑在东宫之中,没有丝毫的话语权,很多时候只能听从郑贵妃的命令。

在杨涟的帮助下,朱常洛才可以正式登基,否则,朝廷的政权必定会落在郑贵妃的手中,而郑贵妃只是万历的一个宠妃,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管理国家,再者,当时女性当权,莫不说群臣不满,就是天下的百姓也会谣言四起。到时候,周围的附属国和地方势力都会借机侵犯大明,在严嵩祸乱之后,明朝本来就已经国库亏损,民怨四起,若让郑贵妃当政,那么农民起义的兴起必然会风起云涌,到时候,明朝便会提前进入到崇祯时期。

从这一案中可以看出,杨涟为明王朝的传承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是明神宗到明光宗皇位延续的关键性人物,若不是杨涟的一再坚持,内阁首辅也不敢上前,试想一下,若是那样的话,郑贵妃得势,她必然会重用太监李进忠,而这个李进忠就是后来的魏忠贤,当时他未改名字时,已经是郑贵妃的心腹了,间接的来讲,杨涟凭借一己之力,将魏忠贤之祸推迟了好几年。这样一来,明朝才得以延续到天启,崇祯之年,否则,在明神宗之后,估计已是天下大乱。

(二)杨涟的坚持和勇气成全了熹宗

当朱常洛终于当上皇帝后,郑贵妃依然想方设法谋权篡位,她进献了八位美女,朱常洛纵欲之后,身体立即变得虚弱了很多。其间,蒙古大夫崔文升不懂什么医术,开药后,加重了朱常洛的病情,眼见皇上日益垂危,杨涟再次上书,与其说是上书,不如说是直言批评,他列举了朱常洛即位后的各种荒唐的做法,冒着生命的危险,痛斥皇帝。奏章中,他还要求皇上立即让郑贵妃移宫,并且惩处崔文升。

当诸位大臣都为杨涟的上书而担心之时,朱常洛并没有处罚杨涟,反而开始重用他。并且完全听从了杨涟的建议,令郑贵妃移宫,并且惩处崔文升,很显然,朱常洛意识到,杨涟才是朝廷里最忠心的大臣,不过也从侧面反映朱常洛还算是一个明君,当然,这也为后来朱常洛任命杨涟为顾命大臣埋下了伏笔。就这样,杨涟开始受到了最高统治阶级的器重。

在朱常洛驾崩后,宠妃李选侍想要“挟皇长子自重”,杨涟等人入宫后,在忠仆王安的帮助下,抢回了皇长子,并且举行了“正东宫位”的典礼。虽然李选侍在此期间百般阻拦,但是都被杨涟识破,因此未能的得逞。九月初六,太子正式登基,就是明朝的熹宗,改次年为天启元年。

在红丸案中,幸得杨涟挺身而出,左光斗后来上书时称李选侍之举堪与武氏之祸相比,倘若朱由校不能登基,朝权由李选侍把持,那么必然是李选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举和争本案中郑贵妃之举相似。而杨涟两次出来,巩固朝纲,使大明的江山得以暂时的稳定。

在上述的两个实例中,可以看出,杨涟的身上有着一股非凡的勇气,按说,无论是郑贵妃还是李选侍,那都是皇帝自己家庭之间的矛盾之争,所以一般的大臣都不敢违抗她们。这虽在情理之中,却没有完全的尽到一个臣子忠君的本分。

相比方从哲等高级官员的沉默不敢言,杨涟充分发挥了忠臣的精神,他认识到皇位能否顺利继承,关乎到天下苍生的安危,绝不是皇帝自家的小事,所以,尽管当时很多的大臣都不理解杨涟,但是他依旧那么执着的辅佐着光宗和熹宗的王位继承。

皇帝之位顺利继承,使得京城没有多少动荡,天下自然也是暂时保住了太平,从光宗到熹宗,这两个特殊的时期,杨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是没有杨涟的话,这两个时期,无论哪一个皇帝没有顺利即位,都有可能导致明朝不能够顺利延续到后来的天启年间,武氏之祸,以及宦官之祸,在明朝之前都是有过血的教训的。杨涟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保证大明江山的巩固和延续,彰显其忠臣本色。

天子之位,历来是江山得以巩固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历经三朝,杨涟帮助了明朝两位皇帝顺利登基,忠心耿耿,实在是功不可没。没有杨涟的话,明朝在天启年间,估计就会土崩瓦解,杨涟虽是一己之力,但是却使得明朝的灭亡足足推迟了几十年。

三、杨涟在其他方面对明朝的影响

另外,杨涟很是欣赏东林党人的作风,在年轻之时,就经常参加东林党人有关实学的讨论,并且很快变成了后起之秀。但是杨涟本人并不是东林党人的代表,从前往后,他一直都是一个人在坚持着,杨涟在天启年间上书提出了很多合理,改善民生的建议,比如说减免赋税和劳役等等,此举深得民心,让明朝有了短暂的喘息之机,对于守卫辽东的建议,则是阻止了满洲贵族的快速入侵。

正是有了杨涟,才使得万历到天启这历经三个皇帝的时期没有天下大乱,杨涟的忠心,对得起后来他的谥号“杨忠烈公”。杨涟从不因为官职低,而不敢上言直谏,从不会为了金钱,官位而谄媚对人,他所拥有的就是一身的正气。

四、启示:杨涟之死唤醒臣民的良心

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和客氏勾结,在宫中独揽大权,肆意杀害忠臣贤良,并且排挤迫害东林党人。加之天启皇帝不识文字,又听信了魏忠贤,所以朝廷中正义之士愈来愈少,一些奸佞之贼反而得势,纷纷投靠了魏忠贤。

面对这种情况,杨涟虽然已年过半百,但依然挺身而出,怒斥魏忠贤。由于魏忠贤把持朝政,所以杨涟多次上书未果。最后,杨涟寻得机会,想通过会极门转交给皇帝。但是,皇宫里的太监大多是魏忠贤的,所以杨涟的上书第一时间是被送到了魏忠贤的手里,虽然后来天启皇帝看到了这份奏章,可惜他不识字,加上魏忠贤在一旁言语蛊惑,从中作梗,让天启皇帝真假难辨,反而安慰了魏忠贤,并且让内阁大学士魏广微拟旨切责了杨涟,“凭臆结祸。是欲屏逐左右,使朕孤立于上,岂是忠爱之心。”

在被皇帝斥责之后,一般的大臣都会小心谨慎,不敢再多言,但是杨涟看清了阉党的巨大祸患,加之自己又是光宗临死前指明的顾命大臣,身负先帝的重托,为了道义和忠义,杨涟后来又多次上书,被魏忠贤视为肉中刺眼中钉,欲处之而后快。

正巧当时熊廷弼一案正在受理,魏忠贤抓住机会,想要陷害杨涟,派手下的爪牙许显纯捏造杨涟、左光斗等六君子贪污受贿的罪证,可杨涟一生清廉,罪证无处可寻,不过这一切在魏忠贤的眼里都不是难事。如同当年秦桧以莫须有罪名陷害岳飞一样,最后,他让爪牙许显纯也伪造罪证,让杨涟等人在诏狱中受尽酷刑折磨。

之后,魏忠贤将杨涟关在诏狱中加以迫害。临死之前,杨涟咬破手指,写下了著名的《碧血录》,其中借用孔子所说的一句话:“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可以说,这句话是对杨涟本人的真实写照。后来这份血书由一个牢头偷藏起来,才得以见世。

杨涟的死谏,让魏忠贤深深地感到了恐惧,自此之后,他变得收敛了,并且小心谨慎,不再复从前那般肆意妄为。很显然,杨涟给魏忠贤下了一剂猛药,虽然魏忠贤最后杀死了杨涟,但是杨涟之死却激发了无数大臣,百姓的不满,各地的百姓闻杨涟之死后,纷纷流泪气愤,在民间,无形中已经形成了一股反对阉党的势力,当时的朱由检虽然还没有成为崇祯皇帝,但是也受到了人们言论的影响,在心里定下了势要铲除魏忠贤的决心,这就从而间接的促成了后来魏忠贤客死异乡的结局。

杨涟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红丸和移宫两个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案件中,他竭力反对阉党以遏止魏忠贤,为大明的江山之巩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结语

纵观杨涟的一生,其所表现出来的铮铮气节令人佩服,但是他的义举也存在着时代的局限,这是当时封建时代的一种必然。杨涟这些爱国之举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忠君思想”。在古代,国家为一体,所以杨涟的忠君在那时就是一种人们心中爱国的表现,无论是争国本,还是红丸案,都是为了明朝能够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之后的痛斥魏忠贤之举,也是为了保障皇权的巩固。杨涟的所作所为使得明朝在万历之后有了相当长的一段喘息的时间,一个大臣能做到如此,亦算得上是尽忠尽职了,从这一点来看的话,杨涟完全是明末时期的一个关键性人物,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忠臣的存在,才使得明朝又多存活了几十年。

参考文献:

[1]陈鼎.东林列传:卷三杨涟[M].广陵书社出版,2007.11.

[2]张廷玉等纂修.明史:卷二四四杨涟传[M].岳麓出版社,1996.2.

[3]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一魏忠贤乱政[M].辽宁古藉出版社,2011.5.

[4]李富民.明亡清兴六十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

猜你喜欢
魏忠贤
买娘
崇祯帝密旨收葬魏忠贤说考辨
九千岁的“软实力”
天启年间魏忠贤形象研究
“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重金买来血光之灾
“拍马屁”的由来
御制十灯屏
The Blast that Nearly Destroyed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