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科技发展的思想文化原因

2014-11-12 18:39唐娜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宋代科技

唐娜

[摘 要]宋代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是比较繁荣的时期。无论从政治、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有其发展的特殊原因。本文从文化政策、科举选关、教育制度三个方面浅析宋代科技发展的思想文化原因。宋代科技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宋代整体社会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进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宋代;科技;原因

宋代是一个历史上素称“积贫积弱”的时代,但为什么宋朝科技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发展会如此繁荣?

就科技实力而言,宋代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是较繁荣的时期。宋史名家漆侠先生曾经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宋朝建立之初,赵匡胤鉴于唐末武人跋扈于政治军事之鉴,从杯酒释兵权之后就开始实行“以文治国”的政策,这就使得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以及政治自由的时期,因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批科技人才的涌现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氛围;此外,北宋建立之后,宋太祖就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实行各种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得宋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为科技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宋代科技的发展更有赖于文化方面的因素,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化政策

首先,“宋朝皇帝力图‘用文德致治,因此右文政策成为宋政权的一项重大国策。”(1)帝王对文化发展的提倡、印刷术的发展普及,使得宋朝的读书之风尚聚兴。这一风尚,使社会的文化素质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其次,朝廷对科技发展的重视成为各类人才发挥专长、学习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宋朝廷对科技人才的待遇在中国史上属于比较高的水平,正是这种利于科技发展的“右文政策”、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及朝廷对科技人才的重视,使得科技人才的产生、发展有了一个空前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基础。

二、科举选官

大多数学者多认为宋朝文化的发展主要依赖于雕版印刷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宋朝重文抑武政策的推行,何忠礼在《科举与宋代社会》一书中提到:“这些看法,就总体而论当然不无道理,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而又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宋代科举制度对当时上层建筑其他部分,尤其是对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2)

科举是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宋代的科举制度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废除了一切荐举制度的残余,并且考试内容趋向多样化。在不讲门第、只问成绩的宋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科举制度的刺激下,宋代的读书人数急剧增加,书籍刊布流传日益广泛,推动了宋代文化的普及以及学术的的繁荣,促进了包括科技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的产生和发展。此外,科举制度的广泛应用为平民晋身上层社会打开了一条通道,使得相对贫寒的读书人通过自己的才学一跃成为士大夫阶级,透过科举而形成的士大夫阶级,是一个同时拥有政治权力、经济优势、学术文化素养的新兴族群,优势条件的结合促使这个时代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普遍发达的时代。

在这样的社会等级状况之下,科技人才的地位便开始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而上升,不再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卑贱人群,他们有的入仕为官,跻身于上层社会乃至统治阶级;有的潜心钻研,在专业上大有成就。《宋史·方技传》中有载:“史序,字正伦,京兆人。善推步历算,太平兴国中,补司天学生。太宗亲较试,擢为主簿。稍迁监丞,赐绯鱼,隶翰林天文院”,“修《仪天历》上之,又尝纂天文历书为十二卷以献,改殿中丞,赐金紫,俄权监事。景德二年迁权知少监,大中祥符初即真”,“序缜密慎职,在监三十年,未尝有过,众赖称之”。(3)这样,如史序般的科技人才,便得以从社会低层逐渐地得到重用,跻身于上层社会,得到良好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

三、教育制度

朝廷格外重视兴办教育,招揽和培育各类人才。为适应科举制度的发展,宋朝廷大力发展教育,出现了“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4)的气象。从中央到州县都兴办有学校,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等,也有隶属于各政府机构的学校。宋朝的官学,规模空前壮大,政府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太学、武学、律学及四门学和广文馆,以坚实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的培养。在这些教育机构中,有算学、医学等,以培养专门的科技人才。宋仁宗时,下诏州、县办学,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教育机构的建立、教育制度的完善等都成为宋代科技发展的坚实基础。

宋代的科技人才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科技史上的新辉煌。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的发明便是这一时期科技辉煌的强有力的佐证。在三大发明的基础上,宋代的中国还为世界带来了一系列其他的重要发明,它们比欧洲的经济技术的发展至少要早几百年。

宋朝的科技发展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促进了宋朝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以后的农业、手工业、乃至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是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5)

参考资料:

[1]脱脱,阿鲁图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卢嘉锡总主编,杜石然分卷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注释:

(1)卢嘉锡总主编,杜石然分卷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通史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505.

(2)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67.

(3)脱脱,阿鲁图等.宋史·方技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12503.

(4)脱脱,阿鲁图等.宋史·选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7:3604.

(5)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宋代科技
笔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