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与分析

2014-11-12 09:17任前陈黎明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大学生

任前+陈黎明

[摘 要]大学生作为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哈尔滨师范大学107名大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表明,这部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公民中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星座痴迷等。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素养;哈尔滨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所起的作用的越来越重要,公众的科学素养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了解本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和变化规律在各国科学技术和对科学技术态度的调查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即使在科学技术已经很发达的国家,提高本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仍然是各国政府机构和学者十分重视的领域。[1]大学生是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中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一个群体,对他们的科学素养进行调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次调查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涉及的专业有物理、化学、生物、东语、西语、体育等)为对象,选取107份有效问卷为分析依据。调查问卷的设计,是以2003年中国科协对全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问卷为基础,然后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改制而成。问卷大致分三个维度展开评测,一是科学知识的评测,二是科学方法的评测,三是科学精神的评测。此次调查一方面能够反映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水平,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学生接受的教育对其个人科学素养的影响。本文对比了此次调查与2003年全国调查的结果,并提出一些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措施与方法。

1.对科学知识的调查与分析

1.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对科学观点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查参考了中国科协开展的全国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对科学知识的调查采用了如下表格内的10道测试题目。

本次调查中有20人能够完全答对这10道题目,占到被调查人数的18.7%。对每一测试题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各题的正确率均高于60%,有一题的正确率达到100%。各题正确率详见下表1:

1.2科学知识素养与其所学专业的相关性

1.2.1科学知识素养与其所学专业正相关

本次调查的测试题目涉及化学、生物、地理等各科学门类,笔者将被调查者按所学专业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调查结果,对比结果显示,该门类的科学知识的素养高低与其所学专业具有正相关性。

测试题目之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对该题目的判断,与其相关的化学专业的正确率达到百分之百;测试题目之四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对该题目的判断,与其相关的生物专业的正确率达到百分之百;在这专业中均处于最高水平。笔者认为,这与被调查者所接受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1.2.2科学知识素养与其所学专业的反常情况

测试题目之二孩子的性别由父亲决定,对该题目的判断,西语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的正确率排名前三,分别为88.9%、83.3%、83.3%,而与此相关的生物学院的正确率为64.3%,处于较低的水平。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较为反常的情况,原因为何,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1.3与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对比

本次调查中科学知识测评部分与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有五道相同题目(图1)。其中,对“孩子的性别由父亲决定”的回答,2003年中国公众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47.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为67.3%;对“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的回答,2003年中国公众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18.2%,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为60.7%;对“早期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回答,2003年中国公众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31.8%,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为86.9%;对“所有辐射都是人为造成的”的回答,2003年中国公众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40.2%,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为98.1%;对“被辐射过的牛奶经过煮沸后可以安全饮用”的回答,2003年中国公众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32.6%,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为72.9%。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不但高于2003年中国公众的正确率,而且后四个题目是远远高于,这表明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远高于全国整体水平。

2.对科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2.1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科学术语的调查与分析

2.1.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对科学术语的了解程度

对科学术语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的测试题目是:分子是指()A.组成某种物质并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B.将某种物质分割到不能再分割的时候就得到分子C.物理世界中最新发现的基本粒子D.不知道。在被调查者中有95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88.8%,有8.4%的被调查者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有2.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知道”。

2.1.2与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术语调查的对比

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也采用了相同的科学术语。200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分子”这一科学术语,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15%,能够选择基本正确答案的比例为1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88.8%,远远高于2003年中国公众的正确率。

2.2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科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2.2.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对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查中对科学方法的调查分为对比实验方法和概率方法两个方面。对比实验方法采用的测试题目为:如果要确认一种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最好的方法是()A.对患者和医生进行调查,并对两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B.用最新的医药知识来进行证明C.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服药,一组不服,然后进行比较D.不知道。其中,能够做出正确判断(选择C)的有62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7.9%。概率方法采用的测试题目为:医生为一对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进行身体检查后,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结婚生育孩子的话,孩子患遗传病的可能性为四分之一。医生的话意味着()A、如果他们生育的前三个孩子都很健康,那么第四个孩子肯定有遗传病B、他们生育的孩子都有可能得遗传病C如果他们只生育三个孩子,那么这三个孩子都不会得遗传病D、不清楚。其中,能够做出正确判断(选择B)的有95人,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88.8%。

2.2.2与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对比

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对中国公众科学方法的调查也采用了相同的测试题目(对比见图2)。其中,能够对对比实验方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17.8%,能够对概率方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41.6%,均低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但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在回答对比实验方法的题目时,正确率不足60%,说明了他们对对比实验方法的了解不尽如人意。

2.3典型情况分析

2.3.1典型一

本次调查中有一测试题目为:下面哪一颗行星不可能在午夜看到?A、金星B、火星C、木星D、土星。对于该题目的回答正确率只有31.8%,与其他各测试题目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详见下图3:

笔者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两方面:首先天文学教育的缺失与天文普及的缺乏。众所周知,天文学是自然科学门类中唯一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开设的学科。此外,由于相应人才的缺乏,导致了天文科学的普及受到限制。其次学生对知识缺乏内化。很多同学通过学习能够知道水星和金星是内地行星,却不能对此进行转化推想出:在午夜时处于地球和太阳中间的行星背对着我们所在的地球这一侧,因此不可能在午夜时看到它们。

2.3.2典型二

本次调查中有一题测试学生们对比例尺的了解,测试题目为:我们校园的长与宽都是100米,我们要在一张边长为25cm的纸上画出学校的地图请选择最佳的比例尺(?)A.1:2500?B.1:10000?C.1:100?D.1:500。该测试题考察了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出25:10000=1:400,根据实际情况,要把学校地图画在纸上,因此,最佳的比例尺为(D)1:500。但是,对这道题目的回答,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只有44人,正确率为41.1%,另外有37人选择(A)1:2500,14人选择(B)1:10000,10人选择(C)1:100,有两人没有作答。这道题目本身是比较简单的,但其正确率却低,这一情况值得重视,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学生们不注重基础,对于基础的、简单的反而容易忽视,在平时不注意理解,在答题时也更容易粗心大意。

3.对科学精神的调查与分析

3.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对科学精神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查中,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科学精神的调查设计为15道测试题目,包括是否对科学感兴趣、对科学探索的看法、怀疑精神、科学伦理等多方面。具体测试题目及个题目的回答情况详见表2。

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其结果呈现如下态势(图4):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于第五道测试题目“科学家们不应相互批评对方的工作”和第十五道测试题目“星座会影响人的性格,不同星座会有不同的性格,比如白羊座的人令人觉得他开朗而热情;金牛座是慢条斯理的星座,凡事总是考虑后再过滤,属于大器晚成型”的回答正确率较低,第五题答对的只有17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5.9%,第十五题答对的只有23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1.5%。这两题回答正确与比较正确之和也处于较低水平。

3.2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3.2.1缺乏科学的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

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勇于质疑传统、权威,坚持真理,敢于向其挑战。测试题目5、6、8、11的正确率均处于较低水平,能够对“科学家们不应相互批评对方的工作”做出正确选择的有26人;能够对“在科学上是没有什么不能怀疑的”做出正确选择的有45人;能够对“现今的科学知识已久被证实,其正确性毋庸置疑”做出正确选择的有51人;能够对“分类系统(如:生物的分类),久被科学家使用,可以毫无疑问的接受”做出正确选择的有42人,正确率均低于50%。笔者认为这一结果表明被调查者比较缺乏科学的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在科学中,有质疑才有突破,能科学的批评别人的不足,自己才能吸取教训,更快的进步,因此,在以后的科普工作中要加强对科学的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的培养。

3.2.2星座预测在大学生中广为流行

在2003年对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调查中显示,在中国公众中相信“相面”这种迷信形式的比例最高,为26.6%,其次为“周公解梦”,比例为22.3%(图5)。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大学生对星座预测的看法的评测,结果显示,相信星座预测的比例竟高达28%,其中仅选择非常赞同的比例就达到15%,还有21.5%的人选择了不清楚,只有21.5%的人选择了反对。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星座预测在大学生中非常流行,学生们对这种伪科学的迷信形式非常痴迷,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学校及社会各界应加强这方面的科普工作,破除大学生及与他们同龄的年轻一代对星座预测的盲目迷信。

4.对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调查与分析

2003年全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电视和报纸是我国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大学生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不同(图6):在大学生中电视、报刊分别位于第三、四位,而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学校教育和网络,其中学校教育占到67.3%,网络占到63.3%,电视占到53.3%,而报刊只占到10.3%。这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分不开的,由于从小接受学校教育,所以其所受的科学教育大部分源于学校的教育,而在网络如此普遍的现在,网络的重要地位也变得不可忽视,电视则像对其他公众一样,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不容忽视,而报刊、广播等,则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大学生现实情况的变化慢慢的淡出了他们的视线,在大学生获取科技信息时的作用显得不再重要。

5.小结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公众中处于较高水平,这与他们所接受的高等教育息息相关。大学生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为学校教育、网络与电视,与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相比,前两项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公众调查数据。但是,大学生中存在的对星座痴迷,对知识缺乏内化等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在教育中应注意对这些方面的把握,在科普活动中也应在这些方面加以重视。2006年山西师范大学曾对该校大三的学生进行过一次类似的科学素养调查分析,[2]若将该调查结果与本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许会得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相关分析研究将是接下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

[2]杨环霞,胡卫平.普通高师院校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大学生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科学与教育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