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山区毛竹丰产林经营技术

2014-11-12 16:39聂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母竹竹鞭毛竹林

聂华

摘 要:该文总结了毛竹林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并从选地整地、母竹选择、母竹栽培、林间管理、间苗抚育、竹林结构调整、竹农间种以及竹林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毛竹林丰产经营技术。

关键字:毛竹;丰产林;经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66-02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东南与浙江相接,西南和江西相邻,北以沿江丘陵平原为界,即沿平原丘陵区以南的山地丘陵地带,面积23 500km2,人口390万。皖南山区具有气候湿润、温度适宜、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等优良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很适宜毛竹生长,近年来毛竹的种植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毛竹林建设经验,将毛竹林丰产经营技术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林业工作者提供帮助。

1 毛竹林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毛竹又名江南竹、茅竹、猫头竹、苗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是竹子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我国有39属500余种竹子,全国竹林总面积为410万hm2,占全球竹子总面积的27%。我国竹林面积大,但其中2/3为毛竹,主要分布我国的南部地区,其中皖南山区是我国毛竹的主要产地之一。毛竹现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材用和笋用竹种,毛竹最高可长到20m以上,直径最粗可达18cm,节间短且壁厚,新生毛竹竹壁上往往具有白粉和细密的柔毛,分枝以下具有箨环微隆起,杆环不明显;毛竹叶片一般长4~10cm,宽0.5~1.2cm,呈翠绿色。笋期3~5月,毛竹的笋又称为冬笋、毛笋,是一种常用的食材,不仅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成笋干等。毛竹竹材不仅可以用于造纸,也可以用于房屋建筑、挑杠等。

2 毛竹林地营造

2.1 选地与整地 毛竹的造林地一般选择在背风向阳的上坡或平地上,造林地不仅要阳光充足,其土层也要疏松透气、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乌砂土。由毛竹的生物学特性可知,毛竹最佳生长环境是微酸至中性的土壤。造林地一般不选择在盐碱土、低洼积水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造林地选好后,要进行整理,以促进毛竹幼苗更好的生长,提高造林质量。由于整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毛竹成林速度和造林质量,所以要重视整地这个环节。不同的造林地要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坡度小于20°的山坡一般采用全垦整地,坡度在20°~30°时可采用水平带整地,坡度在35°以上应块状整地。整地时要将造林地中的灌木、杂草、大石块等清除,进行深翻20~30cm,并结合土壤情况合理施肥。

2.2 母竹选择 毛竹造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毛竹的鞭根诱导造林,一种是通过移植母竹造林。移植母竹造林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成活率高,所以现在一般采用移植母竹造林。母竹造林关键在于母竹选择和移植,一般选择1~2a生,鞭芽饱满、鞭根健全、鞭色鲜黄且无病虫害的竹株做母竹。挖取母竹时要注意采挖的方式方法,不能破坏母竹的竹鞭。在挖取母竹前,在母竹周围划一个半径为62cm的圆圈,并沿着圈进行深挖,在深挖过程中要注意竹鞭的方向,并顺着竹鞭的方向进行挖取,一定不能损坏竹鞭上的须根和笋芽,尽量使竹鞭上多带泥土,为了方便移栽和减少母竹的水分蒸发,在挖好母竹后及时削去竹梢,保留6~7对竹叶即可。母竹挖取后尽快移栽到造林地中,如果不能及时移栽,要经常对母竹进行洒水,防止枯死。

2.3 母竹栽培 研究表明在出笋前20~30d进行造林成活率最高,而毛竹一般在3~5月出笋成竹,所以选择在冬季或者早春对毛竹进行移栽造林。毛竹的株行距在5m×6m,移植穴长1.5~1.7m,宽0.8~1m,深0.5m。在栽培前要保证母竹的株根和竹鞭上均有泥土,将母竹按原来的方向放在坑中,然后进行填土,要先填表土,然后再填中心土,填土后轻轻压土即可,这样既使竹根与土壤紧密结合,又避免了对笋芽的破坏。移栽后要浇灌适量的定根水,如果天气干旱要适量浇水。如遇多雨天气,要在母竹周围做好排水沟,防止积水使母竹竹鞭腐烂。

3 培育管理

3.1 林间管理 加强幼林的林间管理可以提高竹林的成活率和加快成林,幼株的林间管理主要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灌溉与排涝等。除草松土,一般选择在幼林郁闭前,每年除草松土1~2次,但要注意不要伤害毛竹的竹鞭、笋芽,防止伤害幼竹,影响成活率。施肥能促进(下转70页)(上接66页)新竹生长,施肥可以在除草松土时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一般在不同的季节施加不同的肥料,在秋冬季施加骨粉、土杂肥等迟效性肥料,既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又可以保持土温,帮助新竹鞭芽越冬;在夏季施加速效肥,可以满足毛竹快速生长对肥料的需求。为了防止肥力流失,可以在竹株周边挖穴施肥,也可以直接撒在林地然后再用土覆盖。根据造林地的天气情况适时进行灌溉和排涝,满足毛竹对水量的需求和避免因水量过多使竹鞭、笋芽等腐烂。

3.2 间苗抚育 新造竹林在出笋后,往往会因为母竹出笋过多,养分水分供应不足而导致退笋,不能成林,所以在当母竹出笋时应该及时挖去一些竹笋,保证每株母竹上有2~3个竹笋即可。由于竹林的幼竹较多,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间苗抚育,以促进幼林快速成林,间苗原则为“去密留疏、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老留幼”。当新竹长成后,要及时削去1/4~1/5竹梢,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抗旱能力,促进鞭根生长,加速成林。

3.3 竹林结构调整 合理的竹林结构是竹林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竹林的类别和经营目的不同,其对竹林的结构要求也不相同。如果经营纯材用毛竹林,要使毛竹林的立竹度在3 000~3 900株/hm2,竹株的平均直径要大于10cm,叶面积指数要大于7,毛竹的平均年龄要小于4a。如果经营笋材两用林,需要减少竹林的立竹度,这样可以增加阳光的透射率,进而增加竹叶的覆盖率,提高竹子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竹笋生长。笋材两用林的立竹度一般保持在2 000~2 900株/hm2,其对叶面积指数等要求不是很高。所以要根据毛竹林的用途,适当的调整竹林的结构。

3.4 竹农间种 毛竹造林的用途不同,需要的时间不同,如果毛竹林主要作为造纸的原料,只需要1a即可,如果毛竹造林主要是用于建筑等,则需要3~6a的加固生长然后才能砍伐利用。毛竹林加固生长期间,在竹林中间作一些农作物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根据造林地的地势,并结合间作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竹农间种时,一定要以抚育竹林为主,可以间作豆类等对地力消耗小的农作物品种。对农作物中耕、收获时,尽量不要伤害到竹子的鞭根和笋芽。随着竹子加固生长时间的增长,毛竹的鞭根不断向外扩大,为了避免农作物种植对鞭根造成损伤,影响毛竹造林,应该逐渐减少作物的种植面积。

3.5 竹林病虫害防治 毛竹林的害虫主要为笋蝇、笋夜蛾、竹象虫、竹蝗、竹螟、竹斑蛾等,其中前3种害虫主要损害竹笋,这3种害虫的幼虫通过蛀入竹笋内抑制竹笋的生长,而后3种害虫则是以毛竹的叶子为食物,影响毛竹的生长。竹蝗、竹螟、笋蝇和竹斑蛾喷洒一些农药即可防治,而竹夜蛾和竹象虫在竹笋内部,喷洒农业并不能杀死这些害虫,对于这类害虫只能将受害的竹笋挖出,进行防治。毛竹的病害主要是枯梢病和水枯病等,如果发现毛竹林有枯梢病的发生,应立即从发病部位向下1~2节处截除,防止病菌向下扩撒,并立即喷洒1%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如果在毛竹林中发现水枯病,应该立即挖掉病竹烧毁,防止蔓延。

参考文献

[1]郭延芳.毛竹林丰产林经营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307-308.

[2]肖永元.南靖县毛竹林高效经营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36-269.

[3]郑郁善,洪伟,郑功雕.材用毛竹丰产林密度效应模型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16(4):343-345.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摘 要:该文总结了毛竹林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并从选地整地、母竹选择、母竹栽培、林间管理、间苗抚育、竹林结构调整、竹农间种以及竹林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毛竹林丰产经营技术。

关键字:毛竹;丰产林;经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66-02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东南与浙江相接,西南和江西相邻,北以沿江丘陵平原为界,即沿平原丘陵区以南的山地丘陵地带,面积23 500km2,人口390万。皖南山区具有气候湿润、温度适宜、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等优良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很适宜毛竹生长,近年来毛竹的种植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毛竹林建设经验,将毛竹林丰产经营技术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林业工作者提供帮助。

1 毛竹林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毛竹又名江南竹、茅竹、猫头竹、苗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是竹子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我国有39属500余种竹子,全国竹林总面积为410万hm2,占全球竹子总面积的27%。我国竹林面积大,但其中2/3为毛竹,主要分布我国的南部地区,其中皖南山区是我国毛竹的主要产地之一。毛竹现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材用和笋用竹种,毛竹最高可长到20m以上,直径最粗可达18cm,节间短且壁厚,新生毛竹竹壁上往往具有白粉和细密的柔毛,分枝以下具有箨环微隆起,杆环不明显;毛竹叶片一般长4~10cm,宽0.5~1.2cm,呈翠绿色。笋期3~5月,毛竹的笋又称为冬笋、毛笋,是一种常用的食材,不仅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成笋干等。毛竹竹材不仅可以用于造纸,也可以用于房屋建筑、挑杠等。

2 毛竹林地营造

2.1 选地与整地 毛竹的造林地一般选择在背风向阳的上坡或平地上,造林地不仅要阳光充足,其土层也要疏松透气、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乌砂土。由毛竹的生物学特性可知,毛竹最佳生长环境是微酸至中性的土壤。造林地一般不选择在盐碱土、低洼积水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造林地选好后,要进行整理,以促进毛竹幼苗更好的生长,提高造林质量。由于整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毛竹成林速度和造林质量,所以要重视整地这个环节。不同的造林地要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坡度小于20°的山坡一般采用全垦整地,坡度在20°~30°时可采用水平带整地,坡度在35°以上应块状整地。整地时要将造林地中的灌木、杂草、大石块等清除,进行深翻20~30cm,并结合土壤情况合理施肥。

2.2 母竹选择 毛竹造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毛竹的鞭根诱导造林,一种是通过移植母竹造林。移植母竹造林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成活率高,所以现在一般采用移植母竹造林。母竹造林关键在于母竹选择和移植,一般选择1~2a生,鞭芽饱满、鞭根健全、鞭色鲜黄且无病虫害的竹株做母竹。挖取母竹时要注意采挖的方式方法,不能破坏母竹的竹鞭。在挖取母竹前,在母竹周围划一个半径为62cm的圆圈,并沿着圈进行深挖,在深挖过程中要注意竹鞭的方向,并顺着竹鞭的方向进行挖取,一定不能损坏竹鞭上的须根和笋芽,尽量使竹鞭上多带泥土,为了方便移栽和减少母竹的水分蒸发,在挖好母竹后及时削去竹梢,保留6~7对竹叶即可。母竹挖取后尽快移栽到造林地中,如果不能及时移栽,要经常对母竹进行洒水,防止枯死。

2.3 母竹栽培 研究表明在出笋前20~30d进行造林成活率最高,而毛竹一般在3~5月出笋成竹,所以选择在冬季或者早春对毛竹进行移栽造林。毛竹的株行距在5m×6m,移植穴长1.5~1.7m,宽0.8~1m,深0.5m。在栽培前要保证母竹的株根和竹鞭上均有泥土,将母竹按原来的方向放在坑中,然后进行填土,要先填表土,然后再填中心土,填土后轻轻压土即可,这样既使竹根与土壤紧密结合,又避免了对笋芽的破坏。移栽后要浇灌适量的定根水,如果天气干旱要适量浇水。如遇多雨天气,要在母竹周围做好排水沟,防止积水使母竹竹鞭腐烂。

3 培育管理

3.1 林间管理 加强幼林的林间管理可以提高竹林的成活率和加快成林,幼株的林间管理主要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灌溉与排涝等。除草松土,一般选择在幼林郁闭前,每年除草松土1~2次,但要注意不要伤害毛竹的竹鞭、笋芽,防止伤害幼竹,影响成活率。施肥能促进(下转70页)(上接66页)新竹生长,施肥可以在除草松土时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一般在不同的季节施加不同的肥料,在秋冬季施加骨粉、土杂肥等迟效性肥料,既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又可以保持土温,帮助新竹鞭芽越冬;在夏季施加速效肥,可以满足毛竹快速生长对肥料的需求。为了防止肥力流失,可以在竹株周边挖穴施肥,也可以直接撒在林地然后再用土覆盖。根据造林地的天气情况适时进行灌溉和排涝,满足毛竹对水量的需求和避免因水量过多使竹鞭、笋芽等腐烂。

3.2 间苗抚育 新造竹林在出笋后,往往会因为母竹出笋过多,养分水分供应不足而导致退笋,不能成林,所以在当母竹出笋时应该及时挖去一些竹笋,保证每株母竹上有2~3个竹笋即可。由于竹林的幼竹较多,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间苗抚育,以促进幼林快速成林,间苗原则为“去密留疏、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老留幼”。当新竹长成后,要及时削去1/4~1/5竹梢,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抗旱能力,促进鞭根生长,加速成林。

3.3 竹林结构调整 合理的竹林结构是竹林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竹林的类别和经营目的不同,其对竹林的结构要求也不相同。如果经营纯材用毛竹林,要使毛竹林的立竹度在3 000~3 900株/hm2,竹株的平均直径要大于10cm,叶面积指数要大于7,毛竹的平均年龄要小于4a。如果经营笋材两用林,需要减少竹林的立竹度,这样可以增加阳光的透射率,进而增加竹叶的覆盖率,提高竹子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竹笋生长。笋材两用林的立竹度一般保持在2 000~2 900株/hm2,其对叶面积指数等要求不是很高。所以要根据毛竹林的用途,适当的调整竹林的结构。

3.4 竹农间种 毛竹造林的用途不同,需要的时间不同,如果毛竹林主要作为造纸的原料,只需要1a即可,如果毛竹造林主要是用于建筑等,则需要3~6a的加固生长然后才能砍伐利用。毛竹林加固生长期间,在竹林中间作一些农作物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根据造林地的地势,并结合间作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竹农间种时,一定要以抚育竹林为主,可以间作豆类等对地力消耗小的农作物品种。对农作物中耕、收获时,尽量不要伤害到竹子的鞭根和笋芽。随着竹子加固生长时间的增长,毛竹的鞭根不断向外扩大,为了避免农作物种植对鞭根造成损伤,影响毛竹造林,应该逐渐减少作物的种植面积。

3.5 竹林病虫害防治 毛竹林的害虫主要为笋蝇、笋夜蛾、竹象虫、竹蝗、竹螟、竹斑蛾等,其中前3种害虫主要损害竹笋,这3种害虫的幼虫通过蛀入竹笋内抑制竹笋的生长,而后3种害虫则是以毛竹的叶子为食物,影响毛竹的生长。竹蝗、竹螟、笋蝇和竹斑蛾喷洒一些农药即可防治,而竹夜蛾和竹象虫在竹笋内部,喷洒农业并不能杀死这些害虫,对于这类害虫只能将受害的竹笋挖出,进行防治。毛竹的病害主要是枯梢病和水枯病等,如果发现毛竹林有枯梢病的发生,应立即从发病部位向下1~2节处截除,防止病菌向下扩撒,并立即喷洒1%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如果在毛竹林中发现水枯病,应该立即挖掉病竹烧毁,防止蔓延。

参考文献

[1]郭延芳.毛竹林丰产林经营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307-308.

[2]肖永元.南靖县毛竹林高效经营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36-269.

[3]郑郁善,洪伟,郑功雕.材用毛竹丰产林密度效应模型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16(4):343-345.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摘 要:该文总结了毛竹林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并从选地整地、母竹选择、母竹栽培、林间管理、间苗抚育、竹林结构调整、竹农间种以及竹林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毛竹林丰产经营技术。

关键字:毛竹;丰产林;经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66-02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东南与浙江相接,西南和江西相邻,北以沿江丘陵平原为界,即沿平原丘陵区以南的山地丘陵地带,面积23 500km2,人口390万。皖南山区具有气候湿润、温度适宜、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等优良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很适宜毛竹生长,近年来毛竹的种植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毛竹林建设经验,将毛竹林丰产经营技术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林业工作者提供帮助。

1 毛竹林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毛竹又名江南竹、茅竹、猫头竹、苗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是竹子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我国有39属500余种竹子,全国竹林总面积为410万hm2,占全球竹子总面积的27%。我国竹林面积大,但其中2/3为毛竹,主要分布我国的南部地区,其中皖南山区是我国毛竹的主要产地之一。毛竹现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材用和笋用竹种,毛竹最高可长到20m以上,直径最粗可达18cm,节间短且壁厚,新生毛竹竹壁上往往具有白粉和细密的柔毛,分枝以下具有箨环微隆起,杆环不明显;毛竹叶片一般长4~10cm,宽0.5~1.2cm,呈翠绿色。笋期3~5月,毛竹的笋又称为冬笋、毛笋,是一种常用的食材,不仅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成笋干等。毛竹竹材不仅可以用于造纸,也可以用于房屋建筑、挑杠等。

2 毛竹林地营造

2.1 选地与整地 毛竹的造林地一般选择在背风向阳的上坡或平地上,造林地不仅要阳光充足,其土层也要疏松透气、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乌砂土。由毛竹的生物学特性可知,毛竹最佳生长环境是微酸至中性的土壤。造林地一般不选择在盐碱土、低洼积水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造林地选好后,要进行整理,以促进毛竹幼苗更好的生长,提高造林质量。由于整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毛竹成林速度和造林质量,所以要重视整地这个环节。不同的造林地要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坡度小于20°的山坡一般采用全垦整地,坡度在20°~30°时可采用水平带整地,坡度在35°以上应块状整地。整地时要将造林地中的灌木、杂草、大石块等清除,进行深翻20~30cm,并结合土壤情况合理施肥。

2.2 母竹选择 毛竹造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毛竹的鞭根诱导造林,一种是通过移植母竹造林。移植母竹造林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成活率高,所以现在一般采用移植母竹造林。母竹造林关键在于母竹选择和移植,一般选择1~2a生,鞭芽饱满、鞭根健全、鞭色鲜黄且无病虫害的竹株做母竹。挖取母竹时要注意采挖的方式方法,不能破坏母竹的竹鞭。在挖取母竹前,在母竹周围划一个半径为62cm的圆圈,并沿着圈进行深挖,在深挖过程中要注意竹鞭的方向,并顺着竹鞭的方向进行挖取,一定不能损坏竹鞭上的须根和笋芽,尽量使竹鞭上多带泥土,为了方便移栽和减少母竹的水分蒸发,在挖好母竹后及时削去竹梢,保留6~7对竹叶即可。母竹挖取后尽快移栽到造林地中,如果不能及时移栽,要经常对母竹进行洒水,防止枯死。

2.3 母竹栽培 研究表明在出笋前20~30d进行造林成活率最高,而毛竹一般在3~5月出笋成竹,所以选择在冬季或者早春对毛竹进行移栽造林。毛竹的株行距在5m×6m,移植穴长1.5~1.7m,宽0.8~1m,深0.5m。在栽培前要保证母竹的株根和竹鞭上均有泥土,将母竹按原来的方向放在坑中,然后进行填土,要先填表土,然后再填中心土,填土后轻轻压土即可,这样既使竹根与土壤紧密结合,又避免了对笋芽的破坏。移栽后要浇灌适量的定根水,如果天气干旱要适量浇水。如遇多雨天气,要在母竹周围做好排水沟,防止积水使母竹竹鞭腐烂。

3 培育管理

3.1 林间管理 加强幼林的林间管理可以提高竹林的成活率和加快成林,幼株的林间管理主要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灌溉与排涝等。除草松土,一般选择在幼林郁闭前,每年除草松土1~2次,但要注意不要伤害毛竹的竹鞭、笋芽,防止伤害幼竹,影响成活率。施肥能促进(下转70页)(上接66页)新竹生长,施肥可以在除草松土时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一般在不同的季节施加不同的肥料,在秋冬季施加骨粉、土杂肥等迟效性肥料,既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又可以保持土温,帮助新竹鞭芽越冬;在夏季施加速效肥,可以满足毛竹快速生长对肥料的需求。为了防止肥力流失,可以在竹株周边挖穴施肥,也可以直接撒在林地然后再用土覆盖。根据造林地的天气情况适时进行灌溉和排涝,满足毛竹对水量的需求和避免因水量过多使竹鞭、笋芽等腐烂。

3.2 间苗抚育 新造竹林在出笋后,往往会因为母竹出笋过多,养分水分供应不足而导致退笋,不能成林,所以在当母竹出笋时应该及时挖去一些竹笋,保证每株母竹上有2~3个竹笋即可。由于竹林的幼竹较多,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间苗抚育,以促进幼林快速成林,间苗原则为“去密留疏、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老留幼”。当新竹长成后,要及时削去1/4~1/5竹梢,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抗旱能力,促进鞭根生长,加速成林。

3.3 竹林结构调整 合理的竹林结构是竹林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竹林的类别和经营目的不同,其对竹林的结构要求也不相同。如果经营纯材用毛竹林,要使毛竹林的立竹度在3 000~3 900株/hm2,竹株的平均直径要大于10cm,叶面积指数要大于7,毛竹的平均年龄要小于4a。如果经营笋材两用林,需要减少竹林的立竹度,这样可以增加阳光的透射率,进而增加竹叶的覆盖率,提高竹子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竹笋生长。笋材两用林的立竹度一般保持在2 000~2 900株/hm2,其对叶面积指数等要求不是很高。所以要根据毛竹林的用途,适当的调整竹林的结构。

3.4 竹农间种 毛竹造林的用途不同,需要的时间不同,如果毛竹林主要作为造纸的原料,只需要1a即可,如果毛竹造林主要是用于建筑等,则需要3~6a的加固生长然后才能砍伐利用。毛竹林加固生长期间,在竹林中间作一些农作物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根据造林地的地势,并结合间作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竹农间种时,一定要以抚育竹林为主,可以间作豆类等对地力消耗小的农作物品种。对农作物中耕、收获时,尽量不要伤害到竹子的鞭根和笋芽。随着竹子加固生长时间的增长,毛竹的鞭根不断向外扩大,为了避免农作物种植对鞭根造成损伤,影响毛竹造林,应该逐渐减少作物的种植面积。

3.5 竹林病虫害防治 毛竹林的害虫主要为笋蝇、笋夜蛾、竹象虫、竹蝗、竹螟、竹斑蛾等,其中前3种害虫主要损害竹笋,这3种害虫的幼虫通过蛀入竹笋内抑制竹笋的生长,而后3种害虫则是以毛竹的叶子为食物,影响毛竹的生长。竹蝗、竹螟、笋蝇和竹斑蛾喷洒一些农药即可防治,而竹夜蛾和竹象虫在竹笋内部,喷洒农业并不能杀死这些害虫,对于这类害虫只能将受害的竹笋挖出,进行防治。毛竹的病害主要是枯梢病和水枯病等,如果发现毛竹林有枯梢病的发生,应立即从发病部位向下1~2节处截除,防止病菌向下扩撒,并立即喷洒1%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如果在毛竹林中发现水枯病,应该立即挖掉病竹烧毁,防止蔓延。

参考文献

[1]郭延芳.毛竹林丰产林经营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307-308.

[2]肖永元.南靖县毛竹林高效经营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36-269.

[3]郑郁善,洪伟,郑功雕.材用毛竹丰产林密度效应模型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16(4):343-345.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母竹竹鞭毛竹林
国家植物园(北园)6种箬竹属竹鞭生长调查
龙岩市永定区母竹移植造林技术探讨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
毛竹林竹鞭生长特征和空间结构的探地雷达无损探测*
厚朴林下金佛山方竹母竹分蔸种植技术
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黄金刚竹竹鞭生长特征及地上部分生长指标相关性研究
不同坡位对毛竹林小气候及地上生长的影响
毛竹母竹移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