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杜甫学会副会长徐希平教授赴海外讲中国文化与李杜精神

2014-11-14 08:28
杜甫研究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讲坛名家大使馆

由国务院侨办策划并主办、四川省侨办承办的“文化中国·名家讲坛”赴瑞典、英国文化交流活动,于2014年1月5日至14日先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索纳尔商务园、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三地隆重举行,在我国驻瑞典、英国大使馆和当地侨团的大力支持下,该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四川省杜甫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徐希平教授作为国务院侨办和四川省侨办邀请的主讲嘉宾,以李白、杜甫与巴蜀文化及中华文化为题,向瑞典、英国“三地”近七百人(次)旅居海外的侨胞们献上了一道道精彩纷呈的精神大餐,受到我驻瑞、驻英大使馆领导和海外华人的高度评价。欧洲英中网(UKCHINESECOM)、《英中时报》、北欧华人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广播等海内外重要媒体均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凤凰资讯等数十家主流媒体予以转载,引起强烈反响。

1月6日,“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交流访问团到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受到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导的热情接见和欢迎。并于7日下午在斯德哥尔摩索纳尔商务园举办了首次专场讲演,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参赞窦春祥,瑞典华人总会名誉主席、北欧川藏协会会长白亨利老先生以及在斯德哥尔摩的华人社团华侨近百余人冒雨前来参加“名家讲坛”活动。徐希平教授在演讲结束后,并与台下听众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互动。

1月8日,文化交流团到达英国首都伦敦,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参赞李辉亲自到机场迎接,徐希平教授当天即在伦敦市中心著名学府威斯敏斯特大学进行伦敦专场讲演。英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单桂秋林主持讲演,全英华人中国统一促进会总会会长单声博士,英国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主席郭坤章,英国中东部华人青年协会会长陈久轩及伦敦各界华人华侨代表参加了名家讲坛活动。驻英国大使馆李辉参赞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说,“文化中国·名家讲坛”活动是国侨办为丰富旅居海外侨胞的精神需求而打造的品牌活动,组织了国内著名专家教授来海外讲学,目的就是让旅居海外的侨胞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来自英国各界友好人士、华人与松柏会老华侨们等也到会场聆听了讲座。徐希平教授的精彩演讲为到场听众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侨胞们兴致高涨,频频举手提出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见解与疑惑,与徐希平教授交流互动。

1月10日,徐希平教授在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举行曼城专场讲演,中国驻曼彻斯特副总领事周海成 、陈杰出席,驻曼彻斯特总领馆总领事夫人朱宇女士也携同数名总领馆工作人员到会聆听。英国华人社团联合会总会名誉会长、太平绅士陈庭炎老先生等参加名家讲坛活动。周副总在讲座前致辞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魅力独特,“文化中国·名家讲坛”的举办,为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了解和熟悉中华文化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全英华人社团联合会总会会长叶剑桥也发表致辞。曼城的华人华侨代表、留学生代表和曼城各界友好人士到场聆听了徐希平教授的讲演。场面热烈,座无虚席。陈杰副总领事还代表大家感谢“名家讲坛”活动团给旅居海外的广大华侨华人带来了一份最好的新春礼物,让大家更直接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此次徐希平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唐诗与中国多民族文化——以李杜为中心》,徐教授以光焰万丈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为例,形象而生动地阐释了中国文学与文化、巴蜀文化、民族文化之间良性互动的密切关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华诗歌国度的代表,唐诗可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李白、杜甫及其不朽精神更可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徐希平教授联系史上著名的“蜀之人不闻则已,闻则杰出”和“天下名人例入蜀”的论断,列举大量事例说明巴蜀文化的神奇与魅力。指出李杜堪称“出蜀”而闻和“入蜀”而闻的两位杰出代表,其后继代表者莫如宋之三苏和黄庭坚、陆游。巴蜀地区地理环境形成其独特的人文传统与个性品格,也具有包容平和的心态特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更是当地和中土文人雅士吸纳和借鉴的宝库。深受巴蜀文化和民族文化影响的李白出蜀与广博的中原文化结合,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杜甫也广泛吸取巴蜀地区多民族文化的营养,终于能成就其崇高,并对后世产生积极的影响,黄庭坚入蜀而更感受杜甫精神,特地手书杜甫蜀中诗,于丹棱刻石修建大雅堂,传承杜甫大雅文化精神,成都杜甫草堂特地将其与陆游一道配祀工部祠纪念,彰显蜀人景仰先贤之意,李杜的成功是中华多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交流的一个缩影。李白杜甫也因此成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闻一多语),将永远鼓舞我们去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追求人间真善美的精神家园。

由国务院侨办主办的“文化中国·名家讲坛”系列活动,旨在邀请和派遣中国本土的学术名家赴海外,向全世界传播伟大的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此次赴瑞典和英国成功讲演,两国各界人士均表示欢迎更多这样的中国文化团体访英,让中华文化在异国大地继续传承下去。(说明:本文系转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广播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官网》、《英中时报网》、《四川省侨办网》等,本刊转载时略有改动。)

猜你喜欢
讲坛名家大使馆
名家
名家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When is the festival?
英山 组工干部上讲坛
基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院校讲坛“321”模式构建
名家之约
名家之约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Writing skills praclice:A postcard from Scot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