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联『声对』的前世今生

2014-11-14 20:47韩崇文
对联 2014年19期
关键词:同音押韵对联

●韩崇文

什么是『声对』,『声对』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声对』在诗联中的运用和发展变化如何,这些都是应该搞清楚的。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 古人在有关诗格的论述中,就提出了『声对』。《诗格》有『八对』的内容『一曰正名。 二曰隔句。 三曰双声。 四曰叠韵。 五曰连绵。 六曰异类。 七曰回文。 八曰双拟。 』提出了双声叠韵的概念,它对双声的解释是『古诗: 」留连千里宾,独待一年春。 「此头双声句也。 又古诗: 」我出崎岖岭,君行峣崅山。 「此腹双声句也。 又古诗:」野外风萧索,云里日胧朦。 「此尾双声句也。 』对叠韵的解释是『古诗: 」徘徊四顾望,怅怏独心愁。 「此头叠韵也。 又古诗:」君赴燕然戍,妾守逍遥楼。 「此腹叠韵也。 又古诗: 」疏云雨滴沥, 薄雾树朦胧。 「此尾叠韵也。 』唐上官仪提出了诗有六对。 一曰正名,天地、日月是也; 二曰同类,花叶、草芽是也; 三曰连珠,萧萧、赫赫是也; 四曰双声,黄槐、绿柳是也; 五曰叠韵, 彷徨、 放旷是也; 六曰双拟,春

树、秋池是也。 上述『八对』『六对』中,都提到了『双声』。 双声叠韵在刘勰《文心雕龙·声律》中讲的很清楚: 『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 双声隔字而每舛, 叠韵杂句而必睽; 沈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 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 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 』李挢《评诗格》提出『九对』,『一曰切对。 二曰切侧对。 三曰字对。 四曰字侧对。五曰声对。六曰双声对。七曰双声侧对。八曰叠韵对。 九曰叠韵侧对』。

此时『声对』被正式提出来了。 它的解释是『声对者,谓字义俱别,声作对是。 诗曰: 」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 「〔路〕是途路,声即与〔露〕同,故将以对〔霜〕。 又曰: 」初蝉韵高柳, 密茑挂深松。 「〔茑〕草属,声即与〔飞鸟〕同,故以对〔蝉〕。 』东瀛弘法《文镜秘府论》提出二十九种对,一曰,的名对(亦名正名对,亦名正对); 二曰,隔句对; 三曰,双拟对; 四曰,联绵对; 五曰, 互成对; 六曰, 异类对; 七曰, 赋体对; 八曰,双声对; 九曰,叠韵对; 十曰,回文对; 十一曰,意对; 十二曰,平对; 十三曰, 奇对; 十四曰, 同对; 十五曰,字对; 十六曰, 声对; 十七曰, 侧对; 十八曰,邻近对; 十九曰,交络对; 廿曰,当句对; 廿一曰,含境对; 廿二曰,背体对; 廿三曰,偏对; 廿四曰,双虚实对; 廿五曰,假对; 廿六曰, 切侧对; 廿七曰, 双声侧对; 廿八曰, 叠韵侧对; 廿九曰, 总不对对。

在《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中,我们看到了关于『声对』的解释。『或曰: 声对者,谓字义俱别,声作对是。诗曰: 」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 「」路「是途路,声即与」露「同,故将以对」霜「。 又曰: 」初蝉韵高柳,密茑挂深松。 「」茑「,草属,声即与」鸟「同,故以对」蝉「』。从举例中可以看到,这个『声对』,和『九对』中的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讲的是借对。

汉语音节分为声母、 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研究语音修辞的语音修辞学,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 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果。如果从广义的的角度来看,凡是运用了效声、韵、调的对偶、对仗,都可以称为声对。 这样一来,在『二十九种对』中涉及广义上的声对的有『声对』『双声对』『叠韵对』『双声侧对』『叠韵侧对』及『赋体对』的一部分。在这些诗格中,『声对』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语音修辞的效果,一是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 二是有变化,不呆板。调配语音的主要手段有调整音节组合(如对偶、 连绵词、叠音词的运用)、平仄声调的变化、押韵等。

在诗歌和对联中, 运用声音的基本要素形成的对偶、对仗,源远流长,早在《诗经· 周南·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就是押韵的。

『声对』在对联中,比在诗歌中的运用,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有了创新,运用的得心应手,淋漓尽致。 其种类有:

一,借对: 这里主要是指『借音对』,是指借用某个字的音与本来不能相对的字成对。 兰州河神庙:

曾经沧海千重浪;又过黄河一道桥。借『沧』为『苍』,与『黄』相对。

二,谐音: (也称语音双关)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多件事情,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橹速、帆快、笛清、箫和分别谐音三国人物: 鲁肃,攀哙,狄青,萧何。

三,同音: 把一个字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 分别安排在一副对联内,亦称异字同音联。峰上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路边宿鹭,露落鹭惊路不惊。

四,异音: 运用汉语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制作对联,使联中的字,字同音不同,音同义不同。 山海关孟姜女庙: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读音: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下联读音: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五,双声叠韵

⒈双声: 双声指同一声母的字排列组合在上下联里。

暑鼠凉梁请画师笔壁描猫惊暑鼠;饥鸡盗稻呼童子沿檐拾石打饥鸡。

⒉叠韵: 叠韵指同一韵母的字排列组合在上下联里,相对成趣。依叠韵词在句中的位置,可分为句首叠韵对、句中叠韵对和句尾叠韵对三种。 颐和园养云轩联: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云中开翠幄,香雨霏微。

『宛转』和『霏微』均为叠韵。

六,连珠对,即叠音,是指两个叠音词对举的格式。原来是在『声』的范畴,发展到对联中以后, 成了叠词, 归入词的修辞范畴,叫做叠词。 这也是一种发展变化。 为了明了这种发展变化,把它放在这里。苏州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一副联: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七, 押韵: 对联创作, 并无押韵的要求,但是也有押韵的对联。《楹联丛话》卷一,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楹联续话》卷二,梁章钜也写过一副用韵联: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八,变读: 利用汉字一音多字的特点,从与联句同音的字中,理解成另一种含义。多用于口头应对。 乾隆出句:

一瓯油;

纪晓岚对句:

乾隆说: 我说的上联是一鸥游;

纪晓岚说: 臣对的是两蝶斗。

乾隆一笑,吟出江上一鸥游;纪昀也随即道:林中两蝶斗。

九, 摹声: 摹声是模拟客观世界事物的声音。 拟声是对联的写作技巧之一,它是通过模拟人物、动物、神仙、器物等事物的声音的手法来取得一种艺术效果。 有这样一副别致有趣的对联: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一个;小鸟上树,酒醉酒醉无半杯。『谷多谷多』是仿母鸡的叫声,『酒醉酒醉』是仿小鸟的叫声。 联语意境含蓄,生活气息很浓。

十,绕口: 将一些声、韵、调极易混同的字交叉重叠组合在一起, 读起来很绕口,但又很有趣。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用童桐、落乐、丫鸭、咸嫌四组字的谐音,读起来有如绕口令。

汉字是由形、声、义构成的,在对联中,有形对、声对、义对,对联把汉字的特点演绎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可以说,在这方面胜过任何一种文体。 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是独有的。 研究对联的声音对,是想抛砖引玉,希望一睹美玉。

猜你喜欢
同音押韵对联
逃之夭夭
巧出对联
贴对联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解缙二改对联
我给小鸡起名字
《十二美人图》中的真实器物
Watch Out
巧妙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