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4-11-14 03:20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韩保江
世界海运 2014年5期
关键词:世界日本经济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 韩保江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来到大连海事大学,非常感谢王祖温校长的邀请,非常感谢张卫国主任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新的平台。很荣幸成为《世界海运》杂志的学术支撑单位,我认为应该本着真诚的心与拥有百年历史的大连海事大学在科学研究上能够有进一步的合作。在一个具有百年历史、专业性很强的学校里,这次演讲与海运有关,因为我们要建成海洋强国。

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国家当前经济建设最首要的发展任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由1978年的世界排名第十位,跑到了世界排名第二位,平均每年以9.8%的速度增长,而同时期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2.8%。由于我们跑得很快,让外国人的心里感到不舒服,对中国经济发展感到羡慕、嫉妒、恨。

羡慕,是因为我们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腹地,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处于困难和低谷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跑出7%的增长速度;嫉妒,是质疑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困难时期,你能,我不能;恨,是因为中国的崛起不仅代表着东方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发展中大国的崛起,而且意味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新兴社会主义大国的崛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一个新事件,中国的崛起成为改变世界格局的新变量。

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怎么判断世界格局?现在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一超多强。那么如何判断我们是世界多强中的一强?在世界经济理论标准中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就是4个5%。一个是国家GDP占比超过世界经济总量的5%,就可以称为一个经济大国;二是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超过世界贸易总量的5%,就可以称为贸易大国;三是最重要的指标,即国家在世界500强大企业中,企业所占数量的比例是否超过5%,如果超过5%,就不仅是经济大国,而且是世界经济中具有经济影响力、企业竞争力较强的强国;四是看国家本币是不是世界储备货币、本国货币在世界储备货币中是否占到5%。这四个指标看似一种形式,但都反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经过过去几百年的发展,目前满足这4个5%条件的,只有美国、欧盟和日本,只有这三个大的经济体叫世界大国。不过,一场百年一遇的大危机开始对传统的发展势力进行新的洗牌。在洗牌的过程中尽管这三个大的经济体仍然是世界大国,但是有一个新兴的经济力量,或者说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力量在快速上涨。在这个新兴经济体中,真正使现代世界格局发生鲜明变化的是中国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事物当中的最大变量之一。作为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所长,跟前三任所长相比,我是一个幸运儿。因为原来也是国际战略研究所,但是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没有现在这么大,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受关注程度也没有今天这么高。我们今天变得很抢手,几乎国际上的所有会议都希望我们去参加。让我们参加的原因有两条,第一,没有中国人参加就好像不是国际会议;第二,只有中国人去参加,他们才有骂的对象,才有妖魔化的这种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尽管人民币目前没有像欧元、美元、日元那样达到5%的占比,但是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超过5%将会成为必然。因为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很快,在周边国家边贸当中的坚挺程度已经超过美元。例如在缅甸、越南等国家,人民币比美元好用,用人民币随时可以很快买到中国的便宜商品,而用美元还需要重新兑换成人民币,所以说中国的实物贸易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已经成为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一个新的起点。

为什么这么判断?从2006年起,中国在国际上的位置发生变化。2005年我们还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之后,位居第五;到了2010年,我们先后赶超日本、德国、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今年美国的增长速度是2%左右,我们的增长速度是7.7%,从速度差可以看出中国赶超美国是很直接很现实的。如果说4个指标是一种静态评价,那么从动态评价来看,中国的快速崛起,确实具有扰动世界经济格局、改变世界格局的特别显著的影响力。

这场危机始作俑者是西方发达国家,严重冲击和打击了发达经济体国家。美国经济是西方经济中率先从经济低谷走出的经济体,去年它的经济增长达到2.8%,今年预计在2%以上,并且美联储决定退出量化宽松的政策。美国现在好像信心满满,但是现在美国经济到底如何,我们认为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问题。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尽管美国的经济在增长,但是美国的失业率在增加。只有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同时增长才是健康的经济,如果只有GDP增长,就业不能增长,那么国内的许多社会问题就会增加。因此,美国进行了技术革命和结构调整,工业化程度也在推进,但是效果尚不明显。美联储前副主席萨默斯对此非常悲观,他将美国2005到2013这8年的发展轨迹往日本经济周期上一套,发现美国经济同日本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这20年的零增长或者说是衰退性经济增长是一样的。因此他预测,尽管奥巴马使出了浑身解数,美国要想实现2007年以前的高峰增长也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说美国困难,那么“笨猪”(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英文名字第一个字母分别是P,I,G,S,组合在一起形成PIGS,这些国家的经济先后出现问题)充斥的欧洲就更困难。而欧洲二流三流的国家没有什么经济增长点,福利却很高,社会开支也很高,又没有经济财政的支撑,所以这些国家都是债台高筑。在没有发生危机的时候,凭借着欧洲老的信用,他们可以拆东墙补西墙;而一场危机爆发了,当他们借不来新债弥补旧债的时候,债务危机就会形成。也就是说福利开支过多,效率低下的这些老欧洲或者说南欧国家普遍陷入主权债危机。

中国现在就业很难,而意大利的失业率达到了25%,青年失业率超过了50%,不但在意大利,在希腊、西班牙大概都面临这种问题。西班牙去年10月份的经济增长是0.1%,西班牙政府高兴的不得了,因为终于从负增长转到了增长0.1%。可见欧洲的经济已进入深度调整、深度困难时期。为什么进入了深度困难?一方面,意识形态破碎并在不断扩大。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他们总想扩展,想把东欧甚至是乌克兰也拉入欧洲,而这些国家发展都很缓慢,一旦拉进来,就要享受欧洲国家同样的福利水平和收入水平,因此谁来养活他们,在意识形态破碎并不断扩展的情况下,欧洲长期累积的福利矛盾无法解决。连欧洲的议员都认为欧洲没希望。

为什么没希望?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7%,创造的GDP占世界的25%,福利开支占世界的50%。所以欧洲的意大利、希腊等国家,对于那种懒散、懒惰的人真不知道是用什么在养活他们,过去他们就是靠政府负债来维持很高的福利水平。所以欧洲什么时候能走出危机我们不知道。欧洲能否像当年工业革命那样,现在来看,理由也不多。欧洲的债务危机用欧洲的政治体制来解决是无解,是死结,因为谁想赢得大选都要承诺福利问题。很多学者认为,欧洲前景可能更加黯淡。

而我们身边日本安倍的疯狂,就更代表日本得病很重。日本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就是零增长,日本人说这是失落的15年,有人说日本失落了20年,都说明日本的经济处于很低的增长水平。又由于政治上无有效的办法,所以日本的首相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几经更换,终于换上了日本的官二代安倍晋三。他为了重现外祖父当年的辉煌,也想把明治维新之后的伊藤博文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他现在想重振大日本的雄风。但是我们有三个理由判断他重振不起来。

日本经济有三个死结很难解决。第一个死结,日本是个岛国,缺乏资源和能源。由于能源价格涨价,日本曾经靠核能来弥补这个缺陷。但是福岛核危机之后,核能的发展在日本岛内遭到强烈反对,安倍冒天下之大不韪力挺核能,但是核能死结能否解开,就看日本党内的斗争。无论如何,一个缺乏资源和能源的岛国,它的回旋空间不大,作为一个小岛,拖着5万亿的GDP已经是疲于奔命。第二个死结,它的产业空心化。由于岛内劳动成本高,材料成本高,营商成本高,实体经济基本上迁到了日本的海外。就拿汽车来说,汽车的总部在日本,但是制造业基地在国外,空心化的经济就意味着很多的税收和利润并不是留给日本,而是留给投资国。第三个死结,是日本社会最深重的问题,即日本老龄化的问题。日本老龄人口占日本人口总数的25%左右,这些人没有生产能力,所以日本的养老社会问题很多。现在日本利用安倍经济学,也像我们当年用4万亿来刺激经济,经济学家分析这个政策已经在走下坡路。

由此可见,上述这些国家解决经济危机的难度有多大。政府都想积极作为,但是政府手里可作用的政策空间又是有限的。政府振兴经济无非有两个办法,一是财政政策,二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是政府斥资多花钱,而现实是,欧、美、日政府出钱来振兴经济的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美国的债务已经占本国GDP的108%,今年是16.4万亿美元的GDP,而债务已经达到17~18万亿。奥巴马政府去年由于没钱开不了张,亚太峰会没去参加,连总统出差的钱都无力支付,所以美国政府没有能力拿钱刺激经济。

如果说美国没有办法,欧洲这些国家更是没有办法。当年搞欧元的时候,各个国家立下君子协定,即各家要把赤字和债务控制在底线,不能超过60%。欧元很值钱,但是各家的财政都自己算,除了几个少数的北欧国家,大部分国家都把自己的底线给提高了。现在欧洲整个负债率超过90%,所以他们也拿不出钱来刺激经济。

日本是全球人口欠债最高的国家,人均欠债800万日元,日本的负债率达到了230%。日本的GDP是5.7万亿日元,可债务已经达到12万亿日元,手里空空如也的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几乎是微乎其微。

财政政策不行,那么货币政策行不行?也不行。利率是撬动资金的杠杆,这些国家的利率都是0了,还能撬动什么?央行撬动资金给社会注入资本流动性的能力也不足,所以这两招都不行。情急之下,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多发货币,这又导致通货膨胀。由于欧美普遍采用量化宽松的政策,所以有人担心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已经在酝酿。在这样的形势下,世界经济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中国发展方式遇到的新挑战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还是很强的。北大的一位教授预测,到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34%,美国降到14%,日本降到5.57%,欧盟降到12%。不管是否承认,这种客观趋势是存在的。今年世界新增经济中,中国贡献超过35%。全球经济一共增长了15万亿美元,中国达到4.78万亿美元。正是在这样一个成长过程当中,中国人充满了自信。但是现在我们发生了梦的撞车。韩国总统朴槿惠说有个亚洲悖论:亚洲国家之间贸易额很大,但是彼此之间关系不融洽。习总书记的中国梦,安倍的振兴梦,朴槿惠的中亚强国梦,金正恩也开始做梦,各种梦在发生碰撞,就看谁能梦想成真。

中国在做梦,人家能愿意让你梦想成真吗?无论是实力的较量,还是现存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这些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心有余悸,对于中国的崛起,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首先,大国们不欢乐,美国把中国看成是扰乱国际利益的最大祸首。我们2010年超过日本,美国就大作文章,提出“中国威胁论”,说中国威胁了美国在全球的利益,对于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所形成的中国模式感到不舒服。拉美和非洲的很多落后国家和后来独立的国家都想学习中国的发展,这些国家认为中国使西方的民主价值没了市场,还没有选择民主政治的国家都想学习中国,认为中国是美国的挑战者而不是伙伴。其次,他们怕中国的国有企业,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竞争力。美国一个很有名的智库给奥巴马写信说中国的崛起给美国带来的挑战有两个,一是中国国家资本主义使政府官员手里拥有更大的权利;二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和政治上可靠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这些东西形成了对国外企业的强大挑战。

为了对中国的这种发展进行遏制,最近美国研究了一套如何遏制中国的战略,这个战略要既不影响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又想让中国“听话”。《华盛顿季刊》里的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会向奥巴马建议怎样遏制中国。美国不可能和中国交恶,双方都商量好了“新大国”关系。习主席与拜登和奥巴马的私交都不错,不能直接打,否则看上去太不仗义,所以需要在中国周边配置几个能够遏制中国的“小兄弟”。

首先,是要把印度培养起来。印度是个民主国家,讲英语,和美国有“共同语言”,让印度和中国实现抗衡,这是两个大的市场,两个文明古国。同时,美国想把日本的军控放开。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最重要的就在于不能发展国防与武装,现在美国国内基本达成共识:允许日本发展武装,发展国防。其实日本所做的都在美国的战略控制内。同时,美国还在为菲律宾撑腰打气,并正在悄悄拉拢越南。现在的形势可以比喻成:我不打,但找个二传手,我让他们给你折腾,在你门口撒泼打滚,这样实现对中国的有效遏制,并通过这种遏制来抗衡北京“作恶”的能力,还不牺牲中国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这就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会写给美国国会报告的建议。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尽管没有表现出明确的政治取向,但是从战略取向来讲,它不可能愿意看到中国这样自由自在、毫无约束、顺顺当当地赶超它。美国的这个战略是非常奏效的,在围攻中国上跑得最快。

日本人心里也感到不舒服,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们会发展得这么快,别的国家也没有这样的预期。最近,我们把习主席去年一年以来访问的路线都标示出来,并把安倍政府的访问路线同样做出来,相关地点的吻合度竟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几,基本上中国领导人前脚去,安倍就后脚跟到,并且到了就问“中国给了你们什么好处?如果中国给了50亿资助,我就给70亿。他们都是“民主国家”,价值观相同。”所以遏制中国,已经成为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的共同目标。

而周围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也开始进行干扰,因为我们的发展结构和他们的发展结构相当。地球就这么大,资源和市场空间有限,中国占得多了就意味着他们占得少。所以,印度一直把中国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它与美国关系异常密切,现在印度与日本的关系也变得十分密切。去年印度的国庆就邀请了安倍,安倍十分高兴,他是唯一被请到主席台的国外政要嘉宾,并没有邀请中国。另外,在越南通过的海洋法里面,把中国南海中它占得的那二十几个岛礁,通过法律手段悄悄地将这些岛礁划为了越南的领土。而且越南现在开始修改教科书,准备将1979年我们称作“自卫反击战”的战争定位为中国对越南的侵略战争。因此,中国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快速成长遭到了不少其他国家的过度反查。

其次,世界格局里的另一个变化是,在这场危机之后最早倡导自由贸易的所有国家都搞起了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成为遭受贸易保护主义调查和损害最多的国家。1979—2012年 间,中国遭受国外的贸易救济调查达1400多次,不仅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贸易调查,连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巴西这样的二流国家也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而且贸易摩擦的领域已经从传统的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投资摩擦基本上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涉及到制度、主权的问题。

现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领域又出现了新的态势,叫做区域自由化,就是通过自贸区这样的形式去WTO化。WTO是涵盖全球的一个贸易规则,而现在有人认为中国是获得WTO利益最多的国家,美国看着很羡慕,也想发展贸易,但是竞争不过中国,因为中国劳动力又便宜质量又好。美国也想利用贸易来振兴美国经济,所以又推出两个和海洋有关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即两个自贸区:一个是跨太平洋的自贸区。这个自贸区最早是新西兰、新加坡、文莱和马来西亚四个小国搞起的小自贸区,2008年奥巴马当选之后高调介入这个组织,而且充当了领头,不断地扩充这个自贸区,由原来仅有的4个国家扩展为有日本、越南等国加入的12个成员组成的经济体。这个自贸区形成之后,将来这个领域的产值将会达到30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的40%。这个自贸区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行政中立、环境保护、劳动标准方面设立了极高的标准,中国很难加入这个自贸区,也就无法与自贸区成员做生意,意味着流失掉了这40%的市场。

另一个是大西洋自贸区。围堵中国,美国自己显得势单力薄,亚洲的各小国又显得不可靠。例如,虽然韩国也属于跨太平洋自贸区,但韩国私下与中国的贸易交流利益要远高于自贸区利益,因此美国怀疑韩国是否会死心塌地与它合作,尤其最近马来西亚也呈现消极态度。于是美国开始拉拢大西洋国家,目标是以资本主义阵营的强大来镇压社会主义阵营。从大西洋自贸区的提出到谈判一直进展顺利,但在最近遇到了麻烦。斯诺登的爆料谈到美国窃听默克尔的电话,这让默克尔十分恼火,也从原来的积极态度转变为拒绝。虽然如此,在巨大利益的吸引下,大西洋自贸区达成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大西洋自贸区占国际贸易的35%。将来若这两个自贸区成功建立,美国出口扩大的战略就能实现。美国通过对贸易区的控制,将会使WTO的影响力渐渐消退,从而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大大减少。

第三,世界新格局领域,新格局气候。我们现在特别担心,因为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很成功。当年我们签京都议定书时,美国是第一排放大国,就拒绝签约,因为这相当于制约发展的镣铐。但美国大规模使用页岩气后,或许就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来谴责中国,伙同其他国家制定很高的绿色环保标准,以此威胁限制中国的发展,并且可能拉拢存在气候矛盾的国家一起限制中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展示了两张马尔代夫议会在海水里召开会议的照片,很明显这是在作秀,以谴责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对环境的破坏,意为如果继续下去冰川会融化,海平面会上升,马尔代夫人只能这样生活。在这次的气候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做出很高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的减排要达到45%。这个承诺得到的反应却多是质疑,并被要求世界核查组织亲自核查排放量。可见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处于道德的底端。当今的气候问题确实是重中之重,气候异常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第四,格局新变化将演变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人认为,新一轮制造业的浪潮已经兴起,而在制造业革命里最明显的就是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制造业革命将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生产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规模经济,以规模化来实现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新的技术革命之后,可能规模化就不再占有优势,而个性化将成为趋势。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公司就罗列了将来可能影响生产、生活行为的12项技能,排在第一位的是移动互联网,另外知识型的工作自动化互联网云计算,包括可再生能源计划。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我们能不能捕捉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方向?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不转变,不进行技术革新,不改变我们的教育体制,不注重基础性理论的投入,我们很可能失去就在眼前的机会。这些都是危机后出现的新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直接决定着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发展。

根据美国一家公司的研究,这场工业革命的爆发会使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大大的流失。大概到2015年,由于页岩气革命会导致材料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在长三角制造的商品只比美国南部制造的商品便宜10%,若再去掉航运成本及风险成本,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因此,我们将面临美国投资制造业的回流,并由于我们自身劳动成本的上升,环境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很高,中国的民营投资也将会大幅流失。而投资又是中国积极增长的关键动力,如果投资都流失了,中国的经济又将拿什么来维系呢?

中国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上述约束下,我们可以把金融危机,把世界经济的新变局看作是对中国的一次考验,如习总书记所言:现代竞争实际上就是发展方式的竞争。发展方式竞争就是技术竞争、制度竞争、人才竞争的综合体。胡锦涛也曾说过,这场危机对中国冲击的速度,由原来的14%降低到6%,而本质上对中国的冲击是在发展方式。中国的发展方式落后在于以下5个突出矛盾:第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第二,需求结构失衡,消费不足;第三,产业结构失衡,服务业发展困难;第四,区域结构失衡,中西部发展失衡;第五,进出口结构失衡,经济脆弱性发展。中国的出口份额很大,但相对利益较少。在矿油上没有谈判权,因为这些都需要进口,中国面临了“买啥啥贵”的状况,现在价格已经涨到了3倍多,而这其中80%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这样有争议的地区运输进来。尽管海上航行自由,但海上运输风险还是极大的,例如我们和越南等国因为争岛产生问题。所以中国经济处在强大却脆弱的境地,我们高价购买资源,牺牲了中国劳动力的价值,以便宜的价格卖给欧美。这种经济“无钙”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变,没有经济就是无米之炊,没了市场经济必然下滑。去年中国与欧洲的太阳能之争就是因为40万的就业机会,如果卖不出去,中国就会有40万人失业,这必然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中国的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没有退路的。

第一,要扭住我们的结构性矛盾,针对我们的结构性矛盾对症下药,补齐短板。农业是短板,一定要抓起来,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问题,城乡统一,推进农村的产权和农村土地的市场化;要下决心淘汰过剩生产,这一点坚决不能含糊。前些年我们确实建了很多有产能但没市场的东西,还是要从市场需求出发。例如钢铁市场需求是7亿吨,但造出了10亿吨,要避免这样的多余生产。现在我们光河北地区的产能已经超过了整个日本、韩国,这是相当不合理的。

第二,要扩大消费,特别是解决消费不足的难题和消费环境的问题。现在老百姓不是没有钱买东西,而是消费环境确实太差,有钱全买外国东西,还有去香港那里买东西,在国内不敢乱买,今年的3·15晚会曝光的毒产品又是这么多,所以怎样把消费环境搞好是很重要的;

第三,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要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中国人是从一个穷日子过来的,所以过去对物质需求是第一位。而事实上,现在对服务的需求已经变成了第一需求,也就是身心的需求。身心的享受,就是要有很好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服务行业;心的享受,现在我们对心的关注度太差,很多问题都是因为这个才产生的。

第四,促进东西部老工业基地的平衡发展,特别是补齐中西部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其中城镇化是我们解决中国问题的一个很大的课题,怎样走出一条产城融合的道路,把城市和工业互为结合,特别是怎样避免大城市摊大饼一样的发展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立交桥一层一层地修,修三层了还堵车,这跟我们的城市布局、城市内的产业分工不合理有直接关系。还要实行创新启动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正如王祖温校长讲的,我们确实花了不少钱,但是花了很多冤枉钱。花冤枉钱很重要原因的是跟我们研发的投入方式有关系。我们总是靠政府、靠企业投入,缺乏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对科技的投入。如果形成一个产、学、研、新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和学校、研究机构,甚至和金融业捆绑发展,这个体系过去靠财政投入的状况才能够解决。另外,要形成一个创新的人才体系。现在我们的社会缺乏创新,不能容忍不同,考用人才,求全责备。再就是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度不高。现在美国、日本、欧盟、韩国这些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都提高到了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高度。我们国家要想真的转变成发达国家,必须从保护知识产权开始。否则知识劳动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机会。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知识产权甚至比财产权还重要。

第五,要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现在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投资的第一目的国,奥巴马说我们美国第一,取代了中国。我们想为什么外国人不到中国来了,投资少了。我们统计了一下,根据世界银行预测,主要还是由于我们的法律监督环境造成的。80%的人认为这是由于官僚体制的原因,也是最大的障碍。72%的人认为是不明的监管环境给企业带来麻烦,70%的人认为企业对他们的税收管理问题表示担忧,这都反映了我们的体制管理问题。因此,把权力交给市场。李克强总理说,法不禁市场即可为,法无授权政府不可为。政府在经济运行当中的权力是只要没有法律限制,市场都可以进,我们搞了负面清单,搞了市场规格透明化。另外,对政府干预进入的权力,其实质是只要法不授权,就不许进。现在中央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还权于民,还权于市,还权于社会,政府少管。

第六,要下决心改善民生,增加社会保障投入,缩小收入水平差距。这次中央新的城市化条例里明确讲到,到2020年我们的城市社会保障覆盖面要达到80%~100%,这是要把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解决掉。为此,首先要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次,要加强社会保障网的建设,建立托底机制;另外,关键是扩充,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例,使中产阶级真正成为当今社会的中坚,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橄榄型社会之路才能稳定。

第七,现在是两型社会建设时期,要惩治环境污染、奢侈浪费的生产行为。在发展中应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

第八,要想让发展行为合理化,关键是各级政府官员的行为要合理化,要完善政绩考核体系,不再以GDP论英雄。

总而言之,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中国整个发展战略当中一个没有退路的选择。只有坚定向前,只有转出成效,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中国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世界日本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黄金时代》日本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