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杀型触破式微胶囊剂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2014-11-14 02:56张冬生温小遂
生物灾害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胶囊剂松褐林间

邓 礼,张冬生,温小遂

(1.江西农业大学 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省信丰县林业局,江西 信丰 341600;3.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江西 南昌 330038)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又名松墨天牛,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Gef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nae),天牛属(Monlchamus),是危害松林的重要害虫,也是国际检疫对象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1-2]。近年来松褐天牛在江西省的危害逐年加重,作为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危害更具危险性和破坏性。松材线虫病自2003年首次被发现以来,已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亿元,生态损失更是无法估算。化学杀虫剂是防治害虫的有效和主要手段。在生产实践中人们针对松褐天牛的化学防治进行了很多探索,如保松灵、绿色威雷、吡虫啉、噻虫啉等药剂在林间试验中都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3-5]。然而,考虑到化学药剂的负面影响,在松褐天牛的综合管理中,如何选用高效、对其它天敌安全、防止和延缓松褐天牛产生抗药性的农药显得至关重要。然而,考虑到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影响,在松褐天牛的防治中,如何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及剂型显得至关重要。

松褐天牛隐蔽性极强,其卵、幼虫、蛹都生存在树皮内,环境十分稳定,用化学药剂很难杀灭树皮内的害虫。成虫是松褐天牛唯一裸露的虫态,羽化期较长且不整齐,控制成虫种群密度是防治的关键。笔者在室内筛选有效药物毒杀松褐天牛成虫的试验中,发现5%杀铃脲+3.6%木烟碱混配对成虫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并且没有拒避作用。在这一基础上,笔者采用5%杀铃脲+3.6%木烟碱+松褐天牛成虫植物源引诱剂混合制成的诱杀型触破式微胶囊剂,对毒杀松褐天牛成虫的药效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防治松褐天牛提供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赣州市峰山公园位于赣州市章贡区(114.93°N,25.86°E),林业用地面积17 323.7hm2,主要以马尾松纯林为主。林间防治试验选择面积约为40hm2的山场,树龄15年生,树高10~12m,胸径10~14 cm,密度约1 000株/hm2,郁闭度0.7,植被盖度50%。

1.2 材 料

药剂:5%杀铃脲+3.6%木烟碱+松褐天牛成虫植物源引诱剂混合制成的诱杀型触破式微胶囊剂(以下简称诱杀剂)由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研制生产。

药剂的配置:用注射器抽取诱杀剂注入容器内与清水按需要的比例稀释并摇匀备用。

药剂喷洒:于松褐天牛发生期在林间设置诱木,将配好浓度的药剂稀释液加入喷雾器中,往诱木上喷洒药剂,喷药高度为4m,诱木下铺置半径为1 m的木板,木板上均匀刷上粘虫胶。

试虫的准备:4月份在马尾松林间砍伐带有松褐天牛幼虫的诱木,将树干锯成l m长的树段,运回室内并放置于纱网木制养虫笼内(1.5m×1.5m×1.5m,纱网规格:8目),每个养虫笼内放置30根诱木,并不时洒适量的水保持诱木湿度,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后挑选健康一致的成虫作为试虫。

1.3 实验方法

1.3.1 室内药效测定 参照巨云为[6]用绿色威雷对红脂大小蠹的测定方法,把诱杀型触破式微胶囊剂配置成50倍、100倍、150倍、200倍4种浓度梯度后,将4种浓度药液分别均匀喷到滤纸上,以滤纸微湿为标准,以清水为对照。滤纸晾干后,将10头松褐天牛放入滤纸上,让其在滤纸上爬行50cm左右后,移入已编号的干净烧杯内,并加入新鲜松枝进行饲养,烧杯用纱网封口。每个浓度重复3次。24h后观察记录死亡虫数,以仰翻、侧翻为击倒标准。继续饲养,48h后观察其死亡恢复情况,求出击倒率。以击倒率为标准比较各种浓度稀释液的药效,确定最适浓度做室外试验。

1.3.2 林间不同浓度诱杀剂稀释液药效比较 在马尾松纯林中设置诱木,每株诱木间隔50m左右。随机选4株诱木分别喷洒100倍、200倍、300倍、400倍浓度的诱杀剂稀释液,每种浓度作为1种处理,每种处理重复3次。于2013年5月16日—6月2日期间每天观察记录粘虫板上的成虫数量并分辨雌雄。

1.3.3 林间不同间隔时间喷诱杀剂药效比较于2013年5月16日—7月15日期间随机选择3株诱木为1组,用喷雾器将配好的100倍浓度诱杀剂稀释液往诱木喷洒。3株诱木中选择1株每10d喷1次药,第2株每20d喷1次,第3株每30d喷1次,每株诱木间隔20m左右,重复3次。每隔3d观察1次粘虫板上的诱捕天牛数并分别雌雄,同时记录天气情况。

1.3.4 松褐天牛标记释放诱杀实验 选择较裸露面积为20hm2较裸露的样地,在样地中央设置诱木并喷洒100倍浓度诱杀剂稀释液。在距离诱木偏北位置的50m、100m、150m、200m、250m处各释放30头标记的松褐天牛,均匀、分散释放天牛,防止天牛发生自残现象。5个距离点释放的成虫分别用红色指甲油在成虫左下2⁄1、左上2⁄1、右下2⁄1、右上2⁄1、全鞘翅进行标记,观察粘虫板上诱杀回收到的标记成虫。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毒力试验结果

结果见表1。可知,松褐天牛接触不同浓度的药剂稀释液后,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杀虫效果有明显下降。其中25倍和50倍浓度稀释液防治效果最好,48h校正死亡率达100%;100倍浓度稀释液48h校正死亡率86.7%。考虑经济因素,选用100倍液为室外试验浓度。

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求出毒力回归方程为:Y=-8.329+5.275X(R=0.942);LC50为336.265 µg/mL。

表1 松褐天牛成虫室内毒力试验结果

2.2 林间不同浓度诱杀剂稀释液药效比较

林间不同浓度诱杀剂稀释液的诱杀松褐天牛效果见图1。由图1可知:在17d的试验期间,100~400倍4个浓度稀释液诱杀天牛的总数分别为:67、39、24、9头,平均每天诱杀数量分别为3.94、2.29、1.41、0.53头。100倍浓度稀释液诱杀效果最佳,与200倍、300倍、400倍差异显著(F=43.46;df=(3,8);P=0.00);200倍效果次之,但与300倍诱杀效果无明显差异(F=5.61;df=(1,4);P=0.08),400倍的诱杀效果最差。

2.3 林间不同间隔时间喷诱杀剂药效比较

林间不同间隔时间喷洒诱杀剂100倍稀释液诱杀松褐天牛成虫效果见图2。由图2可见,打药间隔时间越长,诱杀剂的诱杀成虫效果越差。间隔10d往诱木上喷1次诱杀剂的诱杀成虫效果最佳,总诱杀数为165头,平均每日诱杀到的天牛数量为2.75头,与间隔20d、30d打药药效差异显著(F=34.25;df=(2,8);P=0.001)。间隔20d、30d打药的总诱杀数分别为108头、30头,平均每日诱虫数分别为1.80头、1.00头,两者差异显著(F=21.6;df=(1,4);P=0.01)。

图1 林间不同浓度诱杀剂稀释液平均每日诱杀天牛数

图2 林间不同打药时间平均每日诱杀天牛数

2.4松褐天牛标记释放诱杀实验

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知,在距离处理诱木50m释放松褐天牛成虫,诱杀回收率最高,达96.67%;距离100m,释放回收率次之,达76.67%;距离200m,释放回收率最低,只有23.33%。说明随着释放距离的增加,天牛诱杀回收率下降,距离250m,回收率为0。可以推算,林间诱木设置间隔50m,一株喷洒诱杀剂100倍稀释液的诱木在林间能迅速诱杀0.785hm2内的松褐天牛成虫;诱木间隔100m,也能较有效地诱杀3.14hm2内的松褐天牛成虫。

表2 不同距离成虫释放回收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1)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5%杀铃脲+3.6%木烟碱+松褐天牛成虫植物源引诱剂混合制成的触破式微胶囊剂对松褐天牛具有较好的诱杀作用。室内测定其剂毒力回归方程为:Y=-8.383X+5.275(R=0.932),LC50为344.31 µg/mL。考虑到室内浓度测定及经济因素,选用100倍的稀释液能起到很好的诱杀效果。

微胶囊剂是以聚胺脂为囊壁材料,将药芯保存在囊内。其杀虫机理是:当微胶囊被害虫踩触时会立即破裂,释放出囊内的高效原药粘附于害虫足跗节及腹部的节间褶,并通过节间膜进入害虫体内,进而杀死害虫。此外,该剂型有很好的密封性、耐光性和粘着性、并耐雨水冲刷,因而持效期长,目前广泛用于林业害虫防治。

(2)根据微胶囊剂的杀虫机理,利用松褐天牛成虫飞到诱木产卵活动的生物学习性,把诱杀剂的最适浓度药液喷在树杆上,可以使成虫反复踩触药液而死亡。本试验证实,使用该药剂100倍稀释液,每隔10d打一次药能迅速诱杀飞到诱木上产卵交配的成虫。本试验还证实,林间诱木设置间隔50m,1株喷洒诱杀剂的诱木在林间能迅速诱杀0.785hm2内的松褐天牛成虫;诱木间隔100m,也能较有效地诱杀3.14hm2内的松褐天牛成虫。

5%杀铃脲+3.6%木烟碱对松褐天牛成虫有较好的触杀作用,并且前期研究证实,该混配剂对松褐天牛成虫取食和产卵没有明显的拒避作用。药剂中添加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主要是引诱松褐天牛产卵的萜烯类化合物。这种混配的诱杀剂在林间能大量诱杀飞到诱木上产卵交配的成虫,使该害虫有来无回,这样能有效地阻断和减轻松材线虫病危害。可以在发病林分内通风良好处,选择约12cm胸径的活松树为诱木。考虑经济有效的因素,建议生产上1hm2设置1株诱木,每隔15d喷1次100倍稀释液较为适宜。

[1]胡长效,苏新林.我国松墨天牛研究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3,18(3):293-299.

[2]来燕学,张世渊.松褐天牛在松树枯萎中的作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6(1):75-81.

[3]林世奎,陈立根,张世渊.松墨天牛种群消长趋势指数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1(2):21-23.

[4]来燕学,周永平.飞机超低量喷洒保松灵防治松材线虫病[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9(3):282-287.

[5]盛常顺.飞机喷洒绿色威雷、吡虫啉防治松褐天牛林间试验[J].安徽林业科技,2006,12(8):6-10.

[6]巨云为,袁卫华.绿色威雷防治红脂大小蠹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3,22(5):11-13.

猜你喜欢
胶囊剂松褐林间
作 品:风景写生
——林间
林间游戏场
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
胶囊药是否可以去掉胶囊吃?
餐桌上的生命2——从林间到厨房
青松林间革命人——听歌剧《星星之火》有感
释放天敌防治松褐天牛技术研究
花绒寄甲在同海拔不同时间释放对松褐天牛寄生效果试验研究
年少时的爱情,吹动我们的心
3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