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11-14 06:39陈艳蓉
珠江水运 2014年18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水利工程现状

陈艳蓉

摘 要: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受国家政策等方面影响较多,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分析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及适当分析其形成的一定因素,在此基础上,思考适合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水利工程 现状 发展对策

1.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及其重要性

农村水利工程指的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水利事业,主要包括水土保持、不同类型土地的改良问题、农田的用水灌溉以及排水问题、围垦等各项水利措施。农村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水利技术,防止自然灾害的侵袭、提高土壤的价值、调整不同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状况、充分合理收集利用自然水来促进农业生产。

中国是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对我们而言尤为重要。农村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抵御协调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基础与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措施,因此不论是在建国时期还是现代社会发展新时期,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2.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1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之水利集体性质及类型

我国的农村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主要是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在计划经济时期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大部分是由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带领建成的,因此其归属自然归集体或者是公社所有,但是在改革开放后,个人投资水利的工程由投资者个人所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广泛推广,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自己以外的集体就关注得越来越少,改革后的集体概念也不再相同于改革前的集体,于是,农村水利工程的产权就不再清晰了。

我国水利工程主要有大、中、小三大类型的水利工程。我国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有很强的外部性,除了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条件之外,其功能的主要针对性在于防洪抗灾、水资源调节运输等方面。我国农村以小型水利工程为主,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指库容量为十万立方米、一万亩灌溉面积量、三万亩除涝面积量、渠道流量较大中型水利工程小的水利工程。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目前在我国农村各地仍有使用,但是多数工程已经临近其设计的使用年限,这些水利工程在建设时,多为公益性质的政府出资农民出力的形式建成的,施工队伍主要是由广大的农村村民组成而不是专业的建设队伍,因此,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存在专业性不高的问题,质量问题得不到保障,建成的许多水利工程设施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2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之水利设施

在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刚开始的时期是由农村集体所有,农村水利工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以集体为单位的农村水利工程便无法得到责任归属的明确,于是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维修、维护也成了一项主要问题,简陋的水利设施与水利资金投入的不足成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问题。且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资金不足。

2.3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之水利工程治理模式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集权治理模式、私人治理模式和参与式治理模式。第一种集权治理模式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产品供给的保证,但是这些针对的主要是大中型水利工程,而作为农村主体的小型水利工程则主要是由农户负责,但是这对农户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于是出现了集权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其存在的功能已不再与原来的相同了,并且建成后容易出现产权不清、管理维护无法落实等问题,其治理模式功能严重减退。第二种是私人治理模式,它是由私人单独经营设施的。私人治理模式是随着我国的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出现的,与我国的土地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私人治理模式其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维护等等方面都是由私人单独出资并且管理完成的,但是私人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供给不足,即它的灌溉力有限,无法满足整个农业的需求,且私人治理模式的农村水利工程其服务范围小,针对的主要是投资者个人。第三种是参与式治理模式,也是现今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最为适合的治理模式。参与式治理模式,就是把管理权交给农户,让他们拥有主人翁的意识,承担起治理水利工程的责任,而原来归于集体的经营管理权力则适当分担给使用的农户。因为农民对于自己所在地的熟悉程度是远远大于上级管理部门的,这样的参与式治理可以有效的发挥农户对土地的熟悉程度,掌握充足的信息因地制宜,实现自我管理模式,这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十分有效,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这种治理模式得到大多数农户的认同,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开展、维护和改造的各方面的工作内容。

2.4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特征

农村水利工程有着自己的特征,一是它的地理特征,建立在农村以满足农业需求而建立的,多分布在河的两岸或者是荒郊之地,因此农村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相较之于其他地区来说会有更高的难度。另外还有天气因素的干扰,加大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难度。二是农村水利工程既具有公益特点及经营性特点,水利工程可以成为农业增收一个必备的条件,又具有防洪抗灾的功能,因此,它不能作为一个单纯整体的商品形式进入市场。农村水利工程第三个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农村水利工程在农村建有的数量种类众多,但是只有互相配合配套使用才能够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第四,具有群众性和互助性,农村水利工程与农民的生活、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是一项以群众为基础的工程,农村水利工程的清淤维修工作、水利工程的重新建造、水利工程修复工作都需要依靠广大的群众,因此具有很强的群众性。政府在组织群众农民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过程中,发挥着组织领导作用,但同时也尊重群众的意愿,兴修水利,造福大众,因此农村水利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助的过程。第五,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服务多样性。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涉及到土壤、水资源、机电等多个方面,水利工程的服务波及多个乡、村、农户,因此对于其功能与服务要求也大大不同,涉及蔬菜种植、花卉、水产等多方面,并且还需要具备防洪抗灾功能。endprint

3.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对策3.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在宏观调整层面,首先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从政府部门着手,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服务意识,向服务型的政府发展,将权力和责任通过一定的程序转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另一方面主要将重心放置于解决农民无法解决的事,法律、资金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农户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减少交易的金额和管理的费用,制止不利于农村水利发展的垄断行为。另一方面,是实现产权制度的改革,使用农村水利工程的农户是水利工程的真正使用者和拥有者,要实现产权的转移,明确农户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群众对水利工程的维护、维修、建设等的积极性,为其提供一定的产权证明,明确水利工程产权,为良好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

3.2借鉴其他国家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优点

日本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有一点很好,他们在不同时期,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都是依据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品、经济、政策等来调节的,这样就能够保障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符合时代的发展,而不会出现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情况。对我们的借鉴是可以将农村水利工程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保障,这样,从宏观到微观,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都能够有所依据,加强国家政府管理的合法性并且能够使农户对国家有关水利方面的政策长效性增强信任。

韩国政府在水利工程投资体系上,形成国家财政为主,受益投资农户为辅的投资体系。这样的投资管理方式可以保证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因此,政府在借鉴经验的时候注意处理好这一特点,实现对农村水利工程资金的补助与调动农户参与投资管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提高水利工程的维护力度和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及时分析发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发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存在的不合理性,通过宏观、微观结合的手段,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谢元鉴.构建中小型水利设施农民参与式管理体制研究——以水库、灌区工程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30-35.

[2]陈旭辉.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供给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5-28.

[3]张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及效率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79-83.

[4] 周宜军. 常熟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49-52.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水利工程现状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