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逊印象

2014-11-15 05:02钱龙宁
吐鲁番 2014年4期
关键词:克尔戈壁滩高粱

钱龙宁

到托克逊县工作快一年了。我几乎每天都在托克逊,与它朝夕相伴,日夜厮守。在托克逊的这些日子里,我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对托克逊也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托克逊离乌鲁木齐不远,只有160公里。坐班车只需两个半小时,就可抵达新疆首府。她地处天山中部、吐鲁番盆地西缘,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驿站。她是通往南疆库尔勒、喀什、和田等地的必经之路。乌鲁木齐通往南疆的铁路、公路都从托克逊穿境而过。这里交通便利,物产丰饶。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一个军事要塞。阿拉沟的烽火台至今仍静静地肃立在那里,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唐代这里曾经狼烟四起、战火纷飞的惊心动魄的场景。唐玄奘西天取经也路过这里,曾经在天山的干沟里暂时歇息,喜饮悬崖峭壁间流下的清泉。关于这些,《大唐西域记》都有记载。

由于托克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南北疆的交通要道、咽喉之地,是连接南北疆的重要驿站,所以长期以来这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驿站文化。其典型代表就是托克逊拌面。来来往往路过托克逊的旅客都会在这里停留,小憩吃饭。他们最爱吃什么呢?托克逊的拌面!托克逊的水质好,做出的拌面味道也好,旅客常吃不厌。路过这里的南来北往的旅客吃托克逊拌面,吃的人多了,吃的时间长了,托克逊的拌面也就慢慢地被吃出了名气。以至于现在,一提到托克逊,外地的人会立马想到托克逊拌面。目前,托克逊县城路边的拌面馆很多,一家挨着一家,生意一直很红火。

其实,托克逊的拌面很早就出名了。与托克逊的拌面同样出名的,就是托克逊的风。托克逊的风很大,刮起来很可怕。这里一年要刮200多场风,最大风力可达十三级!甚至可将大树连根拔起。小学生在路上如遭遇大风,他们必须手拉着手,一起艰难地前行,否则,很可能被风刮跑。听托克逊本地人讲,以前,托克逊的风很大,刮的次数也很多。后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环境得到改善,风速降低了,刮风的次数也减少了。但即便如此,托克逊的风还是不时地刮,因而托克逊就有了“风城”的别称。托克逊的风似乎也有规律。秋天,每刮一场风,就会降温,天气就会一天天地转凉;春天,每刮一场风,就会升温,天气就会一天天地热起来。每一次大风过后,空气都特别的好,特别新鲜。因为大风把污浊的空气刮走了,给人们带来了洁净、清新的空气。

托克逊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名闻遐迩的雅丹地貌、克尔碱怪石林、水系石刻图、回流、唐代烽火台等。雅丹地貌距县城约20公里,位于一条古河床上,当地人把这里称为“红河谷”。只见绵延几十公里的古河床上,散落着高低起伏的土丘。这些土丘高的有数丈,低的也有数尺。远远望去,有的像战舰,有的像神龟,更多的则像千层饼,形状各异,造型奇特。这些土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质地十分坚硬,整个躯体被风切割得一层一层的,用手摸一下,会感到冰冷如铁。

克尔碱怪石林是托克逊的一处旅游胜地。克尔碱怪石林距县城百余公里。整个一座山就是一块巨石,尤其是山顶上的怪石,集中连片,十分独特。山脚下有一条小道通往山顶。小道是人们爬山时踩出来的。小道崎岖,曲折盘旋,有的地段十分陡峭、险峻。攀爬起来,稍有不慎,就可能掉进万丈深渊。我第一次陪客人登山,由于不熟悉情况,穿的是皮鞋。爬了一半山路,就无法前行了。因为皮鞋踩在坚硬的石头上容易打滑,非常危险,只好半途而废,转身返回。后来,我专门买了一双登山鞋。去年秋天,我穿上登山鞋,又一次陪客人去参观克尔碱怪石林,终于登上了山顶。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山顶上,奇形怪状的石头星罗棋布,怪相环生,有的像猪八戒,有的像孙悟空,有的像怪兽,有的像大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置身于怪石林中,不由得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造化,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水系石刻图和回流也在克尔碱镇。在一处巨大的岩石上,古人将托克逊县境内的主要河流都刻在岩石上。这块岩石后来被人们发现后,他们将岩石上刻的河流与现在托克逊县境内的河流一一对照,发现河流的大小、流经的位置竟然与岩石上的完全吻合,让人不由得对古人的智慧发出由衷的赞叹。在克尔碱镇的镇区,有一条长数丈、宽不足一米的小渠,渠水由低处缓缓地流向高处。居然出现这种反常现象,令人惊诧不已,百思不得其解。有的人甚至认为是人的错觉造成的。但我那天陪客人专门去那里参观,围着那条渠,我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观察,端详了好久,觉得它真的很神奇。我想,渠水居然能够倒流。那么,时光能否倒流呢?果真如此,那该多好啊!

托克逊是一个半农半工县,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甚至超过了农业。因为托克逊离乌鲁木齐很近,许多企业纷纷在这里落户,投资兴业。托克逊的农业是传统农业,绝大多数农民种棉花、小麦等。近年来,改种果树的也很多。因为种果树,赚的钱更多。农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改种红枣,有的改种杏树,收入都很高。在托克逊,也有不少农户种高粱,准确地说,种的是白高粱。这种白高粱似乎只有在托克逊才适宜种植。因为托克逊的土壤、气候、水质等十分适合种白高粱。当地人用白高粱做成高粱馕。高粱馕是当地人十分喜爱的一种食品。据说,经常吃高粱馕,能降血脂、血压,可以延年益寿。另外,白高粱是酿酒的好原料。托克逊县有一家酒厂,就是用白高粱做原料,酿成白粮液酒。白粮液酒远近闻名,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当地人戏称“白粮液”是五粮液的弟弟。我到吐鲁番等地出差,与朋友一起吃饭、喝酒时,他们不拿别的酒,就专门拿白粮液招待我,并且说:“这是托克逊的酒,要多喝几杯啊!”

要说托克逊的宝贝,还真不少,除了白粮液酒,还有奇石呢。托克逊的奇石与别的地方不同。托克逊的奇石都是本地产的,有的是泥石,有的是风凌石。最著名的是泥石。地质史上,托克逊在远古时期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沧海变桑田。亿万年前的湿润的泥土经过地质运动,慢慢变成了今天的化石。这些化石,有的已裸露在戈壁滩上,等你去捡拾,去收藏,去把玩。泥石,有绿色的,有红色的,也有黑色的。它们看起来,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但用手摸起来,却坚硬无比,因为它们已经变成了化石了。还有风凌石。风长时间的吹打、切割,形成了这里独特的风凌石。风凌石是风的杰作。风是它们的雕刻师,是它们的艺术家。风凌石大小不一,形状也是千奇百怪,质地坚硬无比。小的风凌石,体积很小,重量很轻,薄如蝉翼,轻如鸿毛,可以拿在手掌上把玩。也可以把它们放在底座上,摆在客厅里,供人观赏。大的风凌石,有的重达几吨,甚至十几吨、几十吨。它们大多都被摆放在院子里,或是饭馆、机关单位的门前,作为装饰品。

托克逊的奇石很多。离县城几十公里、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泥石。而风凌石则要到山上去寻找。前不久,巴州文联主席李首峰到乌鲁木齐开完会途径托克逊逗留,他是奇石爱好者,喜欢收藏奇石。那天,我陪他去戈壁滩捡奇石。大半天的工夫,我们就有了不小的收获。我捡到了一大块质量上乘的绿泥石,李主席看了直叫好。他说,能捡到这么一大块绿泥石,很不容易。这么大的绿泥石比较罕见,要是在奇石店买,需花千儿八百。他的收获也很大,捡到了金元宝、小鸟等形状的奇石。他喜形于色,爱不释手。他说,等下次有了空,他还会来托克逊,和我一起去戈壁滩捡奇石。我满口答应了。因为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托克逊的奇石,巴不得和李主席一起去戈壁滩上淘宝。多捡几块泥石,何乐而不为呢!

托克逊位于吐鲁番盆地,是全国最干旱的地方之一,终年少雨。但有一条河穿城而过。这条河叫白杨河。以前,这条河经常泛滥成灾,使老百姓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县上发动全体干部义务劳动,整治、修理白杨河。经过一年多的修建,白杨河完全变了模样。河道清淤、拓宽了,从河床里清理出的淤泥堆成了一座大山,名曰“九龙山”。河水变得清澈,日夜流淌。这里变成了白杨河公园,成为托克逊著名的风景区。河岸建起了大理石护栏,河堤上的小路也铺上了大理石。小路平坦、幽静。路两边树青青,草碧绿,花常开。河两岸也安装了路灯,夜幕降临,路灯亮起来,夜景真是太美了。夜晚,晚风轻拂,灯光闪烁,一对对情侣挽手从小路上款款走过,或是坐在小路边的石凳子上小憩,相拥相依,情意缠绵。白杨河公园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已成为托克逊市民休闲、观光、游玩的好去处。

绿色风城、魅力水乡、幸福驿站,这是托克逊县近年来提出的奋斗目标。我想,不久的将来,这里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迷人,更加有魅力。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观光旅游,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她。

就我而言,我到这里工作还不到一年,就已深深地爱上了她。

托克逊,我美丽的家园。我会一辈子与你厮守在一起,绝不分离。

猜你喜欢
克尔戈壁滩高粱
高粱红了
内克尔立方体里的瓢虫
可造之材来自戈壁滩
野高粱
雨后
戈壁滩的树根
莫让背景挤“小”了自己
顶尖高手
顶尖高手
美丽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