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陶艺发展反思

2014-11-17 19:32刘颖睿
艺术评论 2014年11期
关键词:陶艺家陶艺陶瓷

一、我国现代陶艺发展中存有的问题

关于“现代陶艺”的概念在国内的学术界一直较为模糊,至今似乎也没有一个广为认同的定义。纵览多位陶艺从业者就这一概念的描述,众说纷纭,其中不乏互相矛盾者。通过比较分析,就“现代陶艺”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较为流行:第一种“媒介说”,即认为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表达个人理念、情感等的媒介物,是一种深受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影响的表现形式。这一观点的狭隘性十分明显,不仅否定了东方陶瓷文化的本质,还忽视了陶艺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实质,仅将其视作为单一的承载物,否认了其独立性,更像是对上世纪中期现代陶艺运动中其他门类艺术家(如毕加索、克利、米罗等)进行陶艺创作的描述。第二种“自由创作说”,即认为现代陶艺发端于现代文艺思潮,完全打破旧有的陶瓷创作规律,抛弃以往的程式束缚,是创作者根据个人理念构思进行自由表达。这一观点在否定了传统陶瓷艺术价值的同时,仅着眼于现代陶艺的特征之一——表现性,提倡者忽视了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抛弃了现代陶艺发展的根基。第三种类“雕塑说”,即将现代陶艺看做为类似雕塑艺术发展出的新类型,这一观点忽视了陶艺与雕塑之间的区别,类似于中国画中的现代水墨艺术之争,仅停留在表面的认知,忽视了对陶艺本质的认识。关于“现代陶艺”概念模糊是我国现代陶艺发展的受阻、整体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障碍,十分关键,亟需解决。

近年来,中国的陶艺家们在国内外都举办过多场颇具影响的展览,在与现代陶艺发展较好的国家进行交流时,差距也越来越小。国内的陶艺从业者们对现代陶艺的内涵已有了一定认识,取得长足的进步,如:突破传统陶瓷实用功能的局限,注重创新与艺术个性的表达,充分发挥“土与火”的特性传达思想理念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真正具有现代性意识者并不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目前有许多陶艺创作者埋头于技艺的钻研并勤于创作,对陶艺之外的其他当代艺术却了解甚少,不关注当代艺术文化的发展,不注重互相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有一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做陶艺”的架势。这不免会造成创作者的思想与时代脱节,尽管目前突破了传统审美观念的限制,但在找寻出路谋求发展时却似乎有些迷茫,找不到现代陶艺的根本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因受整体教育结构所限,我国的陶艺教育一直存在有重设计轻理论修养的弊端,在培养陶艺人才时往往忽视其艺术创造性和对社会文化发展解读能力的提高,尽管陶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多年,但从中走出的从业群体在整体理论水平及艺术创造能力上都较为欠缺。

二、对现代陶艺发展中问题的反思

日本、美国等现代陶艺发展历程及其思想对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对“土与火”的深刻思考等,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但正如上文所述,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圈子文化,缺乏与外部交流以及培养教育模式上的先天缺陷,不仅陶艺工作者们不具备较强的观察、反思能力,也致使呈现在普通大众面前的现代陶艺并不完整,甚至传达出些许错误的观念。

20世纪中叶,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的结束及国家发展的需要,日本、美国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变,其现代艺术也产生了跨越式的发展。尽管 19世纪末到 20世纪中叶的战争给多国人民带来了巨大伤害,但不能忽视的是在这背后东西方文化进行着空前的交流,这也对各国的文化艺术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陶瓷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当时的西方现代艺术和东方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成为了日美双方互相学习的重点,产生了多层面的交流,新的艺术观念和古老的陶瓷文化在不断尝试中互相融合。在此背景下,陶瓷文化也紧随时代,产生了诸多现代性的意识。日本、美国两国的现代陶艺家在崛起的历程中虽然吸收的养分各异,由此其作品所呈现出的风貌、内涵各领风骚,对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颇具影响,但他们背后的发展轨迹也十分值得我们研讨。他们在吸收悠久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面对异文化的冲击采取开放、汲取、融合的态度,主动与差异者进行交流、关注,并将可用之处为我所用,这也正是我们目前的发展之所需。

我国本身有着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甚至日本、美国两国的现代陶艺发展也从中汲取养分找寻创作的灵感,这在许多著名的陶艺家的自述中都不难发现。“继承传统”为所有人所知,但在我国现代陶艺发展历程中,不乏将传统视为对立者,或仅着眼于优秀传统的表面,看到的只是传统陶艺的表面形式和传统技法,其背后所承载的传统的审美情趣及文化逻辑并无太多涉及,缺少探究。此种现象不仅因机械化大生产的驱动沉迷于技艺,功利心欲的驱使也十分严重,由此所带来的恶性循环触目可及,作品庸俗化,缺乏感悟力,毫无思想性可言。在上世纪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被引入文化研究中,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逻辑大相径庭。科技的发展就是推陈出新,追求的是先进性;而文化的发展则带有积淀性质,任何新的文化必是在旧有的文化基础上发展出来,需不断地反思与追问根源,新文化中也含有旧影子。陶瓷的历史悠久不用过多赘述,迄今又发展成最为现代的艺术之一,其材质、技艺等都与自然万物有着密切联系,承载着人类生命精神,这自然与各个时期的文化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共鸣,尤其与现代科技如此发达,整个人类社会对生存环境不断反思的现代文化颇为契合。这种由“土与火”发生的物质文化在现代环境下,通过功能形式的重构和对本身根源的追寻,对当下生活提出批判与反思。作为有着优厚传统文化陶瓷大国,我们迫切需要从传统中找寻滋养,不仅是对器型、装饰的学习,更应对整个陶瓷艺术背后的文化脉络进行梳理与研究,以推动当下现代陶艺的发展。

全球化的浪潮已无法阻挡,人类文明成果的共享也理所当然,文化的入侵也是全面扑来,曾经因为发展的需要,很多人意识不到其带来的后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诸多问题浮现于表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其进行关注研究,甚至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恐慌而对其全面抵制。但文化的传播是我们可以控制与引导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受到其主脉以外的影响,而如何借助现代艺术的力量来推动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是我们亟需梳理与解决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内陶艺家的作品中已具有现代艺术的元素,但其中多为流于表面的借鉴,而缺乏对现代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及其背后的生命力剖析。因不同文化之间有强弱之分,很难达到理想状态的交融,但这也是每个陶艺工作者在创作中不可逃避的问题。因此,在提升自身专业修养的同时,加强对整个艺术门类的关注与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不断地实践,将其他门类的魅力、内涵化为己有。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生活,使生活便捷化、智能化,当然科技的发展也不例外地对陶瓷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多种类的现代烧制机器、生产工具等在此不做过多叙述,在创作陶艺作品时随处可见。虽然科技改变着我们的创作方式,但如果作品的创作过多依赖于科技的工具,这恰恰背离了现代陶艺创作的本质。当前有不少创作者所使用材料如泥、釉,甚至包括现成的胚体等都是通过机器所生产,这并非不可,但如果一味按照如此模式,创作出来的作品实难称得上为“陶艺”,充其量称得上“陶物”。一位真正的陶艺家通过创作作品表达个人的思想、理念时,不仅追求作品的造型、装饰,也应对其所使用的材质有个人的认知,对泥土的使用要进行研究与选择,在追求技法多样化的同时应不失个性化。当然这也是目前培养教育体系中所缺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缺失的基础上,我们又一贯使用填灌式的教育手段,后来者的创作思维难免受到限制,这样的恶性循环我们应当警醒。目前世界上许多知名的陶艺家在创作时“不走寻常路”或“走自己的路”,或寻找或实验适合自己作品的材质,以充分展现其艺术理念与表达。科技是创作者借助的工具,泥、釉材料是陶艺的本质,这也是创作者构思一件作品的出发点,唯有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完整性。

三、结语

我国有着优厚的陶瓷文化,且长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现代陶艺发展的进程中,自身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理论水平有限、发展思路模糊等。纵览世界现代陶艺发展的历史,这些问题在其他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也都出现过,因此我国现代陶艺发展不仅需要借鉴他国的经验,应更具有反思意识,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优秀传统陶瓷文化的基础上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刘颖睿: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陶艺家陶艺陶瓷
趣图
陶瓷艺术作品
陶瓷鉴赏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
陈烈汉陶艺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