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近现代青年运动特征

2014-11-18 11:38董楠
青年与社会 2014年23期
关键词:时代特征爱国主义

【摘 要】文章以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四五运动以及“保钓”运动为蓝本,考察了中国近现代青年运动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对近百年来青年运动进行了比较分析,中国近代历次青年运动以救亡图存为政治价值取向,以文化运动为先导,并与工农运动实现紧密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新时期,当代青年通过网络、微博等新兴媒体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活动,在继承近代青年运动爱国主义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现代青年的个性化色彩。

【关键词】青年运动;爱国主义;时代特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从属于人民群众的青年群体,则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来看,青年运动直接或间接地配合了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对此,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中,爱国青年担当了先锋的重任,促进了爱国运动、抗日救亡运动以及人民解放运动的发展,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四五运动以及保钓运动则是对五四以来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的继承和发扬。

一、青年运动的历史背景

(一)五四运动

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西方国家无视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而对中国主权肆意践踏,引爆了中国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五四青年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极大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力量,标志着中国青年的觉醒,并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青年运动的序幕。清末民初,随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起,青年学生率先接受了西学东渐的各种思潮和学说。这一群体易于形成群体认同感,敏锐察觉到世界的变化和国家的命运,在青年运动中异军突起。五四运动乃至其后的“一二·九”运动、五卅运动、“五·二O”运动,青年学生无不站在运动的前列、时代潮流的浪尖,发挥着主力军和先行者的作用,这次运动为中国青年运动指明了未来发展道路,即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李大钊早在1919年就颇有预见性地指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和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青年运动从自身发展经验中逐渐达成了共识:“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青年运动开始自觉与工农大众打成一片,青年知识分子向工农阶级的社会根底处延伸,从而形成了中国青年运动与工农革命运动相结合的光辉范例,也为青年运动的长远发展指示了正确的道路。

(二)“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年学生开展了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在“一二·九”青年运动的推动下,全国各阶层的青年踊跃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范围也由局部走向全国,无论是抗日根据地,还是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都有青年成立的抗日救亡组织和广大青年参加的武装斗争,中国青年空前觉醒和奋起的同时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人民运动。由此,青年运动从自身发展经验中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三)四五运动

1976年1月8日,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周恩来总理逝世,随后,广大人民群众的悼念活动遭到了四人帮的竭力压制。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全国人民,全国迅速地掀起了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4月5日,抗议活动达到高潮,并在天安门广场爆发了流血冲突。四五运动不仅仅是五四爱国运动的继续,从深层次意义来讲,其开始启发人们对文革、对“四人帮”的种种恶行进行反思,引导人民摆脱“四人帮”的思想钳制和束缚。

(四)保卫钓鱼岛事件

2012年,日本政府悍然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引发中国民众的强烈抗议,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以多种形式表示对钓鱼岛的主权诉求,在通过新型传播媒体如网络、微博、微信等方式的同时,西安、青岛、长沙等多个城市的青年群众还发起了保钓示威游行活动。此举让世界再次认识到中国民族乃至中国青年的爱国热忱,然而,一些地方亦出现打砸烧等过激行为,造成不良影响,随着舆论的介入和不断地纠偏,民众的爱国运动最终回归理性。

二、近现代青年运动的特征

青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除具有社会运动的基本特征之外,还有着独特的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肇始于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青年运动与同时代的西方青年运动相比,有着显著差异。

(一)中国近代青年运动特点

青年运动是青年群体基于某种社会需要和切身利益,为追求一定的社会价值目标并在其过程中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而由青年参与的、具有一定组织和一定规模的社会群体行动。近代中国青年运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

与欧洲的青年运动相比,中国青年运动中学生的广泛参与是其最大特色。自20世纪初中国近代青年运动以来,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就一直战斗在最前列,成为历次青年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中国青年学子对政治运动抱有如此热情和斗争勇气,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随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而造就的青年学生群体,仍然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他们易于形成群体认同感,接受新文明,最先觉悟并能敏锐感觉世界的变化,关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同时,中国青年学生来源于社会各个阶层,有利于建立广泛的斗争统一战线。

2.以爱国主义为动力源泉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青年运动,爱国主义是其动力源泉,他们自觉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五四以来中国历次青年运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同情、支持和参与,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五四运动之后,青年学生和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把信仰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主义与救国救民结合起来,使青年运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一二·九”运动同样是爱国主义运动的典型,他们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喊出了全国民众的心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因而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支持和响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运动,都是在国家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把个人命运与中华民族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彰显了一代青年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endprint

3.以一定的文化价值观为诉求

中国近代以来历次大规模的青年运动都以明显的文化价值观作为主导方向,并为青年群体所关注,他们是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的热情传播者和支持者,是社会改革的推动力量。而新的文化思想意识在同传统文化的搏斗中扩大了影响力,促使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进一步深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坚定他们锐意革命和进取的信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价值观为青年运动的发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和舆论准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动员,抗战爆发以来的爱国主义点燃了“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历史证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次大规模的青年运动都是当时进步文化价值观的产物,青年运动正是通过文化价值观的共识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而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则借助青年运动来体现其思想内容和历史任务,并由此扩大青年运动的社会影响,以实现其改造社会的基本目的。

4.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充分肯定了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指出,青年知识分子“还不是主力军”,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工农大众”。“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在《五四运动》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指出:“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因此,中国的青年学子和先进知识分子不仅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开始自觉地走上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中的知识青年改名换服,或者到工厂去打铁做工,或者到农村、矿山去访贫问苦,他们开办工人识字班、平民夜校,组织工人群众开展各种斗争。一二九运动中的知识青年们或者参加民先队南下扩大宣传团,或者到军队中去,到农村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鼓动民众奋起救国,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在党的指引下,历经艰险,奔向解放区,奔向抗日战场,在爱国斗争的烈火中百炼成钢。

5.以主张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为特征

中国青年运动在主张和要求上,表现出先于现实社会、较早地预示出未来社会前景的超前色彩。这种超前的主张和要求,离不开思想意识的超前性。五四时期先进的思想家们大胆地冲破旧传统,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主张,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大解放局面,有力地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大解放,从而使五四运动成为新思想与旧思想、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分水岭。五四运动所孕育的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都具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使进步知识青年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的进程,揭示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并以此指导青年运动。

(二)现代青年运动特征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企图以此影响我国青年的价值观,实现其和平演变之目的。但是我国青年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在抗议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在北京奥运会之际抵制家乐福以及2002年抗议日本企图吞占中国钓鱼岛等一系列事件中,中国青年再次成为这些活动的主角,让世人再次感受了中国青年的拳拳爱国之心,也被看做是五四时期爱国精神在现代社会的真实展现。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青年运动呈现出新的特征:

1.爱国主义色彩与个性化色彩并存

近几次青年运动都体现了浓重的爱国主义色彩,是对古往今来青年运动精神的良好继承。对于主权国家来说,如何处理国际关系首当其冲,一旦国家之间产生矛盾,特别是国土争端,往往会引发全国人民的愤慨与抗争,直接表现便是通过示威游行来表达不满,以此种手段逼迫对方做出让步。综观近几次青年运动,爱国主义仍然是青年运动的主题。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从而使现代青年运动也打上了个性化的色彩。新时代的青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单纯幼稚的平面化的青年人,追求个性、展现自我、行为艺术成为他们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并把这种个性化的追求应用到具体的青年运动中。

2.网络联动与实体参与互为依托

随着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宣泄自身的情绪。互联网正在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公众意见最重要的表达和传播载体。现代青年运动也正是通过网络来实现传递信息,号召群众的作用,并通过网络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互动而引发社会现实运动,形成网络社会运动。在去年的保卫钓鱼岛事件中,网络媒体对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事件进行了及时而详细的跟踪报道,从而引发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中国青年爱国热情再次被点燃,他们通过在网络、微博等媒体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网络组织宣传这一事件,激发了更多民众去关注钓鱼岛问题以及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多次发动侵略的历史。在现实生活中,中国青年则走上街头,抗议日本的暴行,从而实现了与网络社会的互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3.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与运动诉求的多元化

一直以来学生运动在青年运动中都占有突出的地位,无论是体制内的青年运动还是体制外的青年集体行为都是如此。反观近代几次青年运动无不是围绕青年学子所产生并以学生为主导。而在当今的青年运动中,学生运动不再扮演青年运动的主角。在参与式的青年运动中,各种身份、各个领域的青年都在发挥各自的作用,学生运动发生频次和对青年运动的影响都显著下降。这种情况,事实上也是包括青年运动的社会运动在不断分化的表现。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以及先进文化的发展,青年运动的诉求也由政治领域为主转向经济参与、社会服务以及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并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支持与共鸣。

三、中国青年运动的未来走向

自近代以来,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国青年运动内在的精神动力,历次青年运动也都是对爱国主义的诠释与表达。现阶段的中国青年所面临问题与近代已有很大不同,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挑战面前,中国青年运动又该如何应对。endprint

(一)高度重视新兴媒体资源对青年运动的影响力

新时期青年运动的产生、议程的设置以及计划和实施基本是以网络交流平台为起始,通过网络的互动、博弈,从而形成网络舆论,导致现实行为的产生。网络已经成为青年群体表达话语权、参与公共事务、监督公共权力和产生现实行动的主要场所。随着网络、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应用,建构出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网——瞬间聚集的陌生人在无组织、无领袖的状态下,由集体意识作出抉择,从而产生大规模的社会影响,中国的保卫钓鱼岛运动如此,西方的“茉莉花革命”同样如此。由于网络导致的事件突发性和不可控制性,对于政府而言,如何正确的引导公众舆论,对其执政能力而言是一巨大挑战。

(二)青年运动渐趋分散化、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多元化,青年组织在不同国家都出现了分层、分领域、分阶段等特点,青年运动的领域开始由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生态领域转变,其模式也由集约化向分散化转型。不同身份和领域的青年群体都在发挥各自的作用,相比较而言,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运动发生频次和影响力都显著下降,这实际上也是新时期社会运动分化趋势的体现。青年运动的参与者日趋多元化,无论是青年学生、青年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社会青年,对于社会问题、民生问题、政治问题等等都给予了高度关注。而如何引导青年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社会文明等方面有序进行,是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

(三)以爱国主义为旗帜引领中国青年运动发展

中国近代以来的青年运动,无论是“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还是“四五”运动和“保卫钓鱼岛”运动,爱国主义都是激发青年运动的原始动力。如今,中国政府又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是爱国主义在新时期的最新阐释,中国梦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人生动力。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中国梦,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个人梦想汇聚为一个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愿景,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发挥着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能为当代青年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引领青年运动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关注国际社会对中国青年运动的影响力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世界青年群体都面临着共同挑战,而由意识形态、政治派别所导致的差异性在青年运动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对话代替对抗、合作代替竞争成为未来青年运动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青年运动的非政治化倾向深入发展,各国青年关注的问题焦点也变得趋同化,女权问题、生态保护问题、反战和平问题等等成为青年群体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国的青年群体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面前,应注意两方面,其一是积极关注全球青年关注的共同话题,积极参与国际青年运动事务,其二是在此过程中,应高度警惕西方借助这些问题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腐化我们的青年群体,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五)警惕青年运动“被绑架”现象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青年们的身上同时地、集中地承载着历史的重负与未来希望。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增长把教育和青年学生同时推向社会的中心,成为影响社会运转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在“奶与蜜”世界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并不满足,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心,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社会地位明显提高,祖国的强大使他们有底气对抗外国的无理挑衅;另一方面,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在现实社会中,身受学校、父母和社会的多重权威的管教与束缚,他们虽有思想,但是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因此,他们在强烈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的同时,容易被别有用心的组织与个人利用,导致青年运动“被绑架”,结果适得其反。在钓鱼岛事件中有不少反华分子打着爱国的旗帜鼓动青年们打伤同胞,砸坏汽车,破坏了社会主义的和谐,“亲者痛仇者快”,可谓是国之哀、民之殇。对于此种现象我们应当予以高度警惕,加强政府的正确引导。

四、结语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最富有朝气、创造性、生命力的群体。在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青年运动始终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为国家民族走向辉煌铺垫着由民主、科学、时代、进步所凝结成的基石,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塑着精魂。青年之困厄,就是国之困厄;青年之振作,就是国之振作;青年之希望,就是国之希望;青年之未来,就是国之未来。转型期的中国,需要一代青年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大地。时代赋予他们新的历史使命,继承中国青年运动的优良历史传统,中国未来的青年运动才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廉思.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城市新移民的崛起[M].2013.

[2] 陈娆.五四运动与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3:35-38.

[3] 姜琳琳.从爱国游行谈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行使[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12:179.

[4] 梁晓声.国有怎样的中年,便有怎样的青年[J].同舟共进,2010,05:6.

[5] 贾海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青年运动研究(1927-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04.

[6] 黄南冰.漫话中国青年运动[J].青年探索,1992,03:15-17.

作者简介:董楠(1990- ),女,湖北武汉人,北京师范大学2013级教育硕士(思政专业)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代特征爱国主义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趣味英语听力 什么是爱国主义?
浅析色彩的时代特征在传统花鸟画中的应用
论媒介融合环境下“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时代特征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
爱国主义教育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
爱国主义教育
九百多万“五老”托起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