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2014-11-19 10:02刘明福
决策与信息 2014年2期
关键词:战争

刘明福

一 个伟大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朝气蓬勃的英雄民族。一个固步自封的平庸民族,必然是丧失战斗精神的民族。

近代中国“百年挨打”之根本教训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有一个闻名于世的“中国教训”。这个教训的代价,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灾难。这个教训警示21世纪的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前提,是具有战斗崛起的勇气和力量。

从19世纪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到20世纪初期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他们对“中国教训”都有深刻的分析,对防止中国式覆辙都发出严厉警告。

(一)马克思观察中国——“安于现状,注定要被打垮”

马克思1858年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二)罗斯福透视中国——“没有战斗精神的民族,必定衰败”

20世纪初期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任纽约州长期间,于1899年4月l0日在芝加哥发表了著名的《赞奋斗不息》的演讲中说:“我认为人生应该为最出色的成就奋斗,这种成就决不是那些想安闲地过日子的人们所能得到的,只有那些不畏艰险、不怕劳累的人们,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辉煌胜利。”

“我们决不能扮演中国的角色,要是我们重蹈中国的覆辙,自满自足,贪图自己疆域内的安宁享乐,渐渐地腐败堕落,对国外的事情毫无兴趣,沉溺于纸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奋发向上、苦干冒险的高尚生活,整天忙于满足我们肉体暂时的欲望,那么,毫无疑问,总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中国今天已经发生的这一事实:畏惧战争、闭关锁国、贪图安宁享乐的民族,在其它好战、爱冒险的民族的进攻面前,是肯定要衰败的。”

(三)斯大林感慨中国——“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中国,曾经有一个时期被称为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但是在斯大林的视野中,此时的中国,正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国家。他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而没有这些武器,就不能保持国家独立,国家就会变成外敌用武的对象。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坚定信仰信念 强化战斗精神》第7辑,第333页)

有鉴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上半叶的中国“因为保守而陷于停滞”、“由于堕落而趋于衰落”的严重教训,中国共产人才吸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以旷世的豪情和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解人民于倒悬,创建了英雄辈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领导人的“六不怕”英雄气概

新中国领导人,在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与外部势力的斗争特别是军事斗争中,显示了一种战略气魄,形成了一种战略传统,保持了一种战略优势,这就是“六不怕”的英雄气概:不怕封锁;不怕制裁;不怕孤立;不怕包围;不怕破裂;不怕战争。

(一)不怕封锁——毛泽东说: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美国在1950年12月3日宣布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美国颁布管制对中国输出战略物资等法令,冻结中国政府在美国的资产,中美贸易完全停止。还有36个国家参加对中国的封锁禁运。这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建设造成很大困难。

面临美国的封锁,毛泽东的态度一是反对,二是不怕。早在1949年8月评论美国白皮书时,毛泽东就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6页)作为应对,中国政府开展了反对封锁禁运的斗争,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中国人民千方百计突破封锁,既保证了前线的供应,又改善了人民生活,使美国封锁新中国的图谋彻底破产。

(二)不怕制裁——邓小平说:制裁中国“七十国也没有用”

1989年中国“六·四”风波后,美国带头制裁中国,西方七国集团以及20多个发达国家参与。邓小平1989年9月17日在会见日本客人时说:中国不怕威胁,不怕孤立,也不怕“制裁”。老实说,“制裁”十年、二十年,中国也还是存在。1990年7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加拿大客人时指出:“中国有抵抗‘制裁的能力。中国的特点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部分时间是在国际‘制裁之下发展起来的。”

1989年7月2日上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斯考克罗夫特和助理国务卿伊格尔伯特之前,先对李鹏和钱其琛说:“制裁措施我们不在意,吓不倒我们。” 钱其琛说,不久将举行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不知又会宣布对中国采取什么制裁措施。邓小平说:“不要说七国,七十国也没有用。” 邓小平说,中美关系要搞好,但是不能怕,怕是没有用的。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气概和志气。我们什么时候怕过人?解放后,我们同美国打了一仗,那时我们处于绝对劣势,制空权一点没有,但是我们没有怕过。中国的形象就是不怕鬼,不信邪。

(三)不怕孤立——邓小平说:世界上最不怕孤立的就是中国

邓小平1989年10月26日在会见当时的泰国总理时指出:“社会主义的中国谁也动摇不了”。他说:“过去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现在情况变了。但是,强权政治在升级,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想垄断世界,这点我们看得很清楚。巴黎七国首脑会议就体现出来了,就是在这个会上决定制裁中国,他们使用经济手段,也使用政治手段,如高级官员不接触。这个东西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美国也好,法国也好,他们的决策人至少有两点对中国认识不清。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打了22年仗建立起来的,建国后又进行了三年抗美援朝战争。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可能取得胜利。这样一个国家随便就能打倒了?不可能。不但国内没有人有这个本领,国际上也没有人有这个本领。超级大国、富国都没有这个本领。第二,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建国以后,我们处于被孤立、被封锁、被制裁的地位有几十年之久。但归根结底,没有损害我们多少。为什么?因为中国块头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还可以加上一点,外国的侵略、威胁,会激发起中国人民团结、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的热情,同时也使我们更清醒。所以,外国的侵略、威胁这一套,在我们看来并不高明,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益处。事实表明,那些要制裁我们的人也开始在总结经验了。总之,中国人民不怕孤立,不信邪。”(《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9页)

(四)不怕包围——邓小平说:我们这个国家是不怕包围的

新中国总共三次被包围,第一次是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对中国形成的包围圈;第二次是在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对中国组织的包围圈。这两次对中国的战略包围,都历时20年之久。第三次是从2011年开始,美国提出重返亚洲,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亚洲太平洋地区,开始构建遏制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可以预见,美国在21世纪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和战略遏制,时间将更为持久,情况将更为复杂,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也将更为深远。

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从朝鲜、台湾海峡、印度支那三个战略方向,形成了对于中国的向心迂回进逼之势,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美国政府在太平洋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网,这个基地网从阿拉斯加的美军基地开始,经过阿留申群岛、日本、琉球、朝鲜、台湾、菲律宾、越南,一直延伸到泰国。对新中国形成新月形包围。

中苏关系破裂后,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苏联对中国也实行了战略包围。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苏联针对中国,提出了“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苏联不仅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并且在1978年底建立远东战区司令部,统一指挥远东、后贝加尔、西伯利亚三个军区,不断扩充太平洋舰队,做好了在远东地区打常规战争和核战争的准备。为了包围中国,苏联在1966年1月同蒙古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1971年8月同印度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在1978年11月又分别同越南和阿富汗签订了同样性质的条约,这些条约都带有军事同盟的性质。根据条约规定,苏联势力大举进入蒙古、印度、越南、阿富汗等国家,打着集体安全的幌子,形成了包围中国的联盟。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1978年12月,越军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并且扶植起一个亲越政府。”“在中国看来,中国的边境态势正在演变成一场战略噩梦。在北方,苏联持续不断地集结部队:苏联在边境上仍保持将近50个师的兵力。在中国西部,阿富汗经历了一场红色政变,苏联的影响力在那里越来越强。中国还认为苏联插手了伊朗革命,最终在1979年1月16日赶走了伊朗国王。苏联继续在亚洲推行集体安全体系,目的显然是为了遏制中国。与此同时,苏联还在与美国进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谈判。中国的看法是,此类协议会‘将苏联的祸水东引。中国似乎正处在十分危急的关头。”

进入21世纪,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崛起,大力构筑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突出表现为在“三海、两链、16航道”的军事布局。美国不仅控制了全球16条最重要的海峡通道,而且在东海、台海、南海这三海,在太平洋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这两条岛链封堵中国。

面对国外各种势力的重重包围,中国没有畏惧,反而将其作为发奋图强的第一动力。邓小平在会见多国外宾时都讲到过:“我们这个国家是不怕包围的。”我们“几十年的革命历史就是在包围中生存,在包围中干出革命的胜利”。

(五)不怕破裂——毛泽东说:我们不愿破裂,但也不怕破裂

在1957年12月12日举行的第73次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美国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使会谈由僵持到中断。对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出:“我们愿意谈判,并积极争取成果。如果美国不愿意谈,我们也可以中断谈判。我们不愿破裂,但我们也不怕破裂。美国如想打仗,我们也可以奉陪。”

(六)不怕战争——邓小平对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说:我们天不怕、地不怕

1955年1月,在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后,美国第七舰队主力开始向台湾海峡和浙江东南海面集结,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美国还威胁要使用核武器。1955年1月28日,毛泽东在芬兰首任驻华大使孙士敦递交国书进行谈话时,针锋相对地指出:“今天,世界战争的危险性对中国的威胁主要来自美国的好战分子。他们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还想发动原子战争。我们有两条:第一,我们不要战争;第二,如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予以坚决回击。我们对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就是这样进行教育的。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我国有六亿人口,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美国那点原子弹,消灭不了中国人。即使美国的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于太阳系说来,还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说来,也算不了什么。”“我们有句老话,小米加步枪。美国是飞机加原子弹。但是,如果飞机加原子弹的美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那么,小米加步枪的中国一定会取得胜利。全世界人民会支持我们。”

邓小平1974年11月在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会谈时说,如果苏联打算进攻中国,正如毛主席和你所谈的,想只用100万军队就占领中国是不可能的。他们必须再增加100万,甚至这样也不够,因为如果他们下决心同中国打仗,那他们必须决心打20年。1975年10月他在与基辛格会谈中再次提到:“至于中国,我们是天不怕、地不怕”。

邓小平1981年1月12日在会见日本参议院议长德永正利时进一步说:“就中国自身来讲,中国不怕战争,就是世界打起来,通道断绝,中国自己也有比较强的生存能力,充其量也就是回到延安的窑洞,那样也能生存。”

解放军对美军“5次亮剑”谱传奇

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和一支英雄的军队联系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军队是解放军第一号对手。当时的世界两大阵营,以美国和苏联为首领,但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军事对弈,主要是以冷战的方式进行,是以军备竞赛的方式竞争,苏美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战争对抗。而在此期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军事对弈,不仅是冷战,而且是热战。二战后美国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战争,是与新中国在朝鲜的作战。在美国与新中国几十年时间、多个战略方向、多种斗争形式的军事对弈中,中国没有输过,美国没有赢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全世界发动和进行战争最多的国家。根据德国人写的《美国的战争——一个好战国家的编年史》一书中提供的资料,美国从建国前的1622年到1945年二战结束,在这320多年的时间里,总共进行了9次战争。其中,只有一次是针对中国的,那就是1900年~1901年的“义和团起义——中国之战”。而从1947年冷战开始,到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的战争、战争危机、军事行动,就有30次。新中国建立以后,美国与新中国之间牵动全局、影响世界的军事对弈有5次,分别是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1954年~1955年的台海危机;1958年的台海危机;1962年~1973年的越南战争;1969年~1973年的支援老挝抗美防空作战。在老挝期间,我军对空作战95次,击落飞机35架,击伤24架。解放军有269人献出了生命,其中210人被安葬在老挝孟塞和班南舍烈士陵园中。二战后,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与新中国进行军事交锋和对弈的次数是最多的。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军事行动,除了个别例外情况,比如1980年在伊朗的“鹰爪”行动的失败,绝大多数都是成功和胜利的。而在中美之间的军事对弈,则完全是另一番逻辑。在此期间,中美之间5次亮剑,美国没有一次赢过。中美5次军事对弈是充满智慧的交锋,闪耀着艺术的光芒,创造的是战略教学的经典,留下的是脍炙人口的传奇。在中美军事对弈中,美国在武器装备上占上风,中国在战略智慧上是强者,解放军在对美军事斗争中,既打出了“国威”、“军威”,又斗出了“智威”、“权威”。

(一)中美首次较量在朝鲜

新中国建国初期,要站稳脚跟,必须成功应对美国遏制中国的“三管齐下”战略,必须能够赢得三个战略方向的主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是由于朝鲜国内南北两个政权的矛盾引发的,也是世界冷战格局的产物。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且控制中国领土台湾,同时援助侵略越南的法国军队。美国政府打出来的这一套组合拳,对新中国的三个战略方向形成了“三管齐下”的严重威胁:出兵朝鲜是从东北方向威胁新中国;控制台湾是从东南方向威胁新中国;援助侵略越南的法国军队,是从南部方向威胁新中国。

1950年10月间,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毛泽东从国际战略全局和新中国的长远安全着眼,决策出兵抗美援朝。随后解放军的主力部队陆续以志愿军的名义入朝鲜参战,进行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或抗美援朝,这场战争到底是“平局”,还是胜利?中国和美国双方说法不一,人们的理解也不尽一致。

其实,朝鲜战争与抗美援朝,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两个概念,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所谓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爆发,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字,历时37个月。战争的结局是:以三八线为南北朝鲜的分界线,在战争开始的地方,结束了战争。因此,朝鲜战争是一个打成了平手的战争,朝鲜战局是一个平局。

所谓抗美援朝,是在朝鲜战争开始近4个月以后,在以美国军队为首的联合国军队推进到中朝边境分界的鸭绿江时,新中国组成的志愿军在1950年10月19日进入朝鲜,10月25日在朝鲜云山地区发动首次战役,才开始的。新中国抗美援朝的过程,是一个从鸭绿江边打到朝鲜三八线的过程,是把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以南的过程,是一个从三八线班师回国的过程。所以,抗美援朝是从鸭绿江边开始,在三八线附近结束,新中国的抗美援朝,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开国第一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军队以英雄的形象矗立在世界军事舞台上,使中国在军事上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1950年中国和美国的国力对比是:美国的国民收入是2400亿美元,中国的国民收入只有426亿人民币(按照汇率计算,不过100多亿美元),是美国的1/24。当年美国的钢产量是8772万吨,中国只有60万吨,是美国的1/146。1950年初,解放军总兵力虽然有550万人,但主要是陆军。刚开始组建的空军只有60架缴获的飞机,从中只挑选出10架能够使用的战斗机组成一个中队保卫北京。新中国当时连一架飞机、一艘战舰、一辆坦克、一台机动车都不能生产。在朝鲜战场上,美国军队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制海权,中国没有海军参战,战争开始后,才有少量空军掩护后方。在陆军装备上,美国军队一个军编制有各种炮1428门,志愿军一个军的编制只有各种炮198门,火炮质量和口径也不如美军。美军一个师就有各种机动车4000余辆,志愿军每个军只有机动车几十辆。中国军队的对手在朝鲜战场上还拥有1000多辆坦克和1000多架作战飞机支援。在运动战阶段,志愿军基本上是“三军对一军”,就是除了在正面战场放置兵力外,还需要在朝鲜东西海岸各保持部分兵力以便防止敌人登陆。同时,又以“一军对三军”,就是以陆军对付敌人的陆海空三军,是以平面战争对付敌人的立体化战争。

在抗美援朝两年零九个月的战火硝烟中,解放军与世界最强大的美国军队为首的总共由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是50年前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参战国家数量的两倍)作战,这是对中国军队的挑战,也是对中国军队的锻炼。

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是以“平局”结束的,但是中国进行了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二)两次越南战争,新中国如何牵制美国

新中国与美国军事对弈的第二个战略方向,就是中国南疆的印度支那方向。中国领导人在1954年决定以谈判的方式结束印度支那战争。当时,美国公开表现出派出军队直接介入越南的意向,中国支持的越南独立同盟与法国的战争又陷于僵持局面。中共中央认为,如果在中国南部出现近似1950年秋天朝鲜战场那样的形势,新中国又要被迫以志愿军的名义出兵参战。可是越南的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大兵团作战,中国的工业中心东北又距离越南遥远,只有一条铁路线相通,保障大军参战的后勤将十分艰难。从另一个方面说,中国从1953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如果在越南再打一仗,将延缓国家经济建设。于是中央决定利用法国的厌战心理,粉碎美国企图扩大战争的图谋,在印度支那战场上实行“以打促和”的方针。中国在援助越南人民军攻克法国军队占领的重要据点奠边府以后,于1954年7月在日内瓦会议上达成了协议,法国撤军并且以北纬17度线对越南分区而治。这就大大缓和了中国南疆的紧张局势,使中国南部这个战略方向稳定下来。中国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挫败了美国在中国南部扩大事态、遏制中国的阴谋。

1964年,美国扩大越南战争,开始轰炸越南北方。1965年春,中国援助越南的部队开始秘密出境,参加防空作战和战勤支援。解放军为应付战争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编,全军总员额于同年超过500万人。在美国全面扩大侵略越南战争并且不断使用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向中国空军飞机发射导弹后,毛泽东根据美国军队的挑衅行动,在1965年4月决定改变原先对侵入中国国境的美国飞机一般不进行攻击的规定,确定给予坚决打击。又规定了要将美国入侵飞机歼灭在中国的国境线内,做到既坚决打击敌人又尽量避免扩大冲突的目的。同时,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并且由巴基斯坦政府传达内部信息,警告美国军队不得超过越南的北纬17度军事分界线。在此背景下,美国也一直限制越南战争的规模,始终没有敢于以地面部队越过这一界线,因此,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就避免了发生战争。

美国军队在第二次越南战争中,之所以始终不敢藐视中国的警告,不敢越过中国划定的红线一步,就是因为有朝鲜战争的警示作用。

(三)台湾海峡两次“打蒋击美”

新中国建立以后,解放军在东南沿海地区,同美国支持和控制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持续多年的军事斗争,这个方向的斗争实质,是“打蒋击美”,就是通过打击国民党军队,痛击美国分裂中国的阴谋。这场斗争从1950年6月美国出兵台湾海峡以后开始。中共中央通过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相结合的方式,使东南沿海方向的作战表现出特殊的形式。

在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后,在台湾海峡方向,毛泽东亲自筹划了1954年末到1955年初解放浙东沿海岛屿的作战。在浙江东部群岛战事激烈之际,1954年12月2日,美国和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为了显示中国人民反对这一条约并且不惧怕威胁的态度,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华东军区在浙江东部沿海发起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攻占了一江山岛,并且迫使驻浙江东部沿海其他岛屿的国民党军队由美国海军输送到台湾。在这整个过程中,解放军在美国的直接军事威胁之下,不仅从国民党军队手中解放了浙东各岛,而且采取了十分智慧和谨慎的方式,避免了中国和美国军事力量的直接交战,导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军事对弈的传奇。这个方向的作战,针对美国在台湾海峡“划峡而治”、分裂中国的阴谋,在维护中国统一、打击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斗争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精彩经典的军事斗争案例,特别是1958年的金门炮战,创造了世界战争历史上的奇观。这场炮战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到1979年1月宣告结束,整整持续了20年。

全国解放后,解放军在东南沿海的军事斗争,一方面是中国内战的延续,更重要的是为打击美国分裂中国领土、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所采取的正义行动。这场斗争以多种方式进行,但是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根本目标来进行,就是将美国的军事力量驱逐出中国的领土,促进中国早日实现国家统一。而在这个方向的战略对弈中,新中国也是文武两手并用,军事斗争与外交斗争配合。比如,在1954年~1955年第一次台海危机之后,中国政府与美国进行了大使级会谈,及时缓解了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还确定和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口号,开始了主要着眼于通过政治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历程。

(四)美国人说,毛泽东就是一头雄狮

崇尚英雄,是任何一个伟大民族的共同特征。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民族。

崇尚英雄,既要崇尚那些在战场上奋勇冲杀的英雄人物,也要崇尚那些领导国家和民族战略大方向的领袖。一个民族要崇尚“战斗英雄”,也要崇尚“战略英雄”。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但崇尚本民族的英雄,而且崇尚那些处于弱势地位、却能够战胜自己的民族的英雄人物。

毛泽东一生与西方世界的斗争十分坚决,与美国的斗争尤其坚决。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整个国家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打倒美帝国主义!”但是,西方世界最佩服的中国人是谁?是毛泽东!美国人最佩服的中国大英雄是谁?是毛泽东!

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博士说,他在美国生活了五年,他的美国老师和很多朋友都钦佩毛泽东。美国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有谁敢说美国是纸老虎?只有毛泽东!毛泽东就是东方的雄狮!东方狮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追求和平崛起,敢于“战斗崛起”

解放军从建军以来,总共打了400多个战役。在反侵略战争中,曾经与世界上21个国家的军队兵戎相见。中国和平崛起的基础和条件是打出来的。21世纪,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实现“强军梦”。中国的军事实力,要强大到任何强敌都不敢也不能用军事力量来遏制中国崛起的程度和水平。

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和考验来自霸权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战争遏制”。克劳塞维茨说:“一方绝对忍受就不成为战争。”一个国家只要采取绝对忍受的态度与政策就能够有和平,而中国的和平崛起,不可能是一种绝对忍受的崛起。中国的和平崛起并不排斥一种可能,那就是在反遏制战争中崛起。当霸权国家和军国主义国家以战争遏制中国崛起时,中国就必须以军事力量维护和保卫国家崛起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进程不被终止。

中国要和平崛起,为什么必须军事崛起?因为和平崛起是多种因素双方努力的结果:美国要允许中国和平崛起,就既不能进行冷战遏制,更不能进行军事压制和战争压制。2004年7月9日香港《信报》文章《地球上从来没有和平崛起》的作者认为:“在无政府的当今时代,和平是愿望,霸权是事实,把自己武装起来是根本。……仅仅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和平,中国需要原子弹,需要朝鲜战争的英雄气魄,需要强大的军队。”

国际社会过去没有和平崛起,这不等于今后就没有和平崛起。中国就是要在从来没有和平崛起的情况下,为地球增加一个和平崛起的先例,而这个先例的创造需要中国和美国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美国的文明和开明。现在,美国在亚太地区组织包围和遏制中国的军事联盟,支持一些周边国家挑战中国主权,与中国对着干。为了和平崛起,中国必须军事崛起。中国的军事力量越强大,对霸权主义的威慑力越大,越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

和平发展,和平崛起,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发展权,崛起权,已经成为中国必须加以捍卫的国家主权。任何势力妄图以武力手段对中国进行“遏制”,中国都必须用战斗来保卫自己国家的发展和崛起,这是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具有的英雄气概。

猜你喜欢
战争
那一场战争
吟词引发的战争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象牙战争
体内的战争
奶奶说“战争”
战争催生的武器
猪毛里发生的战争
战争
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