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诊疗中术者站立区域辐射剂量的测量与分析

2014-11-19 03:45师勤莹张锦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1期
关键词:造影术测试点床边

师勤莹,张锦

山西大医院,山西 太原 030032

介入诊疗因其具有创伤小、花费少、见效快、疗效好等特点,成为许多适应症的首选诊断治疗方法[1]。据国内外报道心血管介入手术医生体表剂量明显高于其他介入手术,通过对心血管介入诊疗辐射场尤其是术者站立区域辐射剂量的测量,了解术者站立区域辐射剂量的分布特点,对加强术者防护、降低受照辐射剂量有指导意义。另外,目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相对较弱,防护用品比较笨重,术者不可能屏蔽全身[2],其中由于铅衣及床下铅吊帘的长度不够,术者足踝及脚没有防护,已有调查发现,部分心血管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下肢发生放射性皮炎,因此要重视术者及工作人员足踝部位的剂量监测及防护。

1 研究对象与材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冠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植入术术者。治疗设备选用飞利浦DSA Allura Xper FD10血管造影机。

1.2 测量设备

瑞典RTI公司生产的RiranhaX射线检测仪及外置散射线探头R100B;山西中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J3000型个人剂量仪。

1.3 实验方法

1.3.1 术者站立区域空间辐射剂量测量

测试条件:程序选择介入诊疗中常用的冠脉造影程序[3],脉冲透视频率为15 fps,每次曝光时间为3 s,自动管电压及管电流,探测器视野25 cm×25 cm,检查床距离地面90 cm,球管距影像增强器为90 cm,垂直摄影位0°。测试点的选择:以DSA球管中心为中心,沿床侧平行的方向向右100 cm内每25 cm为一测试点线,与距离床侧60 cm内间隔20 cm的4条线相交的点所在的垂直于地面的线为测试点线,该测试点线从距离地面10 cm向上至180 cm,每10 cm取一测试点;测量过程中只有测试点为唯一变量,其余参数均保持不变,分别测出各测试点的剂量率。每测试点重复测量3 次,取算术平均值。

1.3.2 术者足踝部辐射剂量测量

术者穿戴穿戴0.5 mm铅当量的铅衣、铅围裙及铅围脖。悬吊式上身辐射防护屏,规格为40 cm×50 cm,0.5 mm铅当量。床旁辐射防护,下屏蔽70 cm×80 cm,0.5 mm铅当量;上屏蔽40 cm×50 cm,0.5 mm铅当量。将FJ3000型个人剂量仪固定在术者左足踝部位,分别测试术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中单次手术左足踝部位的辐射剂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距床边不同距离的剂量分布

以DSA球管中心为中心,距床边0 cm,沿床侧平行的方向向右25 cm、50 cm、75 cm、100 cm处的测试点分别表示为(0,25)、(0,50)、(0,75)、(0,100),绘制距床边0 cm时的剂量分布曲线,见图1;对距床边20、40、60 cm的测试点也以同样方式分别绘制剂量分布曲线,见图2~4。

图1 距床边0 cm时的剂量分布曲线

图2 距床边20 cm 时的剂量分布曲线

图3 距床边40 cm 时的剂量分布曲线

图4 距床边60 cm 时的剂量分布曲线

2.2 单次手术术者左足踝部位的受照辐射剂量

我院4种心血管介入手术单次手术术者左足踝部位的受照辐射剂量及比较,见表1。

表1 4种介入手术单次手术术者足踝部位辐射剂量比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8.783,P<0.001),结果表明4种不同心血管介入手术单次手术术者左足踝部位的受照辐射剂量不全相等,再经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术术者左足踝部位的受照辐射剂量与支架植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术术术者左足踝部位的受照辐射剂量<支架植入术。

3 讨论

(1)从图1~4中可以看出,术者站立区域的辐射剂量大小为10.2~1274.67μ Gy/h。在距床边的距离一定时,从左到右(以球管中心为中心,沿床侧平行的方向向右移动的距离(简称向右移动)逐渐增大辐射剂量依次降低。辐射剂量(μGy/h)距床边0 cm处,剂量最高点为距地面90 cm处;最低点为180 cm处,并且此点为测试区域辐射剂量最低点,主要原因是该测试点位于影像增强器的正上方,辐射剂量被屏蔽吸收所致;另外,在距床边距离一定时,随着向右移动的距离逐渐增大,各辐射剂量分布曲线逐渐趋于平缓,波动幅度降低。

(2)在垂直方向上,距离地面90~120 cm,为高剂量分布区。因此,无论距离床边及球管中心的距离是多少,在此高度都要加强防护,尤其是术者的手部,因手术精度的要求,铅手套穿戴起来不利于手术操作,目前绝大多数术者不戴铅手套进行防护,而手部正好位于高剂量分布区,因此一定要注重手部剂量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另外,随着向右移动的距离逐渐增大,各辐射剂量分布曲线的最高点也随之右移,因此随着距离的变化,结合各部位的重要性及对射线的敏感程度,防护的重点部位应做适当的调整。

(3)在距地面80 cm处,存在一个低剂量区,并且距床边的距离越近越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此高度与检查床的金属边及金属卡槽几乎处在同一水平面上,X射线被屏蔽吸收所致。 虽然术者足踝部位位于低剂量分布区,单次手术辐射剂量较低,但是辐射剂量率可高达1178μSv/h。在单次手术中术者左足踝部位的最高剂量率范围分别是:冠脉造影术为22.3~1056 μSv/h,支架植入术为45~1178 μSv/h、射频消融术为33.66~441 μSv/h、起搏器植入术为35.62~722 μSv/h。因此,不能忽视足踝部位的防护。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限值为500 mSv[4],长期低剂量及瞬间高剂量率射线照射可对人体造成危害[5],一定要重视足踝及其他裸露部位的防护,以减少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损伤。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问题是目前放射防护的重点和难点[6]。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首先要加强辐射防护意识,了解介入放射空间剂量分布特点,加强个人剂量监测,有效使用防护用品,在保证手术的前提下,尽量佩戴铅帽、铅眼镜、铅围脖、铅手套及带有护脚的铅围腿、加长铅衣长度或床下铅吊帘长度等,并合理使用其他辅助防护设施[7-8],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1]陈宝维,张全,董正鹏,等.介入放射操作人员受照剂量监测与评价常用方法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3):378-380.

[2]林黎娟.放射介入中医务人员的放射损伤及防护[J].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369-370.

[3]郁鹏,尉可道,李田昌,等.介入诊疗区域内辐射场的测定与评价[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3):270-271.

[4]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5]刘斌,坚永彬,胡宗华,等.介入放射工作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1):1021-1023.

[6]宣志强,郦依华,赵尧贤,等.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6):1332-1333.

[7]张冠石,医护人员的放射防护[J].中国医疗设备,2013,2(5):15.

[8]杨新芳,赵进沛,刘士敏,等.介入放射学的防护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16-417.

猜你喜欢
造影术测试点床边
矿山长距离胶带机动力特性测试及运行分析
基于信息熵可信度的测试点选择方法研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叮咛
逻辑内建自测试双重过滤测试点选取策略
假如我有一个梦
床边急诊腹膜透析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胰管塑料支架和/ 或鼻胆管引流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的应用研究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新型经皮经肝胆道镜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