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蟹培育池蟹稻共生技术研究

2014-11-19 04:11佘磊陈宇徐志南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技术研究

佘磊 陈宇 徐志南

摘 要:为了提高养殖幼蟹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组织开展了“蟹稻共生”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工作。蟹稻共生开启了立体农业生态型种养技术的新模式,它已成为目前我国农业增加效率、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其发展形势非常迅猛。但关于幼蟹培育池蟹稻共生增产增效的原理,研究工作还十分落后。

关键词:幼蟹培育 蟹稻共生 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b)-0024-01

稻蟹共生种养,不仅能够增加水中的溶氧量,还能够净化水质环境。蟹稻共生让幼蟹拥有一个良好的脱壳和隐蔽的场所。在夏季,稻苗能够遮挡阳光,从而降低蟹池的水温,使幼蟹脱壳次数增加,有利于幼蟹大而均匀地生长。稻苗上的昆虫可以作为幼蟹的天然饵料,而幼蟹的粪便也可以作为水稻的绿色化肥。稻蟹共生,可以使水稻、幼蟹双丰收。本文就如何保证水稻和河蟹产量,使农民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问题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技术研究。

1 试验步骤

1.1 池塘改造

先要将大蟹池分为三份,其中的一份用于栽种水稻,池中设有平整的滩面,其深度为80cm,围沟坡比为1∶3,剩余的两份用于培育幼蟹,其深度为1.5米,池埂坡度为1∶2.5,埂段周围铺40目网片,进水口出套上80目过滤网片。3月初,蟹种出售后,及时对塘埂的坍塌和渗漏进行修葺。对于种植水稻的区域,要及早地进行耕翻与晒垄,并要清理水花生的残根,4月份,要用草甘膦或使它隆加苄磺隆进行除草。接下来对蟹池进行消毒,方法一是每亩75~100 kg生石灰,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方法二是每亩25 kg漂白粉,兑水后全池泼洒,方法三是每亩10 kg漂粉精,兑水后全地泼洒。泼洒要不留死角,面面俱到,彻底清除不利于幼蟹生长的因素。清池完成后,把池底晒至皲裂,每亩地施发酵腐热的有机肥200~300 kg,然后进水[1]。

1.2 水稻种植与放苗

5月上旬,开始进行水稻的播种,水稻一般选择生长期长、矮秆抗倒伏、抗虫、抗病的优良品种,播种时注意要点播在池中平板上,大垄双行播种并适当稀播。放苗前,要保持围沟水位为40~50 cm,5月中旬,每亩地放0.5 kg生态苗。生态苗要选择生命力旺盛的健康蟹苗,尽量规格一致。放苗数量略小于每亩地1 kg。然后开始移植优质水草,水草多选用水花生,水花生的覆盖率约占环沟面积的一半。为有效提高蟹苗成活率,可以每亩地施75~100 kg牛粪,给蟹苗提高天然饵料[2]。

1.3 投饵

投饵要抓两头带中间,放苗前期,蟹苗主要食用水中的浮游生物,若觉得不足,每亩地投2 kg豆浆或新鲜的熟鱼糜,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放苗中期,夏秋季节,为防止蟹苗性早熟,增加粗纤维和淀粉的比例,改为投喂豆粉、小麦或南瓜,每亩地1 kg,每隔一天投喂一次。放苗后期,冬季时节,要保障蟹种顺利过冬,饵料要增加高蛋白饲料。投喂饵料要定时定量,投喂量依据幼蟹食用情况而定,以当天吃完无剩余为佳[3]。

1.4 施肥

4月下旬,施用商品有机肥。5月份根据水稻生长情况,适当追肥。6月中旬,稻苗长5-6叶,要施好分蘖肥,每亩地25 kg稻麦专用肥加5 kg尿素。7月底施好穗肥,每亩用量稻麦专用肥25 kg加尿素5 kg[4]。

1.5 蟹病防治与水质管理

每个月要定期全塘泼洒每亩地15 kg生石灰,对水体进行消毒,有效防治病虫害。发现有病蟹、死蟹时,一定要查明病因、病症,对于死蟹必须用深土掩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蟹病的进一步蔓延。坚持每天早晚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对于水质及时作出相应的调节,并做好记录。适当换水,改善幼蟹的生长环境。

1.6 除草

水稻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杀虫剂来防治水稻虫害,因为池中的幼蟹会以害虫为食,偶见水稻叶出现螟虫危害产生白叶,一般不影响水稻品质与产量。7月上旬,视水稻田间杂草生长情况用适量的使它隆加苄磺隆清除水花生,用千金清除水马斑草。

2 结果分析

10月中下旬,收割水稻。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基础上,达到了每亩产河蟹20 kg,为养殖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采取大垄双行的栽种方法,通风效果得到了有效改善、日照程度增强了、相对湿度降低了,水稻产量和品质都有一定的提升。通过蟹稻共生试验,可以看出蟹稻共生的生态结构可以有效改善水稻群体结构、控制病虫害、控制杂草、改善环境、提升土壤肥效和水稻质量[5]。蟹稻共生培育过程中,水稻可以从幼蟹的粪便中获取营养,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幼蟹则以水稻上的害虫为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二者互利共生,实现了“一池多用,一举两得”的生态发展新模式。

3 结语

笔者通过蟹稻共生的田间试验,对河蟹和水稻产量进行了定量的统计与分析。发现蟹稻共生真正实现了共赢,打开了渔民的致富之路。通过在幼蟹池内放养种植水稻,使水稻与螃蟹之间互利互惠,二者相得益彰地有效结合,让幼蟹培育系统变的多元化,最终实现“用水不费水、用地不占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可观。探讨蟹稻共生,对水稻生态系统和河蟹培育系统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为今后稻田河蟹放养、合理利用与规范蟹稻共生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永进,张志国,左晓燕,等.涝洼地池塘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J].齐鲁渔业,2006(12):33-35.

[2] 徐国成,马甡,万东善,等.三疣梭子蟹池塘笼式吊养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8):557-562.

[3] 王家军.宝应县优质河蟹养殖技术及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

[4] 宋新成.河蟹生态育苗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分析[D].苏州大学,2008.

[5] 陈百尧,周家富,朱孟吉.梭子蟹养殖技术之三 三疣梭子蟹大规格苗种工厂化生产技术[J].中国水产,2003(6):56-57.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术研究
浅谈机械动态与渐变可靠性理论与技术
工业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园林水景饰面工程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