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尔草原上的古老城市

2014-11-20 22:30亚历山大·果尔扬基
飞碟探索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阿尔卡乌拉尔鲁尔

亚历山大·果尔扬基

发源于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东南部的乌拉尔河,经哈萨克斯坦注入里海,全长2428千米,流域面积23.1万平方千米。4000年前,南乌拉尔河流域的荒原上,就出现了一些固定的居民集聚点——青铜器时代的“城市”。因为它们的出现,这一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坐落在欧亚边界的城市形成了自己的文明,制造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双轮战车,还创造了一种新型挽具。

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就发现了这些草原城市的遗址,但直到近20年才开始有计划地对它们进行挖掘。在南乌拉尔草原,一个长350千米、宽250千米的区域内,人们已经发现了22座古城。它们分布在相距三四十千米的河畔。

这些城市存在于青铜器时代中叶——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800年。有关这一文明的情况,学者们依然知之甚少。所知道的是,这里曾经居住过一些先前从草原迁徙而来的牧民部落,他们没有文字,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不论是皇帝的圣旨,还是大战或生产琐事。有的只是生活的物资——居住房、日常用品和墓地,供后人洞察草原城市的生活情景。

这一独特的城市文明突然出现在大草原的中部地区。究竟谁在这里居住过?他们来自何方?为什么要到乌拉尔来?

阿尔卡依姆

阿尔卡依姆是乌拉尔古代城市中最著名的一座,位于车里雅宾斯克南部,离哈萨克边界不远。

阿尔卡依姆是于1987年通过航拍照片被发现的。当时,飞机在它的上空航拍,为准备在这里修建的一座水库提供地质资料,而新建的水库将淹没这片区域。照片上清晰地显现出几道直径超过200千米的神秘圆环,所占面积很大。这一发现立刻引起了轰动,一部分人甚至说它是外星人建在南乌拉尔的航天器发射场。

俄罗斯考古学家盖纳吉·波里索维奇·兹达罗维奇的考古挖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惊人结论:这是青铜器时代建立的一座结构繁杂的文明城市。水库施工计划被叫停了。1991年,阿尔卡依姆作为古迹受到了保护,这里还建立了历史考古保护区。至今,对阿尔卡依姆的考古研究没有中断过。这座城市被由两层环形的土砖砌成的墙围住,从上空俯视,酷似一个巨大的、淹没在大草原里的车轮。外墙的直径约为170米,内墙约为外墙的一半长,高度达到了四五米。一条2米宽的壕沟环绕着外墙,还有一道为了防止敌人进攻而设置的周围环绕着河水、相当于今天3层楼高的障碍物。通往阿尔卡依姆城内的各大主城门均位于城市的西侧,另外的入口则在东、南、北侧。城内有一个面积超过2公顷的大广场。

墙体的内侧是单层住房,里面住着城市的居民。统一格式的住房,就像临时的兵营或草原牧民过夜的帐篷,长20米,面积为110平方米至180平方米。这是非常大的住宅。各房间狭小的一侧与墙体连接,其他的几个侧面都通往宽阔的、环绕着它的大街。住宅的顶部搭建着两顶倾斜的帐篷。在一部分与墙体连接的房间里设有大厅。靠着大门的是“家庭住房”,通过顶棚的一个洞可往上攀登。

阿尔卡依姆的房间很像古代小亚细亚的城市住宅——加泰土丘(又译卡塔胡由克或恰塔霍裕克,是安纳托利亚南部巨大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定居点遗址。该定居点存在于公元前7500年至公元前5700年,是已知的人类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其遗址被完好地保留至今——译注)。进入楼房的大门设置在顶部,市民通过木制阶梯进入自己的房间,就像栖息在洞穴里的黄鼠。

沿着阿尔卡依姆的外墙建有40个住房,而沿着内墙建有27个,这些住房的大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若从空中观察,这些住房很像车轮的辐条。不论是在“车轮”外围,还是在它的内部,房子的设计都很相似,一点也看不出社会等级的差别。在阿尔卡依姆没有皇宫,就像与它同时代的特洛伊城。

为什么所有住房都是一个模式?兹达罗维奇认为,有专人负责所有的设计和施工监督,使这些住房按照统一的计划建造。另外,他指出,防卫系统的建造“体现了一种高度集权,统一意志,遇到敌人进犯时,它能够团结各方力量保卫城堡”。

阿尔卡依姆是在高加索以北发现的第一座最为古老的城市。它的发现证实了文明与野蛮间的年代划分并不像我们一向认为的那样。青铜器时代文明的出现要比我们认为的更久远。当时,活跃在欧亚大草原腹地的不是游牧民族的部落聚居点,而是无数个城市。

根据兹达罗维奇的观点,阿尔卡依姆与不久前发现的其他乌拉尔城市十分类似。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同样崇拜太阳和火神。考古学家甚至推测,阿尔卡依姆也许是座神庙。常住在内墙里的市民只有几百个人,主要是祭司、卫士和工匠。其他人是从他们的居住点——乡村——来此参加宗教节日的,就像《梨俱吠陀》(意为“古代吠陀教曲汇编”)和《阿维斯塔》(古伊朗宗教文献集)中描写的那样。学者将阿尔卡依姆的市民与古印度人和伊朗人联系起来,认为他们是强大的印欧语民族的祖先。

其他城市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4000年前,在欧亚大草原上就已经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居民点,而且是在某些社会变革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它们的出现证实,在4000年前,这里已经有了成熟的社会结构。

这些草原城市的面积从1公顷至4公顷不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形式:方形的、圆形的和椭圆形的。考古学家至今未能解释清楚,这些居民点的模式是否随着年代的变化而变化。

奥尔基纳城位于距阿尔卡依姆100千米的地方,呈方形,周围是土墙和壕沟。这些房子较窄的一面与城墙紧挨在一起,较宽的一面朝向邻居的建筑物。与其他草原城市一样,部分居民点没有建造房子,其原因目前还不清楚。

一些居民点的中央建有宽大的操场,住房则汇集在周围。考古学家认为,操场是人们的聚集点。人们集中在这里,大声喧嚷、叫喊,议论和决定生产、战争等各种重大问题。这些城市内,处处是利用原木和干黏土砖块盖起的房屋。最大的建筑物有20米长,近10米宽。部分住宅的入口两侧建有不大的炉灶,冬季到来时,从炉灶发出的热气使得室内十分温暖。有些建筑物里还有一些用木板围成的水井,深5米,设在后院。水沟则用来排出房子内的污水。这一切令考古学家始料不及,他们从未料到,在这片荒芜的大草原里竟有如此文明的设施!endprint

在今天看来,草原城市的居民点数量并不算多。据考古学家计算,在奥尔基纳有25座,每座平均居住10人至12人。这座城市里大约有300个居民,可能都是些达官贵人。

考古学家还在奥尔基纳的周围发现了一些豪华的墓穴,有许多铜和青铜制品,包括武器,还有装食物的用具和牛、马,与主人埋葬一起,证实市民中存在不同的等级。一些墓穴的主人似乎是马车驾驶竞赛的获胜者,在那个时代,这种竞赛是别处没有的。

其中一个墓穴出土了一架曾经在俄罗斯南部大草原行驶的双轮战车——世界上最古老的战车,几乎比古埃及出现的双轮战车早500年。这种速度很快的马车的轮子上装有辐条。在那个时代,美索不达美亚的战车还很笨重,支撑车座的是整个木质实心的圆轮。如何解释乌拉尔地区出现的战车呢?作为在草原上赶着牛羊的牧民来说,完全用不到这种战车。它的出现让人怀疑,将城市建在乌拉尔草原的居民是从大老远的地方迁徙来的,在那里,他们的军队经常与敌人进行残酷的战斗,而这种轻便又快速的战车能够保证兵员的调动。但是,学者仍然无法确定阿尔卡依姆人的家园到底在哪里。

墓穴里还有一副很特别的马车挽具。青铜器时代的骑士借助挽具驾驶难以驯服的草原骏马。显然,在很早的年代,这里的城市和居民点已经十分繁荣兴旺,并且有他们的发明创造。

铜矿区

陶瓷、石头工具和各种装饰物告诉我们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的生活情况。这些物件反映了当地工匠惊人的、代代相传的高超手艺。

最主要的是,这些草原居民还是经验丰富的铁匠和冶金工人,擅长加工铜器。就是今天,乌拉尔的矿产资源依然十分丰富。在青铜器时代,铜矿的价值很高。对南乌拉尔地区来说,获得铜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这里简直就像露天矿场,开采并不费事。最出名的矿层就在卡尔加尔丘陵和沃罗夫洼地。卡尔加尔的铜矿开采已经进行了将近2000年,其累计开采量是不可估量的。俄罗斯考古学家耶·切尔雷计算,在2000年的时间里,卡尔加尔铜矿出产的铜不少于200万吨,有可能接近500万吨。

在乌拉尔,几千年前就出现了居民点,这绝不是偶然的。在居民点居住的是挖掘贵金属矿的矿工,他们可能就在城市广阔的荒野上冶炼铜矿。不管怎样,在草原城市发现的大量废料、矿渣以及半成品,证实这里的金属生产在青铜器时代就已经十分发达。

考古学家经常在草原城市里发现铜制品。奥尔基纳出土了约100件铜制品,有铜造的镰刀、柴刀等,但最多的还是兵器:战斧、箭头和箭模。它们主要是纯铜制品,有些含砷化物,个别含锡(含量不超过3.5%)。考古学家试图通过对它们成分的鉴定,重建当时物资流通的脉络。

学者在考察青铜器时代的中国文化时,见到了乌拉尔的铸造品。这是由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带来的。中国西部居民还从乌拉尔工匠那里学到了制造轻便战车的技术,并制造出这种战车装备自己的军队。

遥远的乌拉尔制造的新型马车挽具,跟随军队和商人传播到草原周边地区,到达欧洲另一端的多瑙河下游,最后到达迈锡尼。草原像大海一样,将它周边的国家连接在一起。

乌拉尔不光产铜,黄金储量也很丰富。在青铜器时代的宗教活动中,黄金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太阳是诸多古代文化中备受崇拜的对象,黄金制品耀眼的光芒使之酷似太阳。用黄金制造的东西非常昂贵,不少神话传说都提到过它。

金、铜贸易很快就成了刚到这里的牧民的财源。他们建造了用坚固的围墙围起来的居民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腹地崛起了第一批城市。

果鲁尔和玛尔古什

光靠一种矿产是富裕不起来的,这是小学生都懂的道理。考古学家推断,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为矿工和冶金工匠提供了生活保障。这里发现的大量动物遗骸证实了这一猜想。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些城市周边有农田。

难道这里的居民不会种植粮食?那装满他们仓库的粮食来自何方?

青铜器时代,南土库曼,在卡拉库姆荒芜的大沙漠边缘,有一座叫果鲁尔的城市。它处在两条大商道的交点,一条从北到南,另一条则成为后来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果鲁尔的市民因为控制了这两条商道而富裕起来。俄罗斯考古学家维克多·伊万·赛里阿尼德挖掘出这座已经消失的“皇帝和神的城市”,它存在了近千年——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600年。

果鲁尔拥有独特的灌溉体系,由一些几百米宽、1000米长的水渠构成。果鲁尔与距其很远的地区,如美索不达米亚各城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这里发现了来自两河平原(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现为伊拉克——译注)的滚筒印章、具有典型的苏美尔产品特征的青铜锅,还有上面提到的灌溉体系,像是某个时候由从乌尔城(西亚的古代城市,位于伊拉克的穆盖伊尔,附属于巴比伦诸王朝和波斯帝国——译注)聘请来的技术顾问建造的。显然,广阔的伊朗平原将中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分割开来,却没能割断两地间的商品交流。

果鲁尔中部地区建有一座寺庙宫殿,面积为1万平方米。时至今日,这里依然竖立着4米高的残墙。这座雄伟的建筑物是围墙围着的上城,其外围是下城,模样像个环形。分布在上城的黏土管道可以将附近河流中的水送到城市的各个蓄水池中。

20世纪,人们在果鲁尔城附近发现了10座完好的坟墓,可能是帝王之墓。墓地由几间内室组成,建得与宫殿一样豪华,室内有无数陪葬品。出土的文物有贵金属制成的容器、青铜器、金色玻璃小珠、玛瑙小珠、项链、针叶装饰以及化妆瓶,化妆瓶里存放着珍贵的装饰眼眶的黑色颜料。在这些豪华墓地内,还有仆人陪葬。陪葬品中的苏美尔双轮马车(实心的木轮子,用青铜器条匝边),很容易让人推测这里埋葬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像神一样威猛无比、动作神速。需要补充的是,马车上还套着陪葬的牲口。

2011年,考古学家在果鲁尔周边发现了新的居民点。德国考古学院的勘察队在距城7千米远的地方找到了20个村落遗址——其居民从事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这里的一些坟墓里,还出土了金属工具和陶瓷容器,都刻有环形的图案。在中亚考古中发现的迁居到西伯利亚大草原的游牧家庭里,这样的陶器用品很常见。不难断定,这些容器来自乌拉尔的草原城市。它们出现在果鲁尔城郊,证明中亚与草原居民的商业往来要比学者认为的早得多。当时,在乌拉尔南部草原,城市就像蘑菇一样,一座接一座地冒出来。建设“城市”、“防护居民点”可能是乌拉尔草原居民受到“第五大文明”(赛里阿尼德称土库曼卡拉库姆沙漠为第五大文明地区)的启发。当时历史上已经存在四大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文明。

其实,果鲁尔就是玛尔古什(现称马雷,土库曼斯坦东南部城市,马雷州首府)的首都,而阿尔卡依姆、奥尔基纳和其他草原城市更像分散在几千千米长的土地上的一个个拼图。当时的果鲁尔居民相当富裕,他们的墓地里经常有贵金属装饰品出土——但是该地区没有什么矿产资源。无疑,金属是从远方运来的,当地的农民只生产粮食,其中一部分用来出售。

奥尔基纳、阿尔卡依姆和其他草原城市的贵金属资源丰富,他们建立了大批量生产金属制品的工厂,发明了当时最为先进的运输工具——轻便快速的双轮马车和新型的马车挽具,但他们需要粮食。

大草原被分割成两个单独的拼块。马背上的居民很容易穿越大草原,将这些遥远的城市居民联系在一起。也许,谁也不是阿尔卡依姆的原住民。牧民不习惯久居一地,对游牧生活的爱已经深深地融到了血液里。这样的假设很容易解释玛尔古什为什么会出现具有草原特色的陶器,在阿尔卡依姆和其他乌拉尔城市的郊区为什么没有出现任何耕作的痕迹。

它们相距很远——几乎达1700千米。但是要知道,这个距离是从地图上测量的,地图标出的是不动的城市。牧民的季节性迁徙促成了两种文化的交融。玛尔古什部分居民的足迹可以延伸到遥远的北方,到达咸海彼岸。一部分牧民到了遥远的南方,他们在那里相互交换之前备好的商品。

青铜器时代居住在咸海一带的居民就十分幸运了,他们不必长途跋涉,就能在桌面上摆放北方出产的容器,并且在容器里装满南方生产的食品。当然,解决那个年代的“全球经济一体化”问题并不容易,民族是隔离的,被草原、高山、森林阻隔的国与国之间的往来,要比今天各国关系的建立还困难。

考古学家估计,草原城市大约在乌拉尔地区存在了300年。因为不明的原因,阿尔卡依姆的居民离弃了他们被彻底烧毁的城市。他们搬到了何处?兹达罗维奇推测,他们越过大草原跑到南方的伏尔加河地区、伊朗或印度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尔卡乌拉尔鲁尔
乌拉尔甘草种子处理及滴灌肥水试验初报
俄陆军首辆乌拉尔—VV装甲人员输送车计划于2016年生产
点赞!英国无腿男子成为健身教练圆梦
聆听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成长的内心独白
钼、硼、锰和锌对人工种植乌拉尔甘草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