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饿

2014-11-21 06:09王喜恩
岁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姑姑家河湾麻袋

王喜恩

河湾村在1960年那年秋天,尽管遇到些天灾,收成不如往年,但是还算不错的。人吃的马喂的绰绰有余。可到征粮的时候由于政策变了,只是允许每人留有很少的口粮,其余全部上缴,最后征到百姓家藏在炕洞子里的粮食也被弄出来了。当时宣传先交上,以后再补发,但转眼到了深秋,粮食没有补发,肚子不等啊,于是人们想办法填饱肚子,开始在生产队的场院抖搂已经用滚子碾压数次的麦秸,很多人站成一排,手里拿着叉子,把麦秸重新抖搂一遍,掉下少许的麦粒,大家分点。还有的去地里拿着斧子找遗留的小胡萝卜充饥,这些办法都用过之后,还是难填饱肚皮,就开始吃代食品,诸如包米瓤子,包米叶子,包米秆子,榆树皮,高粱壳子,凡是能吃的全都吃了。

那年我九岁,上小学三年级。当时我家因为父亲在公社食堂做管理员,就全家搬迁到公社所在地居住了,所以吃供应粮,虽然少,但毕竟月月可以见到粮食的。可能是因为处于身体发育时期,我特好饿,放学回来饿了,打开碗架子,除了咸菜疙瘩,什么也没有,只好掉点眼泪吃点咸菜喝点开水了事。

寒假了,七爷爷从老家河湾村来串门,看见我家这样拮据,让我到他家住住,我便去了。七爷爷解放前是土匪出身,住在河湾村最东边,很偏僻的。他敢偷,所以他家吃得可以,居然有小包米馇子粥喝。我大喜,天天喝得肚子滚圆,虽然也稀稀的,但怎么感觉是那样的香甜。待了三二日的光景,七爷爷告诉我:“家去吧!”我恋恋不舍地走了,顺便来在河湾村的姑姑家,姑姑的公公很能干的,偷摸地在什么地方开荒种些土豆,挖窖藏起来了。看见我去了,姑姑给我一个用土豆皮掺和少许包米面的饼子,味道好极了。这些土豆成全了姑姑家。后来我家凑了些钱,花高价去姑姑家买点土豆,那秤略微高些,姑姑的公公急忙拿下一个小的,看见秤平了才罢休。从姑姑家出来到了河湾村最西边的姥姥家,老舅是共产党员,完成任务认真,家里人口还多,五六个小孩吧,且懒惰,我在他家住了一宿,吃的是高粱壳子掺在少许的粮食里的不知道名称的饽饽,回家居然便秘,严重便秘,是一点点用手抠出来的,一点臭味没有,落地居然被风一吹就跑掉了。

我家西院邻居姓蓝,他家的孩子和我们经常一起玩耍。那孩子晚上饿得哭闹,他妈妈吓唬他不许哭,他便蜷缩在炕梢儿旮旯里,父母也没在意,早晨一扒拉,死了。

刘姓一老汉,女儿在邻县住,她那地方征粮比较宽松些,老汉去女儿家,女儿给老汉吃的豆包,老汉吃得很饱,因为他肠子太细薄了,回家途中肠断身亡。

春节到了,公社按惯例组织秧歌队,各大队派人参加。河湾村多数人不爱扭的,但我家的一个老邻居常家是地主成分,地主的儿子常钢被选中了,他不敢反对,来公社扭了,这未婚的壮汉扭完竟然饿得回不去家了,来到我家央求我母亲讨口饭吃,母亲无奈,弄点糊糊米汤给他喝了,他喝得大汗淋漓,千恩万谢地走了。

春节时候不知什么用意公社供销社进来两麻袋黄豆,放在柜台外面一个角落里。人们都贪婪地看着,但无人敢动。我便淘气似的坐在那麻袋上玩耍。看人不注意,用小指尖钻麻袋,间或滚出几个豆粒,我便悄悄放进裤兜里,回家一数,竟然有二十几个之多,高兴地放进火盆里,烧了一会,香味太浓了,来不及抹掉灰便放进嘴里,哎呀,怎么那样香啊!

除夕之夜,鞭炮照例是燃放的,母亲弄点冻菜叶掺杂着肉星包几个饺子大家分着吃了,又从紧锁着的柜子里拿出珍藏许久的几斤小米,熬了比平时要黏稠得多的米粥管饱喝,害得我间隔一会便要出去撒尿!

开春了,快要种地了。可各个大队饿死的人太多了,还有很多人全身浮肿,严重影响春耕。上级便开始发放一种食品叫糠麸饼的,还间或发放些莜面之类的粮食,稍稍缓解了一下。

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人们又想起这事了,把已经升迁至地区专员的原乡书记闻晨批斗了。但死去的毕竟死去了,可能现在能记得这些事情的人不多了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姑姑家河湾麻袋
河湾春夕
住在姑姑家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花生仁奇遇记
项链
弄巧成拙
黑暗月光下的非洲丛林——《大河湾》的后殖民生态解读
不放刺
捉老虎的麻袋
宁为玉:心好累,感觉再也不会扛麻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