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动臂的应力分析

2014-11-22 02:11刘颖莉文学洙
机械工程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耳板动臂筋板

刘颖莉,文学洙

(延边大学 机械工程学科,吉林 延吉 133002)

0 引言

轮式装载机是一种作业效率高且广泛运用的工程机械,它能对散装物料进行铲装、搬运、卸载、平整等作业,也能对硬土、岩石进行轻度铲掘工作[1]。动臂是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主要的结构部件,是铲斗和摇臂重要的结构支撑件[2]。它的强度状况对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性能及寿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装载机动臂的应力分布情况,本文对有筋板的动臂和无筋板的动臂进行了应力分析。

1 工况的选择

1)因为物料种类和作业条件等不同,装载机在实际工作时,铲斗不可能受均布载荷,但为了计算方便简化成以下两种极端情况:(1)沿切削刃均匀分布的载荷,以作用在铲斗切削刃中部的集中载荷来代替其均布载荷,称其为对称受载;(2)在切削刃上受到的非均布载荷,以作用在铲斗侧边的第一斗齿上的集中载荷来代替,称其为偏载[3]。

2)装载机的铲掘过程通常可分如下三种受力情况:

(1)铲斗水平插入料堆,且工作装置的各个油缸闭锁,此时只受水平作用力。

(2)铲斗水平插入料堆以后,翻转铲斗或提升动臂进行铲掘时,只受垂直作用力。

(3)铲斗边插入边翻转铲斗或边插入边提升动臂铲掘时,同时受水平作用力与垂直作用力。

综上所述,动臂有6 种典型工况,分别是水平对称工况、水平偏载工况、垂直对称工况、垂直偏载工况、水平垂直对称同时作用工况(简称正载工况)、水平垂直偏载同时作用工况(简称偏载工况)。其中偏载工况下受力最大,因此本文以偏载工况为例,对装载机动臂进行应力分析。

2 动臂三维模型的创建

虽然ANSYS 有其自建模功能,但建模功能有限。而Pro/E 是一款很简便的三维绘图软件,其功能简单,思路清晰,因此本文利用Pro/E,根据装载机实际尺寸创建了动臂三维模型,其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装载机动臂模型

将模型导入到ANSYS 中,因为动臂模型结构相对简单,因此采用中间数据格式,即将Pro/E 中的模型保存为IGES 格式,再将模型导入到ANSYS 中。

3 装载机动臂有限元分析前处理

1)单元类型。动臂是由动臂板、横梁、耳板、筋板等焊接而成的,本文采用SOLID95 实体单元作为分析的单元类型。动臂的材料为16Mn,密度为7.8×103kg/m3,弹性模量为2.07E11Pa,泊松比为0.3,屈服极限是343 MPa。

2)划分网格。网格的划分方法主要有自由网格划分,映射网格划分,拖拉、扫掠网格划分及混合网格划分。本文选择自由网格划分。

3)施加位移约束及载荷。

(1)定义动臂分析类型。在此工况下,假设动臂为静力分析模型。

(2)约束条件的确定。动臂与机架、动臂与动臂油缸等的连接均为铰连接,是可以相对转动的,但此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多次柱坐标系的创建及转换,容易出错。为了简化计算,对动臂与机架、动臂油缸连接处所有的自由度均进行约束[4]。具体操作方法是选取铰接处的内孔面,进行全约束。

(3)载荷条件的确定。物料对动臂的作用力是通过铲斗处的销轴传递的,销轴与孔之间的接触应力分布比较复杂,与物料种类、接触方式及配合公差等诸多因素有关,为了简化计算,假设动臂孔处所受的力为集中力[3]。即将所受外载荷以集中力直接定义到内孔表面上。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内孔中心处创建一个节点,并将其与对应内孔表面上的各个节点用link8 单元连接,形成轮辐式连接,然后直接在内孔中心节点处施加集中载荷。同时由于装载机动臂自重较大,不能忽略。

4 装载机动臂有限元分析后处理

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装载机动臂应力分布图如图2所示。

由图2(a)、图2(b)可知,装载机在此工况下,动臂板上的应力分布情况基本一致,最大应力均位于动臂与动臂油缸铰接处,无筋板动臂的最大应力为308 MPa,有筋板动臂的最大应力为317 MPa,均小于屈服极限,符合设计要求。由图2(c)、图2(d)可知,在耳板铰接处,有筋板动臂的应力分布区域比无筋板动臂的应力分布区域小。由图2(e)、图2(f)可知,在偏载一侧和耳板之间的横梁部分,应力分布区域是有筋板的比无筋板的小。其余部分基本一致。

5 结语

1)在偏载工况下,筋板对装载机动臂的动臂板的应力分布影响不大,最大应力集中点在动臂与动臂油缸铰接处;

图2 动臂应力分布图

2)在偏载工况下,筋板对装载机动臂的耳板及横梁的应力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减小了应力分布区域;

3)在偏载工况下,筋板的加入使动臂的最大应力有所增加,但是增加幅度较小,而且它改善了动臂耳板及横梁的应力集中现象。

[1]周华祥,黄磊.装载机工作装置参数化3D 建模及有限元分析[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09.

[2]周华祥,黄磊.装载机动臂的有限元分析及改进[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5(26):12-13.

[3]王晓宁.装载机工作装置动臂框架工作状态的力学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8.

[4]杨占敏,王智明,张春秋,等.轮式装载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耳板动臂筋板
薄壁扇形筋板挤压成形开裂抑制及翻转展宽策略
抬底千斤顶耳板焊接工装设计
高锰钢辙叉耳板表面震纹的分析和解决
反铲六连杆装载机动臂的有限元分析及拓扑优化
挖掘机动臂升降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
基于装载机动臂焊接失效及预防措施浅析
低速冲击下复合材料加筋板的损伤阻抗性能
基于主观经验的俯仰座舱耳板优选设计过程
销孔间隙与孔壁承压容许应力取值研究
铝合金车体型材设计的工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