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服饰变化与思想变化的关系

2014-11-24 18:42董鸣晖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思想文化象征民国

[摘 要]人类学会穿衣穿衣行为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服饰也有他自己的变迁史。民国是中国处于新旧思想文化变更的重要时期,通过比较近代服饰习俗的变化状况进而探究服饰文明与思想文化的关系,说明服饰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种象征作用,思想文化的变化与服饰变化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

[关键词]民国 ;服饰 ; 思想文化 ;象征; 关系

对于远古人类来说,服饰的出现更重要的作用是体现在实用方面的遮雨避寒,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服饰已不单单是一种实用的工具,而且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不同时期的服饰被打上了不同时期文明的烙印,体现着不同时期人们思想文化的内涵。民国时期是我国处于新旧思想文化变更,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与思想文化变革的关系值得探究。

一、民国服饰与清朝服饰

清朝传统的服饰状况:男子一律剃发留辫。皇帝有专属的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皇后有专属的凤袍。还依据不同的身份,官员的品级高低,规定了不同的绣纹图案以及服饰颜色、质料。普通青年男子,长袍马褂。女子缠足,汉族女子时兴小袖衣和长裙,后样式逐渐宽松,满族女子,穿氅衣,梳旗髻,穿旗鞋。

1840年以前的清朝,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仅能够通过外来的传教士来了解西方世界,但是,西来的传教士们为了尽快融入中国社会,获得中国人的认可,褪去了身上的西方服饰,换上了中国儒生服饰,扎起了辫子,总之,在说话方式,行为方式上处处模仿中国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经济的往来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西方民主思想,生活方式与习俗也传入中国。而且西方列强还强占中国天津、上海等地为租借地,外国人亦多在此居住,使得西方的生活习俗也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中华民国建立后,男子被要求剪辫,中分、刘海、平头等发式逐渐流行起来。男装流行西服、革履、礼帽的搭配,还有学生装,中山装以及中西结合的新式男装。女子开始放足,流行旗袍、衣裤、袄裙、连衫裙等。

二、服饰发生变化以及思想观念变革的国内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被迫与外国人进行贸易,丧失了贸易主权。随之,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861年至1894年,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了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并派出一批留学童生,打开西学之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二十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受到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来这一思想被注入到以孙中山先生命名的服饰——中山装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从政治上、思想上解放了中国人民,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19年,在北京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五四运动,促进了反封建思想的发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也发起了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先进思想,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三、 服饰与思想文化的关系

比较晚晴与民国服饰的变化可以发现,在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民主、自由的人权思想后,女子缠足的陋习被废除,表现了对女性的尊重,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先进的青年女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

追求新的,先进的思想文化,作为考察思想的标准之一,服饰的象征作用也被重视。就我们所知的中山装来说,每个细部都有特定的新文化内涵:前衣襟有五粒扣子,代表民主共和体制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的五权分立;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三粒纽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胸袋盖成倒笔架型则代表了中国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参与建国的理念。这样具有近代自由民主意义的服饰也是我国的开国国服,1949年开国大典的毛主席便身穿中山装。

思想的变化能够影响服饰变化,依照不同的阶级规定不同的服饰样式,使得传统的服饰象征着古老的封建思想文化,在中国走向近代的转型中,追求民主、自由思想深入人心,一场服饰的变革不可避免。封建的官服顶戴被废除,普通百姓也可以身穿装饰有各种图案和各种颜色的衣服。服饰的变异也象征着文化的发展,服饰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也就说明封建的君主专制腐朽思想正在被先进的西方自由民主思想所替代。

虽然影响服饰变化的不只是思想文化的变革,但是思想文化对于服饰的象征意义以及对其变化的影响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经过对民国服饰与思想文化变化的探究,结论是:思想变化会促成服饰发生变化,服饰的变化也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服饰的变革是思想变化的表现之一,文化变革的一种象征。

参考文献:

[1]逸霄译.《服饰的研究》[J].国闻周报 第四卷 第十四期

[2]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民国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孙伏园.《辛亥革命时代的青年服饰》[J].《越风》第20期

作者简介:董鸣晖(1993-),女,山西太原人,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思想文化象征民国
母鸡
国学教育热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新的认同分析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浅谈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新途径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在新形势下,增强宣传文化工作舆论引导能力的思考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