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政权立后的解读

2014-11-24 04:08杨浩烨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3期

杨浩烨

[摘 要]一般来说,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婚姻和等级、政治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他们要求婚姻双方的阶级地位相当,为了保持自己血统的高贵,专门与一些豪门大族联姻。但研究一下曹氏的后妃,可以发现曹魏三代君王所立的诸位皇后,出身都不高贵。这些并非偶然,是有一定原因的。这种立低贱者为后的方法虽在当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毕竟是一定形势下的权宜之计,有悖于封建礼法,为正统所不容,它不会长久相沿,只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

[关键词]曹魏后妃;出身;低贱者;外戚

在封建社会,一般来说统治阶级的婚姻和等级、政治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他们要求婚姻双方的阶级地位相当,为了保持自己血统的高贵,专门与一些豪门大族联姻。或者更重要的是帝王为使他们的江山更稳固,采取与豪门大族缔结姻亲方式来巩固其统治。因此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1]“王者之娶,必先选于大国之女。”[2]也是这个意思。

“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然后职内事,君听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者也,殆必由此亡国丧祀矣!”[3]这是魏国皇帝曹叡的妃子虞氏对曹氏立后的评价。研究一下曹氏的后妃,可以发现曹魏三代君王所立的诸位皇后,出身都不高贵,甚至有是烟花女子。

曹操的原配夫人丁氏,与曹操的感情不和,被逐送回娘家,她的出身不详。后曹操立其妾卞氏为妻取代丁氏。卞氏“本倡家”,出身于卖艺为生的家庭。虽出身低微卑贱,但是曹操很宠爱她。曹操封魏王,册封她为王后,子曹丕即帝位,她被尊为皇太后,其地位尊贵可见一斑。

曹丕的妻子甄氏原是袁绍之子袁熙之妻,身世显赫,出身于“世吏二千石”的士族大家,又作为魏明帝曹睿的生母,甚为得宠,理应立为皇后,可是却被赐死。而曹丕所立的皇后郭氏则非士族出身,“祖世长吏”。早年父母殁,后来进入曹丕府中,当时曹丕尚未为王储,郭氏“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助曹丕登上太子位,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曹丕继位后,欲立郭氏为后,还招来朝臣反对,“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辅,亦有内助,治乱所由,盛衰从之。……今后宫嬖宠,常亚乘舆。若因爱登后,使贱人暴贵,臣恐后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也。”[4]但曹丕还是坚持己见,自此郭氏被立为后。

魏明帝曹睿所册立的皇后毛氏,父毛嘉是“典虞车工”,出身也不高贵。嘉因女儿封后而被尊为博平乡侯,明帝下令朝臣到他家赴宴以示尊宠,可是毛嘉“其容止举动甚蚩騃,语辄自谓‘侯身,时人以为笑”[5]。虽其身份地位因封官加爵提高,可是其不懂得上层社会的礼仪而成为笑柄。其家身份卑微由此可见。

总之,曹魏皇后都出身卑下,“大都是一些名位低微,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的家族,甚至倡家伎女、再醮之妇、工匠之女,都可以纳为后妃”[6]。对于这,陈寿在《三国志》中有所评论:“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于斯为美。”[7]可见他对曹魏后妃之家持赞赏态度。一般来说,在古代,统治者对妻族的地位是有讲究,婚姻常被用作不同社会和政治集团间进行联合的工具。可是曹魏并不讲究妻族的地位,后妃卑贱的出身也没有受到宗室和大臣的大规模的排斥。这些并非偶然,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第一,东汉末年长时期的太后专权外戚专政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进而政权旁落,曹氏立贱就是为了防止后妃预政和外戚势力的强大而重蹈覆辙。皇后出身微贱,外戚家自然没有政治势力相互勾结而左右朝政。甄氏出身“世吏两千石”的豪门大族,才貌绝伦,孝敬长辈,生了儿子曹睿,应该是立后的最佳人选。曹丕却杀了甄夫人而立了出身不高的郭夫人为后,这与曹氏防止后妃外戚预政的思想是相符的。第二,曹魏诸帝所立的皇后自身素质都比较高,不仅美貌,而且聪慧,诸帝在立后时情感因素应该是占较大比例。高贵乡公曾说:“魏家前后立皇后,皆从所爱耳。”[8]第三,卞氏、郭氏这两位皇后都善于进行政治活动,这会更加巩固曹魏君主的政治地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顺君主心意的。如189年董卓到洛阳,曹操出逃避祸,曹操部属人心惶惶,打算逃亡,卞后出来制止他们,曹操听说此事对她敬重有加。曹丕的皇后郭氏善于献计,曹丕与弟弟曹植争夺太子之位取胜与郭氏的计谋是分不开的。曹丕即帝位后,对大臣反对置之不理,将郭氏立为后。第四,从曹魏统治者的出身来看,曹操是宦官曹嵩的养子,祖父是有名大宦官曹腾,虽然家世显赫,但是地位不高,非豪门贵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是不愿意甚至不屑于与豪族通婚的。第五,曹魏新建政权的行为冲击了封建旧秩序,利益受损的豪门、贵族、大官僚很难采取合作的态度而和曹魏通婚,并且曹魏也需要新兴势力的支持,即希望得到中下层社会力量的补给。因此这些新兴君主他们在婚姻上蔑视门第之见,娶平民女,甚至是娶娼妓。这些都是曹魏笼络中下层社会力量的体现。

曹魏立低贱者为后的做法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其社会原因,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一定必要性。当然这种做法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首先,曹魏吸取前车之鉴,选择出身低微的女子进入后宫,可以有效防止外戚窃权弄柄,左右朝政。总之,曹氏一代的外戚,极少插手国事,曹魏政权也没有出现像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专权的政治局面。其次,曹魏立低贱者为后,可以得到中下层社会力量的支持,排斥了旧的社会势力,从而可以开创一个全新的政治局面,这对曹魏政权的发展是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曹魏对待后妃之家的态度又极其好,给予大量的封赐,如卞后的弟弟秉,先封为都乡侯,后来又进封开阳侯,食邑有一千二百户,而且为昭烈将军。后又封秉子兰为奉车都尉、游击将军,又加散骑常侍。对于郭皇后之兄郭表诏封安阳亭侯,又进爵乡侯,迁中垒将军,后又迁昭德将军,加金紫,位特进。毛皇后之父毛嘉,先被拜为骑都尉,又进为奉车都尉,后又封嘉博平乡侯,迁光禄大夫,后又位特进,宠赐甚众。这些封赐抬高了妻族的地位,那样曹魏就不怕外戚势力强大,进而威胁中央政权吗?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首先,中国古代社会,自从汉朝以来是特别崇尚儒家思想的,儒家提倡孝道。作为一国君主必定更为注重孝道,所以曹魏君主对于后妃皇太后和皇后的家人(也即外戚)给予赏赐也是说得过去的。其次,曹魏政权对于外戚是给以恩而不给以权,即给外戚许多名誉金钱方面的赏赐,虽名号显赫,但实权全无。外戚所担任官职大多坐食俸禄,很少有机会参与大政,自然无法干预朝政。再次,后妃对于其家人也多是公正无私,提醒他们不要过分奢侈。如曹操的卞后见家人都是严厉苛刻的脸色,劝诫她的家人“常务节俭,不当望赏赐”,家人若有犯科禁的,会对他们罪加一等。由此可见,曹魏政权对于外戚们是恩威并施的,并且有意地进行严格控制。外戚要想力量很强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曹魏立低贱者为后的做法毕竟是一定形势下的权宜之计,有悖于封建礼法,为正统所不容,封建统治者都希望通过与豪门大族的联姻进而巩固政权,而后来的两晋南北朝的后妃大都出身于豪门世族,正是这种体现。因此曹魏这种册立皇后政策是只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不会长久相沿。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恩虎.中国封建社会后妃来源探析[J].社会科学,1998,4.

[3][4][5][7][8]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黄清敏.曹魏政权的以贱立后观[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