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化,旅游发展的新态势

2014-11-24 12:55陈国忠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业空间

从我国将旅游业定位于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开始,到2013年10月1日《旅游法》正式实施,再到今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旅游业发展已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一个不争的事实也已凸显:传统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旅游市场的广泛诉求和各种新型业态的不断涌现,从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模式分析,全域化是旅游发展的新趋向。

传统旅游业局限于景区、度假区、酒店以及旅行社等,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或局域性,旅游产业要素也在固定空间中成长,产业融合和旅游行为模式常被固化,早期的旅游统计和产业分类也仅把饭店业、旅行社业作为旅游业的基本范畴。 “域”在汉语中指具有一定范围的空间,而全域化的概念,就打破旧有的局限性,为旅游业发展提出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业域范围。

首先,全域化体现出旅游产业发展空间的无限制性。从景区旅游到城市旅游,从度假区旅游到乡村旅游,旅游的空间界限已经不再局限于景区范畴和划定游览空间,也不仅局限于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休闲、度假、养生、研修、康体、养老等多业态模式填充了新的旅游空间,旅游消费模式在泛化,旅游业态模式在平面化,传统的产业定位和管理方式已经难以覆盖真正的旅游业。

其次,全域化体现出旅游产业本身发展的横向融合性。国务院文件要求“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说明旅游的发展已经不仅是自身的发展,而是要体现出动力功能和融合作用,旅游产业的横向融合性体现在对第一产业的提升整合、对第二产业的优化延伸和对第三产业的广泛带动。目前多地在谋划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在新兴产业的层面,而且定位到促进城市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许多地方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改善城市品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优化生态环境,实践已经收到显著效果。

再者,全域化体现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全时域性。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和营销手段已经落伍,把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体验空间和思想空间相结合,实现旅游体验方式和个性订购式消费。传统的文化旅游需要游客亲身到达,在导游的讲解和引导下体验,而现代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遥远空间可即时显示在面前,身临其境的数字化空间带给游客多种文化和游历体验。同样,旅游需求的广泛性也打破了传统季节性供求模式,近几年北方冬季旅游和热带避寒旅游兴旺说明旅游产品需求的常态化,所以旅游供给也必须改变淡旺季思维,满足消费需求形成的市场永远都会处于旺季。

国务院文件已经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旅游业全域化发展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

(作者简介:陈国忠,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兼任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业空间
空间是什么?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创享空间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