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花开红艳艳

2014-11-25 06:45陈稠彪
当代贵州 2014年29期
关键词:刺梨黔南州贵州省

陈稠彪

刺梨,又名缫丝花,属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非藤本落叶小灌木。刺梨花呈粉红色,花径6厘米左右;果实成熟时呈金黄色,形似皇冠,单果重10~20克;果面着生小刺、果内着生种子。

刺梨在我国西南地区有自然分布,但更偏爱贵州的山山水水。人类对刺梨的文字描述最早出现在300多年前的《黔书》,之后的《滇黔纪游》、《贵州通志》、《本草纲目拾遗》等对刺梨均有记载。刺梨的果实可直接食用,也可作为食品原料;刺梨的花、叶、果、籽、根均可入药,堪称是大自然赐予贵州人民的珍宝。

依托研究

刺梨产业不断前行

中国近代刺梨研究始于贵州。

上世纪40年代,原国立贵州农工学院院长、著名生化营养学家罗登义教授,贵阳医学院王成发教授,国民党陆军营养研究所万昕教授等著名学者开启了刺梨科学研究的先河。他们分别对贵州野生刺梨果实的营养成分及利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贵州现代刺梨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研究中发现,每百克刺梨鲜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有2435毫克之多,高于所有果蔬。得出这一结果后,这些专家学者积极呼吁当时处于国难时期的抗日将士和民众,可通过食用野生刺梨以补充营养和维生素C的不足。英国著名的生物化学与汉学家李约瑟在所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介绍了罗登义教授对刺梨的研究成果,并将刺梨称为“中国登义果”。

新中国成立后,在罗登义教授的主持指导下,我国的刺梨种植、加工技术研究工作进入一个全面、深入的新时期。

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原贵州农学院、贵州省轻工研究所、贵州省植物园、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围绕贵州野生刺梨资源、刺梨的营养和疗效成分,对刺梨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展了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上世纪 90年代至今,贵州大学和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直坚持对刺梨的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樊卫国教授带领其科研团队对刺梨的成分及利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选育出我国仅有的4个可供栽培的刺梨优良品种,并创建了刺梨人工繁育和优质高产栽培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在贵州及国内其他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丹索亚、龙港、黔宝、奇昂、老来福、山珍宝、天赐力、绿原、华南理工、都匀优佳佳、贵定高原、山里敏子等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刺梨果脯、饮料、果酒、美容护肤品、保健品、药品等30余个产品在贵州相继问市,产品远销国内外。

食药同源

“三王之果”成就富民梦

刺梨不仅是天然优质水果,同时还是珍贵的天然药用植物资源。

原贵州农学院、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等院校的专家研究证实,刺梨对增强人体免疫力和睡眠的作用极其显著,对预防和治疗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高血脂症及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重金属中毒症、缺铁性贫血症、痢疾和多种炎症有显著的效果。刺梨已被收入2003年《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标志其药物属性已被国家认定,医药开发价值巨大。

刺梨果实中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多糖、黄酮类化合物、β-谷甾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钙、铁、锌等营养元素和丰富的优质膳食纤维。每100克贵州刺梨鲜果含维生素C达2500毫克、维生素P达5900毫克左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单位高达8000以上,均居目前已知果蔬之首;刺梨维生素C的含量是鲜枣、沙棘的3倍以上,是猕猴桃的10倍以上,是苹果的400倍以上,因而享有“三王之果”和“维C之王”的美誉。

此外,每株成型刺梨有花500余朵,刺梨花粉中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及矿物质更加丰富,且花期长达两个多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和旅游观赏植物。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反应还不够强烈和迫切,刺梨种植难以推广,刺梨产品开发缺乏动力,贵州省刺梨产业走过了起起落落的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随着刺梨种植面积的增加、刺梨加工工艺的提升、产品类型的丰富和消费需求的提高,全省刺梨产业又再次在黔南州等地悄然兴起。

黔南州龙里县于2000年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在谷脚镇茶香村种植了近万亩刺梨,近十年来该村160多户人家人均来自刺梨的收入在每年万元以上,以前村民住的都是土墙房,现在家家都住上了楼房,不少农户还买了汽车,刺梨造就了致富一方百姓的传奇,为山区实现同步小康探索出一条值得借鉴的路径。茶香村也因此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被贵州省林业厅授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

发挥优势

做足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2011年秋,黔南州林业局在以产业化理念推动现代林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围绕刺梨资源开发立题调研,于2012年向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刺梨产业,做好“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的专题报告,并在《贵州内参》上全文刊发。

黔南州委、州政府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刺梨产业发展的意见》,并把刺梨产业列为州级层面推动的“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全力打造,《意见》明确到2017年全州新增刺梨种植面积50万亩、建成刺梨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4个、刺梨加工产业园区3个,实现刺梨产业综合产值55亿元以上 。黔南州“努力成为贵州乃至全国刺梨产业发展领跑者”的战略号角再次引爆了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辐射带动六盘水、毕节等地把刺梨作为喀斯特山区同步小康、助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加速发展。

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省发改委、扶贫办、财政厅、科技厅、质监局等部门的支持下,短短三年间,仅黔南州就新增刺梨面积30多万亩,成为全国人工种植刺梨面积最大的地区,黔南州林业部门制定了刺梨育苗、栽培地方标准,黔南州“龙里刺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龙里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刺梨之乡”,被贵州省林业厅授予“贵州省经济林(刺梨)基地建设示范县”;“龙里茶香刺梨产业园区”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林业类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国贵州·龙里茶香十里刺梨沟赏花(品果)节”已形成独特品牌;黔南刺梨加工重点企业发展到13家,年鲜果加工能力达到10余万吨,占据全省加工能力的半壁江山;“贵州省刺梨学会”以黔南作为内核应运而生,搭建起刺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管理营销、学术交流的平台。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年来,《中国林业》、香港《大公报》、《当代贵州》等诸多媒体高度关注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黔南州林业局注册的《中国刺梨》官方网站点击率也不断攀升,刺梨的公众认知度和刺梨产业的业界影响力大幅提升。

顶层给力

刺梨花映红黔山秀水

更令人充满信心的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刺梨产业作为一个具有贵州文化符号,能与生态建设、同步小康、生态旅游等密切结合的山地特色产业来培育。

按照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的指示,在副省长刘远坤的主持下,省发改委、省林业厅编制完成了《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规划》、省科技厅编制了《贵州省刺梨产业技术路线图》。

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使刺梨产业成为贵州新兴生态产业的构想正在成为现实,刺梨产业也一定会成为贵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寄语和贵州坚守好保护与发展两条底线的重大举措。 我们深信,贵州刺梨之花一定会映红黔山秀水,刺梨也定将成为贵州献给人类健康生活的珍贵礼物。(作者系贵州省刺梨学会副会长,黔南州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刺梨黔南州贵州省
春日花田映红颜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