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来时路,难忘『第一次』

2014-11-25 09:18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4年11期
关键词:江南水乡补题敬老院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提示和要求作文。(50分)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受挫,第一次帮助他人,第一次独自远行,第一次登台讲话……

你亲身经历的“第一次”,一定给你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深刻的感悟,请以“第一次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作文命题承接了上几年命题的思路,仍采用半命题作文设置考查。命题为材料式半命题作文。材料罗列了人的一生中的许多个“第一次”,目的是引领和提示。命题由此引出,要求写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写“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深刻的感悟”的“第一次”。命题意旨很明显是要求考生回眸成长过程,汲取成长中的正能量,更好地走好以后的路。这个题目不设置审题障碍,也比较老套,但贴近生活,每个考生都有经历,都有生活,但要写出新意,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材要新,有个性。人生的第一次很多,我们生活做事,都是从第一次经历而来的。但并不是每一个“第一次”都能入文,这就需要考生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寻找个性的、“给你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深刻的感悟”的“第一次”来写,才能引起阅卷者的注意。

二、感悟要深,有哲理。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出这第一次必须是“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深刻的感悟”,“难忘的记忆”需要用细节加以表现;而“深刻的感悟”则需要用议论或抒情,对“难忘的记忆”进行深化和升华,使事件上升到认识层面,这就需要考生在叙述之后,一定要进行议论或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并借以表达自己的心志,揭示生活的道理,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点所在。

三、写作用技,显匠心。考试作文,一定要用智,用技,让阅卷者能感受你的匠心,对你的作品刮目相待。如补题一定不能简单两个字,如“第一次获奖”,很明显就不如“第一次体验‘尖峰时刻”吸引人。再譬如开头结尾要扣题,要包装;行文或巧设悬念,或欲扬先抑,或标题连缀,或反弹琵琶,等等,都能使文章尺水兴澜,避免平铺直叙。另外考场作文语言流畅有文采,字迹清晰无涂抹,也都是赢得高分的关键。

第一次来到江南水乡

日照考生

转回头看见你的笑颜,心事全都被你发现,梦里的水乡啊,就在我的眼前。

——张瑶《梦里水乡》

我虽不是江南的温婉女子,却向往那多情的醉花烟雨,向往那西子湖畔的青青石桥,向往那素手执伞的倾城仕女和雷峰塔下动人的千年之恋。怀着这些美好的向往,我第一次来到了江南水乡。

第一次来到江南,最难忘的是江南的烟雨。江南的雨不似北方,春雨贵如油,夏雨落倾池。这里的雨不紧不慢,疏密相间,只是缠绵而朦胧,像母亲的手一般轻柔,又像是诉说着婉丽的传说。细雨纷纷中我执着一把染花的油伞来到一座古老的桥边,欣赏着雨中的江南。

朦胧细雨,乌蓬船载着行人在河中依然咿呀咿呀徜徉;岸边,那如烟的柳丝,在清风细雨中微微地扭动着柔软的腰肢,任凭雨水的沐浴。凸起的屋檐,雨水顺着古朴青黑的瓦当,叮咚落下,不时在青石板上溅起几朵美妙的水花,轻灵,清灵。不知是雨的清冽洗涤了我的心灵,还是那黑瓦白墙的明丽,眼中的一切都变得纯净、多情。

桥边的人家种了几丛芭蕉,为这空濛景色增添了几分旖旎,旁边的桐花已铺落满地。岁岁年年花相似,不知那关押在雷峰塔下的千年痴情女子,是否也曾伫立在这桥边,在蒙蒙细雨中不悔地等待良人的归来?江南的雨总是朦胧又多情。

雨碎江南,西子湖畔上,琴操梦碎于此。她的眼泪湿润西子湖畔。毕竟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太守,一个却是身份卑微的艺妓,他们之间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江南桥,隔着茫茫烟雨,我仿佛看到琴操者那双含泪的双眸。情断江南,雨落心头,江南的雨又总是无情。

江南雨造就了江南河,这里的水最懂人的心。它给姑娘如花的面容,少年丰俊的身姿。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从此琴瑟和鸣,相伴一生。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喜欢江南,喜欢江南风景的古朴,喜欢江南的小桥流水的静谧,更该是喜欢江南的水吧,因为江南水是多情的,它会为每一个到这里的人洗去风尘,洗去疲惫,洗去心灵的创伤和落寞,让他们有勇气和信心继续走下去。

第一次来到江南虽然只有短短几天,可这里的记忆将永不会磨灭。哎,什么时候我能再来这醉人的江南?

一、补题新颖,个性十足。考生抛开命题提示,独辟蹊径,以“到江南水乡去”补题,将“第一次”的感悟和体验引入对江南美景的回忆之中,补题新颖别致,个性十足,十分有心智。

二、线索清晰,意境空灵。整个作品以“执着一把染花的油伞来到一座古老的桥边,欣赏着雨中的江南”为线索,抓住江南水乡特有的景物,如黑瓦白墙、小桥流水等,依次展现了江南水乡雨中风景,意境优美空灵,富有文化特色和底蕴。

第一次做志愿者

日照考生

倘若善心汇满天下,则何患这严酷的寒冬?

——题记

同其他孩子一样,我生下来就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可是我总是不满足,抱怨父母给予的关爱不够。直到那一次志愿者活动,我才明白原来世上有这么多的人需要关爱。

那是一个寒冬腊月,我清楚地记得那年的雪下的好大。

快到年关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个“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出于热心,我报名参加了。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我既感觉好奇,又感觉好玩。没有横幅,也没有预期中的摄像机,我们只是各自拿着些简单的工具、怀着颗爱心便低调的来到了敬老院。

刚到门口,就发现老人们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敬老院并不大,几排简陋的房子,院落里布置了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械,有几棵冬青、松柏随意地吐着绿。整个院落简单古朴,亦如那饱经沧桑的老人。

简单的嘘寒问暖之后,我们便开始行动了——有的人清扫院内的积雪,有的人在贴福字,还有的人在和老人聊天……寂静的小院瞬间热闹起来,快乐写满了那一张张沧桑的脸,也温暖了这个多雪的冬天。endprint

我的任务是陪老人唠嗑,第一次和完全陌生的人说话,我心里还真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

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笔直地坐在轮椅上,虽然苍老,但精神依然矍铄。一身早已褪了色的军装整齐干净,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打理的。只不过他的右裤腿打了个结,显然,是什么事让他失去了这条腿。

我朝老人走了过去。交谈是开心的,也是温馨的。老人很健谈,他说,当年的他也和我们一样,充满热情,血气方刚,他参加过解放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他丢了一条腿,但他不后悔。他还说,一个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应该心怀他人,或是为百姓,或是为国家,要懂得付出与奉献,这样才能不枉活一生,才不愧为一个大写的“人”字。

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一个下午的志愿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回家后我一直在思考着老人说的那些话。是的,付出与收获、奉献与回报总是相辅相成的。老人付出了,他们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今天我们付出了,同样,也收获了幸福和快乐的记忆。

记得南北朝时期学者萧纲有言:“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是的,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我就收获满满。以后,我要多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

不是吗?倘若善在心,倘若爱在行,那严酷的寒冬又有何患!

一、立意新颖,凸显心志。考生以“做志愿者”补题,有别于一般的考生,展现了自己的心志和追求,凸显了其责任意识和公德心,第一时间便能抓住阅卷者的视线,赢得他们内心的喝彩。

二、环境烘托,感悟真挚。整个作品考生将志愿服务活动设置在一个大雪后的敬老院,敬老院简单但却古朴,并着重写耐寒的“冬青”和“松柏”,预示着再冷的天气,只要有善意,也会温暖,而“冬青”和“松柏”,则象征着老人,展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这些环境描写,增添文采,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山东省日照市2014年共有考生2万名,满分卷计18篇。大部分学生能够把握文题的基本特征,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但考生作文也反映出如下突出问题:

1.选材的低幼化倾向明显

许多考生写作时缺乏思考和训练,选材随意化、低幼化甚至消极化倾向非常明显。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学”等,还有的考生写“第一次恋爱”、“第一次打架”、“第一次偷东西”。可见其生活积累之贫乏,学习态度之轻浮。

2.叙述方式单一,缺少必要的技巧

虽然多数考生掌握了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但没有掌握必要的叙述技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考生运用了顺序的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地记叙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鲜有考生能够恰当地运用倒叙、插叙、铺垫、伏笔等叙述技巧,从而导致考生作文平铺直叙,出现了大量流水账式的作文,更谈不上有曲折跌宕的艺术效果。

3.重叙述轻描写抒情,作文形象性不强

大多数考生作文重叙述,轻描写,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对自然、社会环境的再现,都缺乏描写意识,尤其不能够在细节描写中表现出人物形象的特征或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细节描写的文章缺乏生命力,没有形象生动的描写让阅卷教师阅读时感觉到如同嚼蜡。

4.人文素养不够,文章缺乏厚重感

对于一些高水平的考生,我们期待着他们能够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作文中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厚重感,如记叙文写作中尝试创设一些文学意境。引用一些名人诗句,化用一些经典名篇等,表达一些独到的深刻的见解,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作文实在是少之又少。

5.关于题(后)记式和小标题

相当数量的考生乱用题记或小标题。不明白题记的特点和作用,只注意了题记存在的形式,表意没有意蕴;一篇600字的短文,人为地分成几个大部分,并用小标题区分开来,既在内容上没有关联,又使作文显得支离破碎。endprint

猜你喜欢
江南水乡补题敬老院
老人摔伤未告知家属 养老院担责
梦里的水乡
敬老院的微笑
“补”出一片精彩来
“补”出一片精彩来
好春光
汪曾祺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之美
例谈半命题作文如何补题
火场救人
左手右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