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中求乐与乐中至爱

2014-11-25 03:36余雁飞
教育 2014年30期
关键词:爱学善学动脑

余雁飞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培养兴趣为先导,以发展技能为目的。”这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则更是强调“教学做合一”。因此,在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乐学、善学、爱学,各种感官都参与学习活动,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宽,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让学生“动”起来——乐学

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研究表明,让学生在动中学,能够很快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兴奋,激发快乐的情绪,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动”中得到审美快感,在欢悦气氛中得到感情升华,在兴致勃勃中进行学习。为此,在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遵循教材和学生特点,选择“动”点,设计“动”法,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动手拆、装、剪、拼;动脑想、猜、算、分析、归纳;动笔写、描;表演、比赛、游戏。

例如:低年级的活动课《认识图形》,这节课一开始,让学生拿出已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学具;然后让学生观察老师出示的大公鸡图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再有次序的找出来;最后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学具,展开想象拼出美丽的图形。整节课学生都处于动手、动脑、动口的协调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乐学,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使学生在动中促进思维,在玩中增长智慧,学习内容自然就会在有趣的体验中被牢牢记住。

让学生找规律——善学

“善学”是“乐学”的深层表现,是内在的、深入的,这种“乐学”往往是在学生尝到甜头之后,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这才是真正的乐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找知识的规律,找学法的规律,才能使兴趣之门大开,逐步养成爱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创造性,使之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善学。

因此在活动课教学活动中,笔者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开启创造的门扉,养成不以现成知识为满足,培养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品质。

例如:在讲了长方体后,让学生用2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有几种摆法?每种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让学生边摆,边思考,边讨论,可摆成:

①长24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

②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

③长8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

一共有18种摆法。

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加深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了解了相对面、相对棱的关系,而且在长方体形状变化过程中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是相对的,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促学生情感发生——爱学

“爱学”只能在“乐学”“善学”的基础上升华达到,若没有精心组织的“乐学”,不经过教师指导的“善学”,“爱学”是不可能达到的。

要想使学生达到“爱学”,要做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教师的情感是最突出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由衷的关怀,这才是教育的血和肉,有了密切的师生关系,才有融洽的教学气氛和动人的教学情境。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有情感,还得富有时代气息,在童趣中切入,在开放的操作中感悟,在生活化的练习中巩固……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才能更加“爱学”。例如:学完利息后,设计这样一个活动训练课,即存取钱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仅更加明白了本金、利息、利息税、税后利息的含义,而且通过数学知识生活化,从中学到了如何存取钱这一常识。

总之,在数学活动课教学实践中,用“动的方法”,贯彻“乐的原则”,达到“爱的目的”,切实有效的把“乐学、善学、爱学”相互结合起来,运用到教学实践,从而使学生求知欲得到加强,潜质得到全方位的开发,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城区四小)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学善学动脑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小学英语学生的“爱学”和老师的“乐教”
肯动脑就会成功
教育就是爱的传播
太极拳之“善学”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
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