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审美体验例谈

2014-11-25 11:50李俊华
教育 2014年30期
关键词:童话月亮幼儿园

李俊华

童话是儿童的天然精神食粮,儿童天生喜欢听童话故事,童话所具备的幻想、快乐等精神是儿童钟爱的根本原因。童话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策略,然而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童话更多的是被当作语言教育、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的工具,而其文学性、审美性总是被忽视。学前教育应提倡的是社会、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相互渗透,共同提高。所以,童话阅读教学已经不再是独立授课的内容了,而成为了主题活动的辅助教学手段。

案例一:中班语言活动设计

下面通过具体案例来看童话在幼儿园教学中究竟是怎样应用的?这是由笔者所在幼儿园中一班教师组织的一个语言活动,采用北京师范大学王月媛主编的幼儿园教材。

案例一:《月亮姑娘做衣裳——中班语言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①参与中秋活动,接触中国民俗;

②体验与人分享一起过节的快乐;

③掌握月亮的变化过程;

④能够复述故事。

活动过程:

①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重点掌握“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

②打开故事彩图,为儿童讲述故事,让儿童边看彩图边听故事;

③对儿童提问:故事中有哪些角色?月亮姑娘每天都是怎样变化的?

④教师复述故事,鼓励儿童以角色的身份讲故事中的对话;

⑤教师请儿童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熟练掌握故事各个角色的对话;

⑥画出月亮的变化。

作为一篇科学童话,《月亮姑娘做衣裳》向小朋友传授了月圆月满月亮盈亏的科学常识。但科学童话也是文学作品,也具有审美情趣、愉悦欣赏的功能。

但是,这里我们看到,整篇教学设计都没有把审美功能列入教学范围。我们来看看童话中的描述:“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喜欢童话的孩子们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月亮的美丽神态。“过了五天,月亮姑娘来取衣裳了,衣服可真漂亮,可是太小了,扣子怎么也扣不上。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衣服只好重做了。”月亮姑娘的身材总在变化,裁缝师傅怎么也量不准尺寸。这让儿童产生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悄悄的露面。”让孩子们有一种轻松和释然的感觉,“噢!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么美的语言,有动态,有画面,这就是童话的魅力所在。这些,在实际教学中被忽视了。

案例二:大班语言活动设计

下面,再来看另一个案例,这是笔者所在幼儿园大三班韩老师组织的语言活动,采用的仍是北师大王月媛主编的幼儿园教材。

案例二:《冰孩子——大班语言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①学习复述故事;

②了解冰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冬季的自然美;

③知道要做诚实的孩子。

活动过程:

①听教师讲故事;

②教师提问儿童思考:你们喜欢冰孩子吗?冰孩子怎么样?你见过哪里有冰孩子?

③利用“冰孩子”制作玩具好吗?师生一起制作冰花;

④儿童复述故事,明白道理“要做诚实的孩子”。

从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目标中,我们看到除了对科学道理的要求,也有一点情感的渗透,即要使儿童体会到制作的快乐。只是活动过程有些单一,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情感教育的痕迹,没有体味作品的画面美、语言美,没有提及作品中美好的想象。如果在活动中多加些情感方面的教育,多体会美好的想象,使儿童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体验快乐的感受就更好了。

童话审美体验

被忽视的童话审美体验,如何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首先,教师应该在认识上有所提高,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童话教学中,儿童听过童话后,可能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也许会忍不住说出自己的想想,这个想象也许十分不可思议,也许十分离谱,但无论如何,教师都一定不要否定。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童话开头提供的线索,鼓励儿童展开想象,继续编构故事。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改编和创造。在幼儿园中,许多游戏都是以童话内容和情节为素材的,教师可以选一些适合开发儿童大脑的游戏,通过游戏来把儿童带入到美好的童话世界中,让儿童感受到那种美。

最后,能否让儿童从童话这个美丽世界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是童话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标志。教师应该通过优美的语言、美好的绘画和音乐背景引导儿童进入奇妙的童话境界。

总之,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儿童对童话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儿童体验通话中的美,让儿童在教学中体验,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情感涵养和精神成长的需要。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实验幼儿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童话月亮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