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与长城

2014-11-26 04:36孙琳
辽河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孟姜女长城

孙琳

作者简介

孙 琳 国家二级作家,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刘强东·我的青春不迷茫》、文集、诗歌集三部,创作、发表文学作品三百多万字。

陌生人温暖我一辈子

站在燕山山脉巍峨蜿蜒的小河口长城的石阶上,我长久地把目光放置到西沟长城上那个叫“媳妇楼”的敌楼上。

面对伫立在苍山如海、峦嶂重迭上的雄伟的长城遗迹;面对亭亭玉立在长城上那栉次鳞比、参差错落、高耸入云、峭然林立的敌楼和烽火台群中的“媳妇楼”;面对镌刻在敌楼前后门楣上的,由蓟镇总兵戚继光在通令嘉奖镇守此楼的女兵时,亲自挥毫书写的“忠义报国”四个大字;面对着敌楼上,具有女性特征的各式浮雕、花纹、图案的精美曲线,高超的技法,那令人感动不已的历史遗迹,让世人叹为观止。不得不让我去思索女人在长城的建筑和戍守中,究竟有怎样的付出?究竟有多少悲欢离合?她们在长城文化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呢?

此刻,我的思绪万千。

说起万里长城,人们立即就会想到那风萧萧马嘶嘶的古战场上厮杀的场面;自然会想到男人们立马横刀厮杀的情景。

传统的观点认为,那是英雄们鏖战和喋血的地方,素与彪悍威猛的男人相连,素与边塞、战争、粗犷、阳刚紧密连接。

势若游龙、气势磅礴、雄伟的万里长城,是雄性的象征。

那一面面灰色的墙,一块块灰色的砖,一阶阶灰色的石阶,涂抹着长城怎样的烽火岁月?我看到,那坚硬的岁月残片上,铭记着苍远的历史和志薄云天的热血男儿含辛茹苦、戍守边城的英雄故事,书写着一曲曲史书不能言及的悲壮喋血的故事。

那么,在感受雄姿凛凛的男人们厮杀喋血的长城古战场的雄浑、凄婉与苍凉的时候,在曾弥漫着极其惨烈的长城古战场硝烟的历史长河中,在千万男人的阳刚和伟大牺牲的后面,千千万万的女人用她们的痛苦和泪水,为古长城的建筑和戍守,默默地做着鲜为人知的奉献。正是从这一点着眼,在我们呕歌民族精神的伟大的时候,决不可忘记,在长城文化中,女性的牺牲精神,同样是伟大的!可歌可泣的!

我望着那个在血色残阳中屹立的叫“媳妇楼”的敌楼,竟然隐隐约约地听到了那久远的历史中,女人在长城的建筑和戍守中,悲哀、怨恨和痛苦哭泣声,以及她们在烽火狼烟中的坚韧和刚强的呐喊声。

此刻,那一个个与长城、与战争相牵连的女人,竟悄然打开那段尘封的历史,寂静而鲜活地伫立在我的面前。

于是,我穿越了千年的烟霭,去寻觅跨越时空的那份凄美。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女人伴随着万里长城,在战争、厮杀、戍边、守城中,与她们的父兄、夫和子一起,带着美丽和隽永的韵味,不动声色地在中国人的心中流传着不朽的传说。

长城文化离不开女人。就像人类的文明进步离不开女人一样。

我静卧在陡峭如林的万峰之上如游龙般的长城上,看到了她们坚韧的身影,以及她们惨烈的命运。

孟姜女的思想力量

孟姜女的传说,在长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是历史上战争中闺中怨妇思念修筑、戍边长城的丈夫的典型代表。

二千多年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战争不止,怨妇无数。在刀光剑影中,无数将士在修筑和镇守边关中,驰骋沙场,埋戟荒漠。他们的母亲、妻子、姐妹在思念远征亲人的哀怨中,焦急、盼望、痛苦地存活。李白的《子夜吴歌》就把闺妇思念远征亲人的哀怨,表达得淋漓尽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清代顾炎武的《塞下曲》更是催人泪下:“赵信城边雪化尘,纥干山下雀呼春。即今三月莺花满,长作江南梦里人。”

诗中所描绘的妻子在暮春三月,思念远征死去的丈夫,而其丈夫的形象却永远地只能出现在梦中了。这种万千遗恨,哀婉的思绪,怎能不叫人肝肠寸断,心伤黯然,拼得眼中无尽泪,共水长流?

那份凄情哀恨,那份壮怀激烈,怎能不在中国特有的长城雄风中流动千年?怎能不带着凄美的伤痛和绝望的期盼,伴着中华民族象征的长城的巍然屹立,在中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百年?

孟姜女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在人们口传心授中产生,并流传了千百年,传递着穿透历史的精神力量、思想力量和情感力量。

它证实了女人与长城的血肉联系。

历史像风一样从时间和空间中穿过。为什么许多在古战场上撕杀鏖战的将士们的英雄故事,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被历史的烟云所淹没?而一个千里寻夫的弱女子的故事,却以烟波浩淼的气势,流传千古,拨动和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为什么那带血的文字,常常戳痛我的眼帘,周身颤抖后,心灵也常常被苦痛撕扯得支离破碎?那沉甸甸的思绪里,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梦魂牵绕。

在写作理论上,悲剧的流传,要比喜剧更有生命力。孟姜女惨烈的命运,和她代表着无数戍边守长城将士家属的特殊地位,使她的故事得以流传甚广。

我相信,不论是谁,只要他或她站在长城脚下,或攀爬在长城的石阶上,都会在心里想起孟姜女。我的每一次登临长城,同行的伙伴,都会面对着沐浴着朝阳或晚霞失去了往日威风的古长城,面对着那弹痕累累、满目创痍的断壁残垣,望着丛生在残破墙体和垛口上的荒草及飘零的落叶,谈起孟姜女哭倒八百里长城的故事,这千百年来的传说,让我们感慨万千。那蜿蜒在黛青色的峦嶂之上的被风雨侵蚀的城墙、敌楼和烽火台,犹如蛟龙腾飞,好像孟姜女就站在其上,遥望远方,她在翘盼她的夫君归来么?

孟姜女与巍峨蜿蜒的长城同在,并且永恒!

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营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形。汉·刘向《烈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姜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可见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名为孟姜女和范杞良。

这就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的出生就带有传奇色彩。

相传秦时,孟老汉与姜老汉为邻,孟老汉种了一株葫芦,葫芦长大后,爬过隔墙,竟在姜老汉那边结了个硕大的葫芦。葫芦成熟后,孟、姜两位老汉将其切开,里面竟然蹦出来一个白胖的女娃娃,非常的可爱,孟姜两家决定,女孩属于两家,名字就叫“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强征大量的民夫在崇山峻岭之间,筑成了一道绵延万里的长城,并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女长成了亭亭立的美人。孟、姜两家老人用心为她择选了一位夫婿叫范杞梁。新婚之夜,范杞梁被衙役抓去做了修筑长城的民夫。

丈夫被抓走后,孟姜女茶饭不思,悲痛万分。她就像无法停止呼吸一样无法停止思念。她无限孤独地想念着远方的丈夫,在无限落寞中,深情地盼着丈夫的归来。她的思念与春光流转,她的幽梦纠结着难解的幽思,丝丝缕缕地纠结成茧,驻留在她的心中,深藏着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月光照着她远望的双眸,孤独无依的感情日夜不停地折磨着她,让她满怀凄惨,悲愤交加。思虑太过,她困倦睡去,寂寞而卧,却看见丈夫范杞梁身染重病,在那里背着沉重的大石头,监工手持皮鞭不断地抽打他。

梦中惊醒,孟姜女不禁失声痛哭。幽梦催燃了她思念丈夫的火焰,她隔着迢迢的山水盼望着丈夫,这火焰越燃越旺。

她决定去找丈夫,为他送去御寒的衣裳。

忙起身,她边擦眼泪边把给丈夫做的棉衣打成包裹。然后,穿上青衣素裙,拿着黄布雨伞,辞别了老人,一步一回头地含泪踏上了寻夫之路。她怀着难言的心思,忍饥受冻,不顾疲劳,一往情深地匆匆赶路。

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

天色将晚,风沙迷面。孟姜女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何去何从?她歧路徘徊,忧心如焚。失落就像一座山在头顶上轰然坍塌。

忽然,一只乌鸦掠空而过,去而复返,连叫三声,向北飞去。她心中惊讶,莫非乌鸦前来引路?

抬头望见月光如霜,杞梁啊,你在哪里?她的呼唤,随风飘向飞雪的北方。

她坚定地跟着乌鸦朝北走去。

她终于看见前面高低起伏的远山中,点点火把闪闪烁烁,与天上的繁星遥相辉映,刺骨的北风吹过来的是忽高忽地的阵阵吆喝声和打夯声。她欣喜地说,终于到了。

天亮了,她才知道,这里,就是丈夫修筑长城的山海关。远山近岭的长城,如一条巨蟒飞龙,蜿蜒绵长,一眼望不到头。孟姜女见人就问,“我的丈夫范杞梁在哪里?”

二天过去了,仍寻不到丈夫的踪影,她伤心地坐在城墙下哭泣。她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她没喊过苦,没掉过眼泪。可到了丈夫做工的地方,仍然是人影不见,她怎能不伤心呢?

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甚西风吹梦无踪,人去难逢。她的心一阵疼痛。一队民工走过来,她急忙起身问:“你们这里有个叫范杞梁的人吗?”

一个年老的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是从江南松江府来的。”

孟姜女喜出望外,连忙再问:“他人在哪里呢?”

民工黯然地说:“他已经死了,尸首就填在那边的城脚了!”

猛然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得有一座山,在她的头顶轰然坍塌。她扑到那个掩埋丈夫的城墙脚下,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心痛无比,她的泪花伴着梦魂飘。天地为之动容。雾霭绵绵,沉沉欲坠。突然,风狂雪骤,海啸山动,只听“哗啦”一声,一段城墙轰然倒塌,露出来范杞梁的尸首,孟姜女扑上去,眼泪成串地落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心爱的丈夫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她的哭声太过凄惨,城墙一段段地崩塌,竟然倒了八百里。

这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她哭倒了八百里长城,那时传说里的夸张。但是,战争给闺中怨妇带来的苦难和哀怨,又何止是坍塌八百里长城所能承担的?这个故事中,蕴涵着劳动人民对战争的指责和反对战争的思想,曾引起无数代劳动人民的共鸣。这是它流传千古的思想力量。孟江女已与民族抵御外辱的象征——长城融为一体,她为英雄的史诗添抹了一笔凄美的带有波波贞洁、浩浩清气的图景。人们怎能不与她血脉相连的那份美丽隽永的韵味共颤?透过千古的云烟,怅望沧海桑田,那巍巍的古长城上,在某个夜晚点燃的烽火,穿越秦、汉、元、明、清,照亮了民族不屈的魂灵。

距山海关三十华里的渤海碧浪中,屹立着一块大石,人们称之为碣石,当地人又称“孟姜女坟”,也有人叫“望夫石”。离此不远处,矗立着一座孟姜女庙,庙中,孟姜女塑像的两边有一幅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浩浩帝业,盈盈粉泪,如今都已被潮水所淹没。两千多年,百代潮升潮落,万历雷霆电火。说尽秦时明月、汉时宫邸,高秋雁过的那一行行怨字,用血泪和烽火,揭示着中华民族古老的传说故事。功过如何评说?

一位词人在《满江红·再访第一关》下半阙这样写道:“秦皇武,姜女怨,说功过,理还乱。道长城旧事,壮哉余撼。但志驱胡三万里。一墙做史明如鉴。志何酬?仰面对关山,情无限。”

孟江女哭长城的故事,让多少代人怆然泪下。

历史上,对长城的建筑一直有“功”、“过”之说。有的人尽说长城如何伟大,歌颂长城在历史上抵御外辱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张明敏在《我的中国心》这首歌里,就倾情唱到:“黄山黄河,长江长城……”据说,宇航员飞上太空后,朝地球上看,地面上的建筑只能看到长城。长城无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建筑,颇俱匠心,十分罕见。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古代科学的军事防御的奇作,举世无双。但,也有人认为,修筑万里长城,劳民伤财,它的每块砖,都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生命砌筑而成的。造成了无数个和孟江女一样的怨妇的悲剧。甚至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有功,不惜血本修筑长城分隔民族却罪不可赦。

这样的争论,不是本文叙述的主题,我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古之幽情,剪不断理还乱,梦魂牵绕的,只是女人与长城的关系。

当我要写这篇散文的时候,朋友还说,你是想歌颂修筑长城的功绩,还是贬其过?

对于长城这样的军事防御的古建筑,应该辨证的看待。秦始皇强征硬掠农民工,用他们的血汗和生命来修筑长城,造成了无数家庭的破碎和无数怨妇的哀痛,从而产生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这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反抗的结果,正是这样古老文明,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从抵御外辱维护民族的利益的角度,却是应该大歌特歌。修筑长城也是为了孟姜女等劳动人民安乐于自己的家园的整体利益,牺牲小家为大家,难道不是各朝各代人民保卫家园的共同愿望吗?

长城,是中华民族反对战争,保卫家园的杰作。孟姜女们的利益与长城的伟大意义,应该是一致的,相融相通的。

长城的砖石上无不镌刻上了孟姜女的名字。

巍巍长城,雄关虎踞。鏖战的硝烟,泣鬼神,惊天地。引无数英雄喋血河山,浩气凌轩;无数孟姜女,遗恨绵绵,怅怨潸潸。

孟姜女与长城一起永恒。

陈圆圆与山海关

在长城的古历史文化中,还有一位女人与其紧密相连。

说起长城,人们除了想起孟姜女外,还会想起一个非同小可的女人,这个人让吴三桂“冲冠一怒”,结束了大明王朝的统治,导致李自成兵败一片石,满人轻而易举地入主中原,建立了清王朝。

她就是陈圆圆。

美丽、柔弱的女子陈圆圆,做梦也不会想到,她的存在会影响历史的进程;会加速一个王朝的灭亡,促进另一个王朝的建立;会让大明王朝的徐达大将建立的山海关城池,和后来的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个朝代,历时二百多年的光阴,建筑得固若金汤如虎踞龙盘般的海陆咽喉山海关,竟成了清王朝入主中原的凯旋门。

就是她的存在,她的不经意之间,她在乱世中的卓而不群,把自己无辜的生命推向了历史的潮头,美丽、凄然地走出了忧乐两忘、随遇而安的生活境遇,以另一种姿态被历史记住。

陈圆圆原名邢畹芬,家住常州奔牛镇。父母早亡,她从小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疼爱她,送她去镇上的私塾读书,私塾先生为她改名为沅。邢沅十四岁那年,祖母卧病不起,她左贷右借,负债累累,被一小贩买到苏州教坊做了歌妓,取艺名为陈圆圆。她天生丽质,殊色秀容,花明艳雪,能歌善舞,色艺冠群,不知迷倒了多少公子王孙。

美人薄命。她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军风起云涌,满人也对中原虎视眈眈,大明朝廷摇摇欲坠。崇祯皇帝心神俱疲,后宫的明争暗斗使周皇后失宠,田贵妃得势。周皇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到苏州访艳,欲寻得迷人的美女,作为周皇后的心腹,安插在皇帝的身边,与田贵妃一争高低。巧的是他恰恰选中了正值二八佳龄,歌舞出色,诗画俱佳的绝代佳人陈圆圆。周奎将其认为义女,带回京城,送到周皇后的宫中。周皇后精心调教,设宴请皇帝来饮酒做乐。席间,陈圆圆奉命盛装为皇帝表演歌舞。她动人的美貌和舞姿,却没有打动被军国大事搅得头昏脑涨的皇帝崇祯。她在宫中盘桓了几个月后,返回周府,大失所望的周奎,把她贬到歌舞班中充当了歌舞姬。

绝代佳人陈圆圆的命运,始终被时代的风云所左右。当时,李自成的起义大军越过宁武关、居庸关,直逼京城;满清军队也从东北发起进攻,大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中风雨飘摇。崇祯急忙下昭命吴三桂以总兵身份统领大军镇守山海关,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为京营提督。一时间,吴家父子兵权在握,成了京城的热门人物。嘉定伯周奎为在乱世中得到军队的保护,在吴三桂离京赴任前,设宴为他饯行。席间,少不了绝色歌姬陈圆圆的歌舞表演。当陈圆圆身披白纱舞衣,从帘幕中缓缓飘出,吴三桂被她的美貌惊呆,他痴痴地看着她,而她明眸含笑,美目传情地在他眼前轻舒长袖,款摆纤腰,旋转如风地舞着,接着,陈圆圆一展歌喉,如夜莺啁啾,娇柔婉转。吴三桂欲醉欲仙,宛如清泉浇身般的清爽。他悄悄地对周奎说:“倘以圆圆送我,战乱时,我会先保贵府,再保大明江山。”周奎会心地点头。第二天,吴三桂派人送千两黄金做聘礼到周府求婚,周奎早已准备了丰盛的嫁妆,当天,就把陈圆圆送到了吴家。吴三桂在边关战事紧急的情况下,举行了隆重的纳妾仪式。

终于,命运把绝代佳人陈圆圆与重要关口山海关长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可她却并不知道她的美貌竟会使山海关门户大开,竟会成为朝代更替的钥匙。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梦不醒。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日夜不停地想念着她,这个令他消魂的美丽无双的爱妾。每一个温存的动作细节,都被他的思念无限地放大;每一丝的甜蜜,都渗入生命中,化作他坚守边关的力量。想春梦谁边?恰与春光暗流转。吴三桂时时刻刻地思念着陈圆圆,孤独不断地折磨着他的心,身边没有陈圆圆,应该是人生最大的缺憾啊!

他怎么也想不到,就在他离京不久,闯王李自成就率起义大军攻入了北京,建立了大顺王朝,并派人给吴三桂送信,劝他归顺大顺王朝,不然就杀了他全家。镇守山海关长城关口的吴三桂深知大明王朝气数已尽,不如归顺了大顺王朝,已保全家人的性命。陈圆圆娇媚的面容和温顺的柔情,又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他问来使:“陈夫人现在何处?”来使觉得陈圆圆不过妾身,就如实相告:“陈夫人已被刘宗敏将军收入府中。”吴三桂闻言大怒:“大丈夫不能保家眷,何脸活于世?”拔出佩剑,杀死来使,归顺大顺王朝的念头随即打消了。为了心爱的陈圆圆,他要与李自成决一死战。他暗自思忖,光凭自己的兵力与闯王交战,难操胜券。于是,他派副将扬坤持书到满清大营,请求睿亲王多尔衮出师相援,他要好好地惩罚一下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以泄痛失圆圆之恨。

历史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就这样不以陈圆圆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了。

牺牲了无数民工和英雄将士生命修筑和戍守的山海关长城关口,竟败于一个风尘女子的魅力和妩媚。

历史是多么的会开玩笑啊。

头枕千峰、脚登大海的山海关长城,地势险要,气势恢弘,瘦松凌云,涧水清冽,坚不可摧。一夫当关,万夫难攀。却毁在陈圆圆娇媚的容颜之中,让世人“独怆然泪下”。

多尔衮的军队在降将吴三桂的引领下,不费一箭一卒,就从山海关这个牢不可破的防御重关杀了进来。李自成侦知清兵逼近的消息,带上吴襄为人质,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向东迎去,两军交战于一片石,但他已无力抵御清军与吴三桂的兵马,大败于九门口。一怒之下,马前杀死了吴襄,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杆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又杀死了吴家老小共三十八口。而满清军队却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京城,轻而易举地入主了中原。

吴三桂失而重得陈圆圆。重逢那天,他命手下人在绛洲大营前,搭起五彩楼牌,旌旗萧鼓整整排列了三十多里。吴三桂穿着整齐的戎装,亲自骑马出迎,其仪式的隆重不亚于迎接圣驾的降临。

历史就是这样的滑稽。

此刻,吴三桂忘记了背叛民族的耻辱,忘记了他大明王朝将军的使命,忘记了死去的三十多口家人。

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面对历经沧桑的雄伟的山海关长城,你会想到吗,一个柔弱的女人竟凭她的美貌和魅力,让事关“国体”的重要军事关口门户大开,引狼入室;一个柔弱的女子竟如此轻而易举地毁掉了二个王朝:大明王朝和大顺王朝;竟然对王朝的更替产生了这样的作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清王朝的建立,竟然是一个弱女人的魅力所致。

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固若金汤的山海关长城关口,因为一个女人而不如一堆烂泥。

有人说:红颜祸水。女人是祸之根源,这种说法公平吗?换句话说,陈圆圆有罪吗?

面对巨蟒飞龙般雄踞在崇山峻岭上的万里长城,面对这令人骄傲的中华民族文明结晶和象征的长城遗迹,怎么能与女人相联?又如何摆脱与女人的关系?

看似滑稽,实则都有源头。

无论是修筑长城的民工,还是戍守长城的将士,哪一个不是女人的儿子、父亲、兄弟或丈夫?哪一个不与女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们在修筑和戍守长城中的悲壮和豪情,无不与女人的悲哀与凄美相关联?

写到这里,我想起两句话:“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这样看来,大顺王朝皇帝李自成因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而痛失山海关长城关口,从而失去了江山,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了,而陈圆圆也是祸起萧墙的罪魁了。

实则不然。陈圆圆是无辜的,她没有罪!对此,她完全不知情。她完全可以坦然的面对巍巍的万里长城,面对雄关——山海关关口。

写到这里,我想起五代十国后蜀王孟昶的贵妃花蕊夫人徐氏。她才貌双全,深得孟昶的宠爱。她曾写《宫词》百首,流传于世。宋灭蜀后,宋太祖召她赋诗,她就吟了一首《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弱女子对不战而降终致亡国的悲愤。

历史的发展,是不会以一个弱女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况且,男人做事不辩真伪和是非,如何能把难料的结局,强加到女人的头上呢?

毛泽东曾经说过,农民起义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走不出农民意识的局限性。

一位词人曾在《沁园春·九门口怀古》一词中,这样写道:

皇城珠海金山,引草莽英雄醉眼眩。纵官兵享乐,疏防反患,骁龙戏凤,激怒降番。辨尾入关,清蛮坐殿,虎啸哀哉九宫山,登临罢,望雄关虎踞,怅恨潸潸。

导致李自成山海关失守的是他的农民意识的局限性!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

公元1864年,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明朝灭亡。如果李自成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严明军队纪律,对京城百姓秋毫不犯,对前朝老臣的处置有恰当的政策,就不会导致失去江山的后果。由于他的军队享乐主义占了上风,进京就放假十天,尽情享乐,致使大将刘宗敏霸占了陈圆圆,导致了吴三桂降清倒戈;接着,他用人不当,派立场不坚定的降将唐通率兵出击一片石,担任合围山海关的重任,致其失败。唐通反过来帮多尔衮和吴三桂合围李自成,致使李自成大败而归,弃北京,赴安徽,就义于通县九宫山。如果吴三桂不因陈圆圆的美貌而放弃民族的利益,也不会导致山海关的失守,留下千古骂名,落得个无处收留的下场。

陈圆圆是个很有个性的女人。清王朝建都后,她看到吴三桂鞍前马后地为满清王朝卖命,曾多次劝他弃清复明,以尽忠义之道。无奈,吴三桂并不听她的劝导。陈圆圆心灰意冷,在他成为西南王后,拒绝了他册封她为平西王妃的美意,令吴三桂大惑不解。为遣落寞消沉之怀,陈圆圆写下一阕《丑奴儿令》: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陈圆圆在落寞孤独中满怀凄惨,看惯了人世间的沉浮起落。何况,吴三桂为了自己不惜引外族入关,毁灭了大明王朝,背弃了民族和家人,落下了无处收留的汉奸这样重的罪名。这虽然不是她的过错,可毕竟与她有关。她自感罪孽深重。当吴三桂从缅甸抓回并杀了永历皇帝后,陈圆圆更是心灰意冷,万劫难复。她毅然脱下华服霞帔,隐入净修庵中,日夜与清灯古经为伴。

1681年冬,康熙帝出兵云南,昆明城破,吴三桂亡。陈圆圆也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

一代绝色佳人陈圆圆,就是这样,以与孟江女不同的方式,永远地与长城文化联系在一起了。

替夫从军

绵亘天外的万里长城,巍峨耸立,势若游龙,顺绝壁攀山脊,蜿蜒绵长,刻写着中华铁血男儿金戈铁马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那么,在烽火连天的长城戍守的的岁月里,女人们呢?她们只有像孟姜女那样在盼夫望夫的绝望中哀痛、哭泣、悲伤?最后,跳海化做望夫石,镌刻着那个流传百世的凄美的故事?还是像陈圆圆那样任凭男人摆布、决定自己的命运,无辜地被长城的失守所牵连?不!还有另外一种女人,她们用柔弱之躯,与男人们一起,为戍守长城保卫家园洒热血、献生命,留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悲壮的故事。

透过历史的烟云,我在长城那青砖绿瓦的缝隙间,寻着她们留下的足迹,听到了她们与男人并肩在长城戍守的战场上的呐喊和厮杀声,看到了她们用青春和热血、乃至生命谱写的一曲曲与穆桂英、花木兰一样流传千古的忠烈悲歌。

在绥中县永安保乡小河口长城上,我发现女人与长城文化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这段长城的众多的敌楼中,有一座“媳妇楼”,以她娇媚、壮丽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在冬日的灿阳下,悄然矗立,那青砖包砌的墙体,在萋萋荒草和灌木丛的簇拥掩映下,亮丽透明,绚丽多姿,就像当年飒爽英姿的女兵,威风凛凛雕塑般地站立在哨位上,警惕的双眼望着如黛如烟的青山和连绵不绝的长城外敌人的阵地,那是多么令人崇敬的美好英雄形象。

睹物思人,我的心,如渤海涌动的潮水,翻滚着无限的遐思。

我流连在那个叫“媳妇楼”的敌楼里,伸出颤抖的双手,抚摸那门楣、立柱上雕刻的带有女性风韵的鸟兽、各种花纹、双狮绣球、朵朵莲花和如意等精美的图案,仰起头,看见了楼梁瓦当上秀美的纹饰,城墙垛口的射箭口,屋脊等地方,也都镌刻有漂亮的妆饰线条,流畅细密,栩栩如生。那一定是驻守在这里的心灵手巧的南国女儿的作品。最让我感动的是,那雕刻在立柱上两枝莲花,蔓缠茎绕,雕工考究。陪我前来的一位村民告诉我,他们称之为“缠枝莲”。那一定是当年的女兵们孤独地戍守在这荒山野岭中,咽下寂寞中的每一份凄凉,期盼着夫妻恩爱,永结同心。她们在日夜不停的怀想中,回忆着往事中的丝丝甜蜜,点点温存,然后,将之浸入生命中,化为等待和坚持的力量。

从遗留的青砖灰壁的残垣中,我看到了女性遗留在古长城上的娟秀、妩媚和阴柔之美,那是戍守长城的女兵和将士们的眷属,留下的由鲜血和眼泪书写的凄美悲凉的故事。

当我拨开历史氤氲的烟云,一个个勇敢、泼辣、坚韧的江南女子,迎面向我走。她们就是这样,鲜活地站在戍边长城的背后和前线,用她们的青春、热血和生命,交织着一幅支持戍边的父兄、丈夫和儿子历史悲壮的画卷;以她们纤弱娇柔的身躯,和男人一起奋力拼杀,与长城共存亡。

那个“媳妇楼”的女主角演义的凄美悲壮的故事,是怎样的感动着我的心?她的英雄壮举为女人与长城的关系,添写了怎样的一部辉煌的篇章?

明朝万历年间,在江南水乡,一位新婚的女子拥着即将开赴北方小河口长城戍边的夫君,诉说着离别苦语,她千般不舍,万般不愿,眼含热泪,情难自抑。她刚刚沉浸于爱情的美好,夫君就要离她而去,这残酷的现实,撕扯得她失魂落魄。她的心,生出无尽的哀愁悲绪来,锥心之痛一阵阵地袭击着她。

生生死死的恋人啊,何时才能再见你?你这一走,只能出现在梦中,叫我如何承受这离别之恨?

她曾听爹娘说,同乡的数千男儿,为保卫家园和国家的疆土,诀别了生他养他的父母和脚下的如画般的南国热土,赴千万里之外的塞上的北方长城戍守,在战争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永远地和高耸的燕山山脉融合在一起了。

她的心,一阵刺痛。

离别就在今夜!她的泪水簌簌而流。今夜分别,何时再相聚?她的一腔悲怨,在清冷的月光下,开放成坚韧的花朵。她擦去眼泪,在感伤中为丈夫打点好行装,送他出门,看着他坐上了乌蓬船,渐渐地远去。那脉脉的深情的期待,漫润在无限的思念之中。

多少个夜晚,她倚湖山梦晓,对垂柳风袅。当她深情地推窗远眺,乌云厚重地堆积在天幕上,今宵不会有月,她的夫君也不在她的身边,他在那边的月下做什么?在与来犯的敌人战斗吗?

你可一定要平安啊!她的心里,别是一种疼啊。

三年后,她与同乡的女子们为伴,踏上了寻夫之路。她们手拉着手,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终于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来到了丈夫戍守的塞外边关,燕山山脉上的小河口长城。夫妻相见,分外恩爱。她深情迎上去,眼含热泪,怜爱地伸出手去,抚摸着丈夫消瘦黝黑的脸庞,握住丈夫那双粗大的手,诉说离愁别绪。突然,横飞过来一枝冷箭,射中丈夫的胸膛,他倒在了她的面前。一股偷袭的敌人,在城脚下蠢蠢而行。她抱住壮志未酬的丈夫的遗体,悲痛地擦掉了不断喷涌的泪水,毅然点燃了衣服和被褥。几里外的敌楼里守夜的将士,发现了这不同寻常的狼烟烽火,唤醒了正在沉睡的士兵,迅速集结,杀退了来犯的敌人。守城的将官准备送她回乡去,这个娇小柔弱的美丽的江南女子,坚决要求代夫从军,镇守此楼。她改名为“学兰”,意为学巾帼英雄花木兰,代夫杀敌。她作战勇敢,多次击退来袭的敌人,多次受到嘉奖。蓟镇总兵戚继光在通令嘉奖后,亲笔为她书写了“忠义报国”四个大字。如今,这四个大字依然完好地镌刻在“媳妇楼”的前、后门楣上,那清晰遒劲有力的大字,在炽热的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芒,雕刻下了女人在戍守长城的战争中,所立下的赫赫战功,记录下了她们与男人一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莫道女儿娇,无暇有奇巧……腰身壮胆气豪常练武勤操劳,耕田放牧打豺狼,风雨一肩挑。”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长城的戍守中,像媳妇楼里“学兰”这样的女兵,究竟有多少?已经无从考证,这个流传在燕山山脉长城脚下的凄美的故事,足以证明女人在长城的驻守中,曾起到了与男人一样的作用。“媳妇楼”的女兵们,在失去心爱的丈夫后,擦掉眼泪,毅然继承丈夫们的遗志,脱去红装,身着铠甲,威风凛凛地站在猎猎的战旗下,日夜戍守着矗立在荒山野岭的长城。

时至今日,我穿越时光的隧道,依然看到了她们飒爽的英姿。

在小河口长城的脚下,烟村如画。那静静的小山村里,居住着百年前戍守长城的将士们的子孙。据史料记载,当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大修屯政,致兵于农。并从江南调来大批女眷,在渤海之滨、燕山山脉这块肥沃的土地上,造田务农,代代不息地养育着他们的后代。那些眉目艳娇月、身如杨柳风的娇小的江南女子,把她们的智慧、机巧和江南文化,筑进了长城文化,筑进了长城的永恒。清兵入主中原后,长城失去了军事防御的功能,戍守长城边关的将士们也就解甲归田,在势若游龙的长城脚下,勤耕苦耘。至今,在小河口长城的墙根下,还能看到一丛丛鲜绿的韭菜苗,一个个古井遗迹和水缸残片、舂米的石臼、石杵。这些古老的遗迹,好像在诉说着当年,那些纤弱娇柔的南国女儿,在这里伴着她心爱父兄、夫君、儿女,在这辽远的塞上边关的沃土上,食人间烟火,见世代变迁,繁衍生息。

女人与长城,这个命题是沉重还是昂奋?

两千多年来,多少女人在烽起的战火中,伴着痴情和执着,与巍峨屹立在黛青色的山峦上的长城一起,楚楚而立,用她们的青春、热血和生命,把长城编织成为抵御外族侵扰的屏障和繁衍戍守将士后裔的摇篮。

她们与长城永恒。

中华女儿们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用她们娇弱的身躯,用她们的心和魂,绘就了长城文化的诗情画意。那巨大的画轴,正铺展成民族未来的辉煌。

巍巍的古长城,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那是让我们热血沸腾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儿女用血肉筑成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显然不是秦、明代帝王所能代表的。所以他们的功过丝毫无损于长城精神。这种精神之中,既有男儿的峥峥白骨,也有女性的血泪和呐喊。中华的女儿和男儿一起,为长城付出,伟大而可歌可泣的!

女人与长城同样伟大,一起永恒!

(责任编辑/刘泉伶)

猜你喜欢
孟姜女长城
箭扣长城,惊险绝美
《孟姜女哭长城》缩写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登长城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长城,长城
孟姜女姓孟吗?
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