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冬天

2014-11-26 18:12张振中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4年46期
关键词:萧瑟寒风小树

冬天,狂风呼啸,折断了树枝的小树在寒风中颤抖,它的生命力似乎已经停止了。小男孩和父亲商量要把那棵小树砍了,父亲看了看他,想说什么,但又没说。春回大地,那半截裸露在地面的小树桩上冒出了青青的嫩芽。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小男孩说:“孩子,不能在冬天砍倒一棵树。”

是呀,不能在冬天砍倒一棵树。尽管它在寒风中显得那样孱弱,然而只要它的根还在,就一定会等到生机勃勃的春天。任何事物都有起有落,正如小树,有枝繁叶茂的春天,也有寒风萧瑟的冬天,然而我们不该因为它的萧瑟而限制其发展,而应该看到它发展的前途,努力促使它走进春天,试想,如果小男孩并未将那棵小树砍倒,而是细心照料,加以扶持,那么谁又敢说将来院子里不会多添一棵参天大树呢?

人生也是如此,总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潮也有低谷。一位伟人说过:“一个人在困难的时候最需要别人的帮助。”确实如此,当人处于低谷时,最需要的就是他人的帮助,通过他人的帮助,会让看似难以逾越的困难变得容易克服。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一生贫苦,在工作、家庭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恩格斯的帮助,两人结成了深厚又伟大的友谊。正是在恩格斯精神、物质等多方面的帮助下,马克思最终完成了人类的巨著——《资本论》,试问,如果不是恩格斯的无私帮助,马克思能如此顺利地完成他的著作吗?

一棵本不该砍下的小树如果被砍倒了,会给人留下深深的遗憾。本该灿烂的人生,不该因为暂时的逆境而腰斩。别让悲剧重演,正如别让小树倒下,在冬天里要给它以扶持,给它以呵护,相信来年的春天,那绿会特别醉人!

综合点评:

三篇文章都写冬天,但体现出的韵味却各不相同。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写了三个冬天的场景:父亲为孩子夹豆腐,冬夜与朋友泛舟西湖,一家人在台州过冬。三个场景,看似毫不相关,实则用一个“情”字贯串,亲情、友情和爱情流淌在字里行间,使得寒冷的冬天也洋溢着暖意。细节描写是这篇散文打动人的原因之一。比如对父亲为孩子夹豆腐的场景的描写,“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连用“仰”、“觑”、“伸”、“夹”几个动词,将父亲的动作细致入微地勾画出来,让人印象深刻,仿佛亲眼见到一般。

苏嘉熙同学的文章主要借助细致的景物描写表达情感,描写时十分注意照应“不冷”二字,能够集中地为表达主题服务,值得肯定。但是主题仅仅停留在描写本身,缺乏深入的挖掘。

张振中同学的习作优点表现在结构严谨:先以父子俩的故事开头,说明了“不能在冬天砍倒一棵树”的道理,然后用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帮助说明即使是伟人也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最后照应开头重申主题。另外,立意也很深刻,“任何事物都有起有落”,人生也有“冬天”,我们“应该看到它发展的前途,努力促使它走进春天”,能够给人启示。

猜你喜欢
萧瑟寒风小树
风萧瑟
我的1919
寒风瑟瑟,谨防老年人的这些健康杀手
驱散萧瑟感
无惧寒风做“暖女”厚重单品轻松升温
我们的小树屋
歌剧《伤逝·风萧瑟》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