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募、俞募配穴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2014-11-26 00:55郑华斌张永辉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上巨虚天枢双侧

郑华斌,张永辉,陈 媛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0000)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指患者病程超过6个月,至少有近3个月出现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周期时间延长,或伴有排便不尽感的一种功能性肠病[1]。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便秘在我国发病率在3% ~17%之间[2]。并呈现出北方高于南方、乡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的特点。其中,成都地区发病率约为10.4%[3]。该病当属中医学“便秘”的范畴,临床以大便秘结、排便次数减少等为主症。针灸治疗疗效肯定,笔者采用电针天枢穴配双侧上巨虚和配双侧大肠俞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患者69例。采用完全随机分配法,使用SPSS20.0生成随机数字表,按病例入选的顺序排列。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入选的时间先后获取随机编号,根据随机编号对应的治疗方案确定组别。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采用的是按顺序编码并使用密封、不透光的信封的完全分配方案隐藏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募配穴组)和对照组(俞募配穴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男9 例,女26 例,平均年龄(44.37 ±9.16)岁,病程(7.79 ±5.28)年;对照组:男11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40.68 ±8.33)岁,病程(8.94 ±7.12)年。两组上述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选取病例均符合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标准[4]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 -94)便秘的诊断标准[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选双侧天枢和双侧上巨虚。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天枢:采用3寸毫针刺入皮下后缓慢垂直深刺至腹肌层,得气后不提插捻转,连接KWD-808系列脉冲电疗仪于双侧针柄上。电针参数波形选择断续波,频率为10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腹部肌肉轻度颤动并自觉微痛为度;上巨虚:采用2寸毫针刺入皮下,进针约1寸,以提插捻转为主,手法平补平泻,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留针30 min后出针。

对照组:选双侧天枢和双侧大肠俞。患者取侧卧位,穴位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天枢穴操作方法同前。大肠俞:采用2寸毫针刺入皮下后进针约1寸,以捻转为主,不提插,手法平补平泻,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留针30 min后出针。

1.4 疗效标准

依据便秘症状评估表[6]积分计算出的便秘症状评估表积分改善率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痊愈:疗程结束后停止治疗1个月不发病,治疗后积分减少≥90%;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70% ~90%;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30% ~70%;无效:治疗后积分 <30%。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总疗效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对比 (例)

表1 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88.24%,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后第4周随访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第4周随访便秘次数及症状积分比较(±s)

表2 第4周随访便秘次数及症状积分比较(±s)

症状 治疗组(35例) 对照组(34例)排便困难1.40 ±0.50 1.53 ±0.56粪便性质 1.43 ±0.50 1.71 ±0.52排便时间 1.37 ±0.39 1.71 ±0.46下坠不尽感 1.43 ±0.61 1.41 ±0.50频率 0.66 ±0.48 0.94 ±0.60腹胀 1.37 ±0.49 1.29 ±0.52总积分 7.63 ±1.97 8.59 ±1.69周排便次数2.34 ±0.63 2.03 ±0.67

表2 结果表示,两组治疗后第4周随访便秘次数、便秘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排便困难、下坠不尽感、腹胀、周排便次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粪便性质、排便时间、频率及症状总积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治疗后第12周随访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3 第12周随访便秘次数及症状积分比较(±s)

症状 治疗组(35例) 对照组(34例)排便困难1.49 ±0.51 1.68 ±0.59粪便性质 1.46 ±0.51 1.88 ±0.41排便时间 1.57 ±0.65 1.94 ±0.42下坠不尽感 1.51 ±0.61 1.68 ±0.53频率 0.97 ±0.79 1.32 ±0.53腹胀 1.57 ±0.50 1.65 ±0.54总积分 8.57 ±2.10 10.15 ±1.74周排便次数2.06 ±0.73 1.71 ±0.58

表3 结果表示,两组治疗后第12周随访便秘次数、便秘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比较,其中粪便性质、排便时间积分因不服从正态分布经非参数检验,排便困难、下坠不尽感、频率、腹胀、症状总积分、周排便次数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排便困难、下坠不尽感、腹胀、总积分、周排便次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粪便性质、排便时间和频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 <0.05)。

3 讨论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以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周期时间延长或伴排便不尽感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其病程较长,多超过半年甚者持续数年,以便秘为主症,故属于中医学“便秘”的范畴,其病因多见饮食失调、情志所伤、劳逸过度或正气亏虚等,亦可见诸因夹杂致病。其病位在大肠,主要责之于其传导功能失司致便秘。肠腑以通为用,治疗则应重在调畅气机、通调肠腑。

合募配穴法是指六腑的下合穴与本经的募穴相配合应用。俞募配穴法是指胸腹部的募穴和腰背部的俞穴相配合应用。《素问·咳论》载:“治腑者,治其合”,其明确指出治疗六腑疾病宜选下合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善用针者,从阴引阳”,其明确指出俞穴及募穴能调理脏腑之阴阳。《难经·六十七难》载:“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亦阐述了募穴和俞穴均为脏腑之气输注、汇聚之处,于脏腑关系极为密切,不仅能反映脏腑的疾病,而且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治疗脏腑病。天枢属足阳明胃经,穴居中焦,为腹部要穴,是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大肠俞是大肠腑之背俞穴,具泻热通便、理气化滞、通调肠腑之功。俞募两穴同用,则可共奏调畅气机、理气通腑之效。上巨虚为大肠腑的下合穴,可通降腑气,合募同用,则共收调畅气机、理气通腑之效。其中下合穴主治偏于内腑,重在通降;募穴主治亦偏重内腑。故合募相配更适用于腑病、实证。

[1]方秀才,柯美云,罗金燕,等.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9):619 -622

[2]孙光斌,佟建丽,王延峰,等.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研究[J].健康大视野学分册,2006,1(1):46 -47

[3]魏艳静,卞红磊,赵发.便秘的国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疾病控制杂志,2004,8(5):449 -451

[4]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and the Rome III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377 -1390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

[6]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北京中医药,2011,30(1):3 -6

猜你喜欢
上巨虚天枢双侧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
足三里和上巨虚平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