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吸引力提升:保障体系构建

2014-11-27 22:56李玉静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吸引力中等职业普通高中

李玉静

多年来,我国一直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然而,根据相关数据,自2011年起,我国中职学校招生人数呈逐年减少趋势,且降幅逐年增大;同时,中职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比例也呈下降趋势。很多中职学校陷入招生困境,办学举步维艰。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提升中职教育吸引力,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从国际视角看,评价职业教育与培训吸引力的关键指标有两个:一是对职业教育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参与水平;二是职业教育与培训毕业生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较高的收入和就业前景。从这一角度出发,中职教育吸引力主要受到教育体系内和教育体系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教育体系内在因素看,中职教育吸引力较强的主要表现是:较高的参与率,与普通高中教育获得均等认可,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提升中职教育吸引力的一系列特征包括:灵活的教育路径,能够直接导向高等教育,能够被特定群体获得,具有较高的质量,实施工作本位学习,资格的透明性,对非正式学习的认可,能够获得生涯咨询和指导。从教育体系外看,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发展情况,包括对特定资格的需求、预期的职业收入、职业地位等,社会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感知,人口变化趋势,经济发展情况,就业失业情况,政府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支出,以及整个社会的教育传统。而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支出是其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影响指标,特别是职业教育的生均公共支出标准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参与度和认可水平具有较大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为从根本上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缓解当前中职学校的招生困境,我国应制定全面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中职教育路径和项目的多样化及灵活性,扩大招生范围,向一系列多样化的人口提供教育服务;发展更加完善的经费投入和激励机制,建立并落实高于普通高中的生均投入标准,在政府层面切实提高对中职教育的重视水平;提升教师和培训者的质量,及时修订、更新课程,提供更多工作本位学习,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实施资格框架制度,并与其他教育融通,促进向高等教育的过渡;加强中职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对学生普遍开展生涯咨询和指导,促进社会合作伙伴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猜你喜欢
吸引力中等职业普通高中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吸引力1
吸引力2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跟踪导练(三)4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