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细部的情感

2014-11-27 07:23何其刚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29
安徽建筑 2014年1期
关键词:细部建筑师装饰

何其刚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29)

上帝存在于细部之中

——密斯·凡·德·罗

1 细部与装饰

细部与装饰是一对在建筑设计中经常出现在一起的名词,不易区分。装饰,辞海中的解释是修饰、打扮之意。即点缀、烘托主体的部分,对主体进行美化,让主体形象更丰满、充实。仅从功利性的角度来说,装饰依附于主体部分,可有可无,可多可少,而且什么程度算是装饰是比较难以作出明确规定的。装饰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如彩绘(基本图案)、装饰雕塑等;装饰能蕴涵鲜明的寓意,以象征和比喻等手法表现出伦理道德规范和审美情感。原广司在《世界聚落的教示100》中认为,越古老的建筑装饰越繁多,“装饰现象背后是更为复杂的文化背景”,“装饰是用来表现地域固有特征的一种手段”,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片段的建筑思潮和特征。

细部设计,或称为细节设计。“细节,琐细的事物,无关紧要的事物,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具有真实性,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主题思想的表达,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目的。”①建筑设计中细部设计,同样如此。细部缘起于功能要求,众多的细部组合成整体。后来一些细部经过演变而被赋予美学和象征意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从早期的受力构件逐步演化为对斗拱形式的模仿,完全成为装饰性的构件。

简单理解开来,装饰属于文化、艺术层面上,建筑细部则偏向施工、工艺层面上。事实上,很多时候,往往很难明确的区分出装饰和细部,细部的设计往往带有装饰性的意味,而装饰也使建筑更细致、生动,耐人寻味,起着细部的作用。东方和西方的古典建筑都以其细腻、丰富和动人的细部(装饰)设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审美愉悦。

2 建筑细部的产生

图1

图2

图3

图4

一般说来,建筑细部可分为结构性细部、装饰性细部、象征性细部,结构性细部往往具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感。笔者认为,建筑细部可分为狭义细部和广义细部。狭义细部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设计,如一些构件、图案、符号等,在设计及施工中通过材料、质感和色彩的选择,构造节点的设计及施工工艺的精确控制和创新等来实现,反映了建筑师设计的深度和对施工精度的把控,如西方建筑中繁多的线脚、A·鲁道夫设计的耶鲁大学建筑系馆的“灯芯绒”混凝土(图1)、安藤建筑的清水混凝土。广义细部指建筑主体功能之外,经过精心设计,以表达特定信息、具有特殊目的的部分,它们可以涵盖建筑的一些功能部分,或是一些功能部分的变形延伸,如同是建筑中的一个“装置”,也可以是具有艺术、装饰意义的部分。如中庭空间、螺旋楼梯、坡道、标志性塔楼等,甚至包括一些精心设计的特定的环境场景(图2)。这类细部设计更多的体现了建筑师的创造性智慧,融入建筑师的情感,通常展现了设计者需要表达的“主题”或传递的特定信息,并最终深刻的影响参观者的行为、情感等。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螺旋楼梯、自动扶梯;柯布西埃、尼迈耶作品中表达“漫步”情感的坡道;安藤光之教堂的“十字架”;原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砾石和枯树场景(表达出生命的挣扎,引发参观者的内心的强烈情绪,从而产生共鸣)。亨利·奇里亚尼的一战纪念馆,白色大理石柱状凸饰受到军人墓地白色十字架形状的启发,随着太阳的移动在简洁的立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表达了凝重的纪念氛围和意义,同时赋予立面无限的生机(图3)。

3 建筑细部的情感

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建筑是一种造型艺术,不管有意无意,它首先获得的是一种幻想,一种转化为视觉印象的、纯粹想象性或概念性的东西”。“所有造型艺术的目的都在于描绘视觉形式,并把这种视觉形式——如此直接地表现着人类情感,从而使其似乎完全为人类情感所决定——呈现为唯一的,起码为主要的感觉对象。”②

人的情感是建筑艺术真正表达的内容。在建筑中通过形体造型、内外观形式、细部设计来体现,并由它们组成的综合体来传递信息。设计的过程,建筑师把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把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象的“物”,把抽象的“图式”转化为具象的建筑形式,从而创造出富有表情和情感的建筑空间和形象,即“编码”的过程。欣赏和审美的过程,由视觉引发触觉的感受,由建筑形象触发情感,完成情感的转换,即“移情作用”。审美欣赏活动本质上感性和理性统一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文化素养对建筑进行观赏,构成审美意象。这是“解码(释码)”的过程。“对于一种符号,只有当我们想象出其表现的概念时,我们才算理解了它。”③

建筑细部的设计和审美是建筑设计和审美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动人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建筑师基于一定的背景或事实,即设计构思的出发点,通过精致的细部设计和创造性细部设计,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设计风格和特色,同时这些细部也正是建筑的精华所在,通过感受它们,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而在本质上体味建筑,引发情感的共鸣。

专注于细部设计,具有代表性并获得广泛关注的有高技派和马里奥·博塔。高技派的作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采用标准化的金属和玻璃结构构件,追求真实的材料和精美的节点,着意表现结构、设备、运动等异于传统美学的技术美,表现了技术美感和技术情感,显示了对技术的崇尚、专注和热爱之情。博塔作为提契落学派的代表人物,汲取地域传统文化、方式和手法,专注于对砖材、几何形体(如圆)、纹理图案的运用,以精心的近乎痴情的细部形象,营造出细腻丰富的建筑肌理和风格形象,如叠涩、条纹等,于强烈的理性中透出浪漫的情感,取得震撼人心的效果,引起强烈的情感认同(图4)。

4 启 示

在建筑史中,每一个优秀成功的建筑作品,都凝聚了设计者的创造智慧和情感。从建筑形式的层次看,有大的形体比例和造型空间关系,亦有精心甚至独到的细部设计;从审美的层次看,可“远观”亦可“近玩”。建筑的细部反映了设计的深度,可以让人们了解一位建筑师全部设计思想的结晶,体现了建筑师的功力、艺术修养和感情偏好,乃至喜怒哀乐。缺乏细部的建筑,往往缺乏深度缺乏情感,不能引起广泛的情感共鸣和认同。

在建筑设计中,处理好细部设计与主体的关系,做好细部的设计,并注入我们的情感,使得细部设计与整体设计象骨架与血肉那样有机协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演绎着美妙的建筑篇章。

有情的细部,有情的建筑!

注释:①,《辞海》(1989年版);②、③,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

[1]辞海编委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荆其敏,张丽安.情感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3][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日]原广司.世界聚落的教示100[M].于天炜,刘淑梅,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美]奥斯卡·R·奥赫达.当代国外著名建筑师作品精选[M].戴静,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美]斯托勒.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M].汪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细部建筑师装饰
胖胖的“建筑师”
高层住宅屋面工程细部创优策划
风景园林工程细部处理及质量管理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浅析高层建筑立面风格与细部设计
当建筑师
DIY节日装饰家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