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14-11-28 09:38张金春张书宇
舰船电子工程 2014年6期
关键词:编队航母指标体系

张金春 张 晶 金 哲 张书宇

(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基础部 烟台 264001)(2.中国航天二院二〇三所 北京 100854)

1 引言

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评估指标,是其构成要素的逐级定量评价标准,是构成要素的逐层深化[1]。任何一个指标都是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情况的反映。只有指标的集合,即指标体系,才能反映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的全部[2],选择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评估指标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3~5]。

2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及依据

2.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

1)所选指标要尽可能完备。选择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评估指标时,应尽可能地不遗漏指标,特别是能够影响评估的关键性指标更应选准、选全,以保证全面、正确、客观地评估[6]。

2)各指标之间要相互独立。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该是由一组相互有着紧密联系的指标构成,这些指标应该是独立的,不重叠的,不存在横向的因果关系[7]。

3)所有指标要区分层次。选取的评估指标是区分层次的,仅靠一个层次的指标是很难对其作出准确的评估。整个指标体系构成一个树状结构,上层指标与下层指标之间存在包容关系。

4)底层指标要能够测量。建立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使下层指标可以测量,能够量化。只有存在可测性,才能进行估算和评价。

5)所选取的指标要灵敏。信息作战能力应能随着指标体系中参数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若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参数发生变化,但整个能力值不发生变化或变化不明显,这样的指标对于整个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评估就没有意义。

6)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与评估目的保持一致。评估指标要面向任务,对于其不同的任务应采取不同的评估指标。保证指标的选取与所要担负的任务密切相关。

2.2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

1)信息作战系统对作战的影响机制

系统对作战的影响机制是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基础。要评价航母编队信息作战效能,必须从系统内部深入探讨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系统影响作战的机理,即必须研究系统的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组成要素与作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8]。

2)指标体系的结构

对系统进行评价,必然要面对确立目标函数或者指标问题,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效能评估的一项基础工作。根据效能的定义,评价系统效能时,要明确什么样的系统完成什么样的规定任务,因而,评价时必然有系统性能指标和行动功能指标。作战效能衡量的是作战系统对战争进程和结局产生的有利作用的程度。因而还必须包含作战效能指标。综上所述,系统作战效能指标包含系统性能指标、系统效能指标和系统作战效能指标三类指标。

3)未来战场对航母编队的作战需求

系统指标体系的结构只描述了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哪几类指标,并没说明每类指标具体包含哪些指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推动新军事革命不断深入,现代战争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9]。评价系统的优劣的根本标准就是是否能够满足战争的需要。

3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一般来说指标范围越宽、指标个数越多,则方案之间的差异越明显,越有利于判断和评价,但是确定指标的种类和指标的重要程度也越困难,处理和建模过程也越复杂,因而歪曲方案本质特性的可能性也越大[10]。评价指标体系要全面科学合理地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各项目标要求,并基本上能为有关人员和部门所接受,为此建立评鉴指标体系,需要在全面分析系统的基础上首先拟定指标草案,然后经过广泛征求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反复交换信息、统计处理和综合归纳等,最后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其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流程图

图2 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其中,目标分析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系统的目标层次结构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的基础。目标就是对系统进行评价时,能够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出评价对象的性能。通常对于系统的要求和期望是多方面的,这些要求和期望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目标,同一个系统根据目标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指标体系,突出不同的重点指标;系统分析就是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弄清系统的影响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特征属性分析就是对各系统要素的特点进行分析,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指标,弄清各指标的本质属性,为各指标建立数学模型、获取评价数据奠基基础[11~12]。

根据上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和程序步骤,结合现代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的组成和特点,建立如图2所示的三级指标体系。

设定现代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为E,它由航母编队信息侦察处理能力值E1、航母编队信息进攻能力值E2、航母编队信息防御能力值E3、航母编队信息保障能力值E4组成,这种设定能较好地反映航母编队的信息作战能力,而E1、E2、E3、E4分别由各舰能力分量决定,对应的各武器平台又由情况分量组成,然后又具体到平台上的各武器系统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该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的组成要素,这里仅以信息侦察处理能力E1的采集方法为例,具体的信息参数可由表1采集。

表1 信息侦察处理能力参数采集表

航母编队的信息作战能力度量模型为

其中,α1、α2、α3、α4分别为各种能力值相对的权重值。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所建立指标的主要数据过程中,我们假设:

1)本文所提到的航母编队均为单航母编队,即1艘航空母舰,加上一定数量的防空护卫舰艇(2艘~3艘),反潜护卫舰艇(2艘~3艘)、攻击型潜艇(1艘~2艘)以及其它支援舰船(1艘~2艘)组成的编队;

2)防空和反潜水面舰艇呈环状部署在航空母舰以及伴随支援舰船周围,队形一般为昼间队形;

3)航空母舰、护航舰艇、潜艇、舰载机以及各自的武器装备系统均处于良好状态,能够给进行作战指挥和互相支援作战。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评估的原则和评估的一般程序,并且建立了信息作战能力评估的三级指标体系,结果对于航母编队信息作战能力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吴晓平,汪玉.舰船武器长辈武器系统综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7-76.

[2]Keeney,Raiffa H.Decisions with Multiple Objectives:Preferences and Value Tradeoffs[M].New York:Wiley,1976:32-39.

[3]刘永辉.国外航空母舰作战指挥[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105,198-199.

[4]XU Haifeng,LI Xiangmin,WANG Lei.Information Combat Vessel Formation Based on AHP and Entrop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J].Fire Control and Command Control,2010,21(3):23-26.

[5]彭鹏飞,张健强,任雄伟.信息化海战中舰艇编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9,31(6):119-124.

[6]邓海飞,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无人机系统效能评估方法[J].航空兵器,2005(4):40-42.

[7]赵敏来,罗翔,马玉林.基于FAHP的航母编队作战效能评估[J].舰船科学技术,2007,27(4):37-41.

[8]何文涛,吴加武.航母编队特点及对策[J].研究现代防御技术,2004(5):18-21.

[9]陶然.美国航母编队实力评析[J].现代舰船,2002(5):21-24.

[10]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2):80-88.

[11]WU Xiaoping,WANG Yu.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heory and Method of Ship Weaponry Systems[M].Beijing:Science Press,2007:67-76.

[12]纪永清.海军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9:249-236.

猜你喜欢
编队航母指标体系
航母召唤,舰载机返航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航母的“带刀侍卫”
基于事件驱动的多飞行器编队协同控制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电磁航天器编队位置跟踪自适应协同控制
基于RQPSO-DMPC的多无人机编队自主重构控制方法
基于预测控制的无人机编队内部避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