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城乡统筹的德清经验

2014-11-28 23:51德清县委政研室
浙江经济 2014年20期
关键词:城乡农村

德清县委政研室

共建城乡统筹的德清经验

德清县委政研室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德清县立足自身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以市委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统领,以省城乡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2013年,全县城市化率达到62.5%,比2006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降至1.69:1,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率先进入全面融合阶段。

以“统筹”的思维,优化城乡整体布局

围绕回答好“建什么样的城、什么样的村”的方向和目标问题,按照全域城市化的理念,以“多规融合”为蓝图,以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为节点,切实优化城乡整体布局。

一是城乡规划同步绘制。始终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整体来规划,坚持“一盘棋”考虑、“一张图”集成、“一支笔”实施,启动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融合”的“县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县域城乡规划体系,将县域规划范畴拓展到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率先开展国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试点,制定出台《德清县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目前全县10个乡镇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已完成修编。

二是“三中联动”同步推进。以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为核心加快辐射带动,“一主一副、三大组团”的县域空间架构不断完备,“田园城市、精致小镇、美丽乡村”相互辉映的城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中心城市的布局上,健全完善“三区一湖”中心城市布局,注重把德清山水、德清文化等众多德清特质充分融入到城市设计之中,城市品质品位进一步提升。在中心镇的布局上,武康镇、乾元镇、新市镇、钟管镇四个乡镇成功成为省级中心镇,钟管—洛舍、禹越—新安、莫干—筏头三组团协调发展,集镇改造提升工作正有序推进。在中心村的布局上,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村庄集聚、农房集聚。截至目前,全县1751个居住点撤并到229个,93个行政村启动了中心村集聚项目,集聚农房6943户;在中心村农房建设中,坚持做到既保护好古村落的历史遗存,又风格统一、细节多样、特色鲜明。

以“一体”的理念,深化城乡发展内涵

围绕回答好“怎么一体”的路径和载体问题,突出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两大环节的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平等参与城市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一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适度超前、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大力构建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四张网”,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和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深入推进,“对内大循环、对外大联通”的现代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电网、天然气管网等能源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有力推进。大力实施城乡供水、公交、垃圾和污水处理“四个一体化”工程,目前全县已建成“一个点取水,一张网供水”格局,基本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价;151个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均达到100%,实现村村通公交;探索垃圾处理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处理资源化,全面实施“一把扫帚扫到底”管理机制;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实现乡镇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今年计划完成57个村的治理任务、农户受益率达到50%以上,到2016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覆盖率达到100%、农户受益率达到80%以上。

二是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城乡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建立健全城乡教育设施标准、人员编制、工资福利“三统一”机制,加快跨区域合作办学和民资投入机制,获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合作办医和民资投入机制,获得了省卫生强县称号。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快统筹,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有效接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全县并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4.2%,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90元提高至115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到99%,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480元。

以“化人”的目标,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围绕回答好“怎么化人”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以农村产权、户籍管理等关键领域改革为突破口,切实加快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

一是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围绕“三权到户(人)、权随户(人)走”,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和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已全面完成,宅基地确权颁证完成85%,符合政策的已做到应发尽发。在此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林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面积10亩以上、基础设施投入10万元以上农业经营主体和30亩以上的林业经营主体的流转经营权证均已发放。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投入试运行,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率先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办法,完成所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工商登记。

二是统一城乡户籍政策。围绕消除农村人口和新居民户口迁移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2013年9月,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统一登记为“浙江居民户口”。同步完善城乡户口迁移制度,明确规定7类人员的落户条件,并适当对城镇居民回迁农村落户条件进行限制。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或不愿落户的新居民实施居住证制度。全面梳理以不同户口性质划分而区别实行的公共服务类型,共涉及12个部门33项政策,对条件较成熟的21项政策进行调整完善,率先实现了交通事故赔偿“同命同价”,并明确今后出台政策将不再与户口性质挂钩。同时,重点着眼原农村户籍人口中被征地的4万人、在城镇买房居住的4万人、游离在城乡之间的4万人和未来10年内逐步进城的4万人这“4个4万人”,着力解决好农民“进得来、安得下、融得进”问题,促使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以“市场”的导向,推动城乡要素流动

围绕回答好“怎么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问题,扎实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切实提高土地和资金两大要素的配置效率,加快实现资源要素合理配、优质配、科学配。

一是实现土地要素有效配置。健全完善土地管理和利用制度,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农村层面,制定出台《关于优化农村宅基地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下放农村建房审批权限,强化农村建房指标管理,建立农村宅基地跨镇跨村异地置换、有偿退出、超标有偿使用和市场化流转等机制,探索宅基地换“地票”、“地息”的“留权不留地”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到县城和中心镇建房落户。今年在武康镇上柏村试点的基础上,安排500亩土地用于宅基地跨镇跨村置换。同时,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农村低效用地的盘活力度,今年上半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复垦800亩。城市、产业平台层面,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实行存量土地盘活、土地产出效益、项目引进质量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挂钩制度;实施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分档实现差别化优惠政策,倒逼企业提高亩均效益。2013年,全县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12.5%。

二是推进资金要素普惠发展。在农村产权全面确权的基础上,重点推动金融下乡、发展普惠金融,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保障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在全省首创多贷多存、多税多存的全部财政性存款激励扩大信贷融资制度,将财政性存款分配与重点民生项目、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的信贷融资占比相挂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产权抵押贷款工作,推出农村集体经济股权质押贷款、承包收益权贷款、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等10大类新型支农特色金融产品,有效拓宽了农民创业致富的融资渠道。今年以来,共发放农房抵押贷款3户、融资金额85万元,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3户、贷款金额5236万元;积极创新涉农担保模式,县农业发展担保有限公司为320多家涉农企业和2000多户农户,累计提供贷款和承兑业务担保13.5亿元。

猜你喜欢
城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城乡涌动创业潮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城乡边缘人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