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汉称谓浅析与比较

2014-11-28 03:03周子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血亲权势维吾尔语

周子汇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维汉称谓浅析与比较

周子汇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语言是使用者的社会标记之一,使用语言方式的不同反映了使用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年龄、社会地位等社会特征差异。与此同时,人们日常交际使用的语言会反映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性质和距离远近等特征。称呼语便是这其中的语言项之一。本文从称谓语的角度出发,浅析权势与同等,社会文化对维汉两种语言称谓语的影响,并比较两者不同之处。

称谓语;语言权势与同等;社会文化;维汉称谓比较

一、引言

著名语言学家哈德森(Hudson)说过:每一种语言都似乎包括着反映说话人、听话人及两者相互关系的社会特征的语言项。不可否认的是,语言是使用者的社会标记之一,使用语言方式的不同反映了使用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年龄、社会地位等社会特征差异。与此同时,人们日常交际使用的语言会反映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性质和距离远近等特征。称呼语便是这其中的语言项之一。

称呼语和人们的社会关系引起了社会语言学广泛的研究兴趣。布郎(Brown)和吉尔曼(Gilman)研究了欧洲语言的称呼语并提出“权势”和“同等”来代表人们通过语言行为来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时关注的两项主要的社会关系原则。称呼语的形成和发展同样与社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的形成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政治、经济、宗教、科学和哲学文化必然会对人与人之间的称谓语产生影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许多少数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文字。维吾尔族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称谓语的角度出发,浅析权势与同等,社会文化对维汉两种语言称谓语的影响,并比较两者不同之处。

二、语言权势与同等对称谓的影响

(一)权势影响

布朗和吉尔曼提出“权势”和“等同”两个概念用来代表支配人们称呼语使用的两个隐性社会关系原则。关于“权势”,法索尔德(Fasold)将其解释为,“一个人对别人拥有一定程度的权势以至于能够控制那个人的行为”。祝畹瑾在《社会语言学概论》中指出“如果一个人能够控制另一个人的行为,他对这个人便拥有权势”。

两个谈话人,如若其中一人在某些方面如年龄、财富、教育程度上有一定的优势地位,那么这个人便能够对另一个人产生控制性影响,使听话人在多数情况下不得不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权势关系否定了语言使用者之间绝对平等的可能。除此此外,这种关系也是非相互的,因为两个人不可能在同一领域同时对对方拥有权势。好比学生和老师,在年龄,教育程度,人生经验,社会地位等方面来说,老师比学生来讲要占优势,那么学生在和老师说话时就必须要尊敬有礼貌,无论说话人身处哪个国家,讲什么语言,尊师重道都是应该注意的。

维吾尔族人信奉伊斯兰教,等级权势对穆斯林来讲尤为重要。在家里,男性长者的发言通常被视为家中的权威;在清真寺里,主持日常事宜的阿訇必会受到大家的尊崇。在维吾尔语和汉语中,谈话人之间若是上下级的关系,当面称呼对方的职务,职称,要在前面加对方的名字以示尊敬。例如:王刚校长,买买提主任,等等。汉语里有时在职务前只加姓,如:王校长。维吾尔语中,如若要用敬称称谓他人,不管对方职务,官衔有多高,都要在名字后面加“哥哥”,“姐姐”来称呼以示尊敬。但近些年来受汉语影响,在称呼上也出现了一些简缩现象。如:麦主任,艾书记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汉语中我们可以只留姓省略名,譬如说“王校长”,但是维语人名的第一个字不是姓,所以要避免出现不正确的称谓,最好是不要省略全名,如:艾尔肯书记。

(二)同等影响

“同等”是另一个重要的关系原则,它暗示着人们之间的共有的和一定程度的亲近。同等关系通常是建立在人们有一些共有的经历和社会特征,如兴趣、年龄、宗教、职业等方面的相近。因此,同等关系是是相互的,除了各种客观上的共有,同等是可以建立和刻意增强的。交谈的双方,经常会下意识地向着对方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以期增加彼此的亲近感。

称呼语一般指的是人们交谈时用以指代对方的词语。称呼语一般可分为两类:第二人称代词称呼和姓名称呼。第二人称代词例如:她,他,你,你们,她们,他们,等等。无论关系亲疏,在谈话使用到第二人称代词都是必不可少的。谈话人之间的关系越是亲密,称呼语也越为亲密,例如:王晓刚和李志军,两个人刚认识时,可能会直呼对方名讳或是“小王”,“小李”来代替,但是当两人成为好朋友,就可能以“晓刚”,“志军”来称呼对方,甚至于起一些无伤大雅的绰号,以示亲密。

同样在英语中,初次见面的男女在称呼对方时,都会加上“先生”,“小姐”以示尊敬,但如若两人发展为爱侣关系,那称谓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像“sweetheart”,“honey”等等。中国人不若外国人那样热烈奔放,年轻情侣之间尚能接受“宝贝”字样的称呼,稍年长的夫妻之间可能就无法接受。通过仔细观察,老年夫妇之间的称谓其实更能体现同等性。不少老爷爷老奶奶在称呼自己的老伴时一般都省略名字,而在姓的前面加“老”字,如“老周”,等;当他们和小一辈的人谈论自己的老伴时,通常都会说“你爷爷如何……”,“奶奶如何……”,等;有时候在家里甚至直接称呼老伴“喂”,“哎”。老夫妇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其熟悉程度和亲密程度自然不言而喻,其实这时候称谓方式已然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由于维吾尔族的人名,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他们一般来说没有姓,父亲的名字就是他们的姓,例如:帕丽萨·迪里夏提,帕丽萨是自己的名字,迪里夏提是父亲的名字,也就是姓。维族人在称呼对方时,很少会叫全名,一般都将父亲的名字省略掉,直接称呼为“帕丽萨”,但在书写中,必须写全名,因为维吾尔族里重复的人名太多了。在称呼对方时,如果两人关系比较亲近,那么名字也可以简化省略,例如“依帕尔汗”可以简称为“依帕”,“古丽努尔”简称为“古丽”。但如果是不熟悉的人或是初次见面的人,就不可以省略。

三、维汉亲属称谓比较

(一)汉族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语是指互相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婚姻、法律等关系的亲戚和亲属名称。例如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伯父、伯母、舅父、舅母、姑夫、姑母、姨夫、姨母、堂兄、表妹、侄子、外甥女、继父、继母、继子、养女等。亲属称谓语一般围绕家庭展开,它与家庭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核心称谓语,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完全产生于家庭内部的称谓语;第二,一般称谓语,完全是家庭和家庭之间的产物,当然,这些家庭必须是有血缘、婚姻、法律联系的。

汉族亲属称谓语的构成有三种,第一种称为“血亲”,是指同祖同宗的亲属,也分为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直系宗亲包括: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孙子孙女,等等。旁系宗亲包括:伯父,叔叔、姑姑、堂兄弟、堂姐妹、侄儿、侄女、侄孙、侄孙女。第二种称之为外亲,指的是女系血统的亲属。包括母之血亲、祖母之血亲、姑之血亲、姐妹之血亲、女儿之血亲、侄女或孙女之血亲。如外祖父母,舅舅、姨、表兄弟姐妹、外甥(女),在、侄子(女),等等。第三种称之为姻亲,指的是原本无血缘关系而由婚姻构成的亲戚关系:以女方来讲,包括丈夫、公婆、大(小)姑子、大伯子、小叔子、妯娌、儿媳、孙媳等;以男方来讲,包括妻子、岳父母、内兄弟、大(小)姨子、嫂子、弟妹、姐夫、妹夫等。

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不但繁复且讲求颇多,但亲属之间的称谓语规则比较简单,称呼方式基本上是对上和对下两种,对上辈用亲属称谓语称呼,对下辈称名字或小名。出于礼貌和尊重,下辈不能用名或小名来称呼上辈亲属,上辈对下辈一般也不用“儿子”、“孙子”、“外孙女”之类称呼。如果一个上辈亲属称谓语有几个对象,如:“舅舅”有好几个,“姑姑”有好几个,则通常按长幼分别冠以“大”、“二”、“三”、“小”之类,称呼“大舅”、“二舅”等等。同辈称呼,对年长者一般称之为:“哥哥”、“姐姐”,对年幼者多用名字或小名,但也有用“弟弟”、“妹妹”之类亲属称谓语的。对嫂子、姐夫、弟媳、妹夫的称呼情况与对兄弟姐妹的相类似,一般对嫂子、姐夫用亲属称谓语,对弟媳、妹夫称名字。对堂表兄、姐称呼现在一般也不加“堂”、“表”等字眼,而直呼“哥哥”、“姐姐”,一来比较方便,二来更显亲密,尤其是现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一家只有一个小孩,那么无论堂兄还是表兄,都算得上是比较亲近的哥哥了。

(二)维族亲属称谓

维吾尔语亲属称谓,除了叫法与汉语不同,区分大致相同。维吾尔语亲属称谓语一般无书面语口头语之分,有书面语与口语之分的仅限于个别的称谓词,例如,At‘A(父)、AnA(母)多用于书面语,dada(爸爸)、apa(妈妈)为口语;t‘A;A(叔叔),hAmmA(姨姨)是书面语(这两个词书面语的使用频率也不高),口语为Ak‘A和hodoo。

维吾尔语亲属称谓有直称、间称和描述式三种。基本称谓词都为直称,有bowA(爸爸)、momA(妈妈)、A‘tA(dAdA)爸爸、AnA(Ap‘A)妈妈,等。对姻亲的间称是在上述所举的直称称谓词前加上。对堂、表兄弟姊妹的间称是在的前面加上。对具有亲属关系而又不明确称谓的远亲,则以统称之。由于维吾尔语亲属称谓不分父系与母系,又多以年龄为区分点,故描述式使用频率极高,随时都可使用,比如:(丈夫的哥哥),(妈妈的妹妹)。

按辈分称呼对维吾尔族来说并不是十分严格的,但有一定的年龄层次。为便于叙述,可分五个层次。以我为中心点,我的祖父母辈及其兄弟姊妹,男性称为,女性称为;我的父母及其兄弟姊妹,面称为,对父母的兄,姐及其配偶,男性用“名字+”,女性用“名字+”;父母的弟,妹及其配偶,男性叫做,女性叫做,对岳父母或公婆,面称为,背称为。

相比之下,汉族在宗法等级制的社会中,使用了复杂的亲属制,父系—母系—直系—旁系—姻亲—血亲分别异称,造成了基本亲属称谓非常丰富,例如:伯伯、叔叔、大叔、大爷,阿姨、大婶、大娘、大哥、大姐等等,而它们在维语中仅仅用“”,“”这两个亲属称呼词就可完全表达出来。

四、结语

通过对语言中权势和同等的分析,说明这两个因素对称谓有着很深刻的影响,而对于新疆地区来说,宗教和地域因素同样也是影响维汉两族称谓的重要原因。在对比了维汉亲属称谓之后,发现汉族的亲属称谓相较维吾尔族来说都要繁复得多,汉语里许多不同的叫法,其实要表达的意思都一样,在维语里可能就只有一个称谓语来表达,这不但说明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揭示了汉语与维语之间,不仅有发音和字形的差别,表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Ronald Wardhaugh.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2]陈晓娟.汉维亲属称谓语对比分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9).

[3]李君文.关于中国称呼语的改变.开放时代——随笔·札记,1998(3).

[4]古丽扎尔·吾守尔.维汉交际呼语对比.语言与翻译,2004(3).

[5]王泽民,刘江涛.维吾尔语爱称称谓及其文化意义初探.语言与翻译,2004(3).

[6]孙岿.维吾尔语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 (5).

[7]王燕灵.维吾尔族人名及其文化.语言与翻译,2003(1).

H03

A

1005-5312(2014)23-0185-02

猜你喜欢
血亲权势维吾尔语
权势中的部分等同关系——高等学校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的批评话语分析
骄傲与谦卑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狐假虎威
现代维吾尔语中“-0wat-”的进行体特征
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与权势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