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用郭秀明精神“对标立规”

2014-11-29 14:22梁芝芳
当代陕西 2014年5期
关键词:城关群众精神

文/梁芝芳(本刊记者)

印台用郭秀明精神“对标立规”

文/梁芝芳(本刊记者)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郭秀明精神,向问题“叫板”,深学实查、细照“镜子”、立行立改,筑牢学习教育“第一关”。

集中封闭学习、开设专题培训班、向社会公布问题清单、敞开大门听取意见、立说立行即知即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铜川市印台区在完成活动“规定动作”的同时,创造性添加了一些“自选动作”——把学习教育的课堂搬进群众路线的忠实践行者、全国农村模范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的家乡——红土镇惠家沟村,在全区范围内重温、重塑郭秀明精神,用郭秀明精神“对标立规”。

同时,印台区坚持教育与实践并重,向问题“叫板”,深学实查开局、立行立改亮相,以可观可感的实效取信群众,筑牢学习教育“第一关”。

深学秀明精神

4月12日,惠家沟村郭秀明纪念馆内,一堂特殊的培训课正在进行,参加培训的是印台区各镇办党政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学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习郭秀明感人事迹,大家倾听着、沉思着,边看边问、不时驻足,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和一个个故事,追寻郭秀明的足迹,重温郭秀明精神。

“人均产粮1000斤,人均收入450元,人均移地整1亩,人均植树超3亩……”从郭秀明纪念馆出来,印台区编办主任郭亚强几乎一字不落地背出了惠家沟村“八五计划”的内容。他感叹道:“形式主义要不得!郭秀明制定的‘八五计划’短小精悍,目标实打实,一目了然。而我们写报告,动辄几千字,却往往将最重要的东西掩藏于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中,形式大于内容。”

“郭秀明精神永远不过时,学习身边典型,对于今天的改革和建设、对我区实现改革创新实干兴区具有重大意义。”活动伊始,区委书记延红岩提出,强化学习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力求把学习活动的软约束转变为硬指标,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亚莉介绍,印台区先后举办区级领导干部弘扬郭秀明精神研讨班两期、科级干部学习班10期、党支部书记学习班5期,分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郭秀明精神的时代内涵。同时,相关部门和单位有针对性地举办“财税班”“政法班”“农口班”等;各镇(办)以党委为单位,举办“郭秀明式的好支书学习班”“郭秀明式好党员学习班”等活动,进一步扩展学习的范围和深度。

“每一次重温郭秀明事迹,心头都震颤一次,郭秀明同志永远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爱侠参观郭秀明故居时驻足良久,他说,郭秀明精神之所以经久不衰、常念常新,关键在于它植根于人民群众这片沃土。

观看反映郭秀明事迹的电视教学专题片《生命壮歌》时,区政协主席贾惠民的眼眶湿了。他说:“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铭记人民群众是我们永远的亲人、永远的靠山。做任何工作,只要我们用真情对待群众,用真心服务群众,就一定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阿庄镇党委书记段旭曾跟郭秀明有过一面之缘,在他的印象中郭秀明“特别能说,而且敢说敢干”,硬是带着惠家沟这个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闯出了一条致富路。“这种知难而进的勇气在今天尤为可贵。”段旭说,阿庄镇经济基础薄弱,要想实现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越发展,就要像郭秀明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大胆创新、艰苦创业。

郭秀明亲家的两头牛踩坏了村上树苗,郭秀明坚决要罚,亲家母与他大吵。郭秀明黑着脸说:“公是公,私是私,这款非罚不可!”最后还是他的儿子代交了罚款。这个“一碗水端平”的故事,让林业局局长王金贵很受启发:“一个单位,领导干部就是标杆。只有干部自身正了,才能腰板硬、说话有分量,群众才能信服。”

细照“镜子”找差距

走进惠家沟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村民自发为郭秀明立的功德碑,背面则刻着郭秀明《入党转正申请书》中的一段话:“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不把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我死不瞑目。”这段话,也印在了区上统一下发到全区6507名党员手中的“照镜子、正衣冠、学秀明、找差距”《对照手册》第一页。

翻开《对照手册》,记者看到郭秀明的“五种精神”用醒目的黑体字“突出处理”:知难而进、勇挑重担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无私无畏、敢于碰硬的负责精神,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

“五种精神”后面,附着近20页对照表。表格很简单,共分两栏:左侧为“郭秀明是这样说的”,将郭秀明日记中摘录的内容按照“五种精神”分类,右侧“我的体会反思”一栏则留出空白填写对照结果。

“郭秀明就像一面‘镜子’,能让人照出不足和差距。”区民政局局长路启来用红笔在郭秀明日记中“老黄牛死在犁沟里决不能死在槽头上,哪怕拼上命也要把工程干好”一句下面作了重点标记,还在旁边写了一句话:“党的好政策,还要靠好干部来落实,执行惠民政策走形变调是最大的渎职。”

“我是书记,干事要干到人前面。为让惠家沟人过上好日子,就得舍上自己。”右边,路启来写下了两点体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当干部不是光为自己,要心里装着群众,对得起组织赋予自己的职责,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不作为。”

“学习教育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听取意见、查摆问题贯穿活动全过程。”李亚莉说,区上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深入联系点走访等形式,扎实开展征求意见活动。同时,建立民情收集处理中心、组建明察暗访小组、实行“每周一报”制度,还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和民情呼叫热线,开通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平台,多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调研视察听基层安排,看“门面”多,看“后院”少;在“三公”经费支出限额上,搞“一刀切”,不切合实际……诸如此类的意见,活动开展以来印台区共收集到114条。经过对这些“大事小情”分类汇总,区上初步梳理出机关作风、经济、民生、基层建设、城市管理、实践活动等6个方面的问题35个。

“整改清单”强化责任

对征求意见中梳理出的问题,印台区不回避、不掩饰、不等不靠,即知即改。

4月2日上午,泰山中学老师肖淑娟向区委书记延红岩提了一条意见——去年泰山中学门口新添了一排路灯,但一直不亮,学生下晚自习后只能“摸黑路”回家,不安全。

当天下午,区住建局局长董书平带人到现场查看,很快找出了原因:路灯原本应归市政管,但由于区上和市里沟通不到位,双方没有明确责任,导致泰山中学门口的路灯修好后一直没有并网。董书平立刻打电话跟市政园林局协调,当晚7点摆设已久的路灯一下全亮了。

“群众最不满意的‘四风’问题,我们必须扭住不放;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我们更要解决好。”活动中,印台区委立下规矩:一定要把学习落实到行动上,把行动落实到工作上,把工作落实到效果上,把效果落实到群众满意上。

区委领导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城关街道办一名居民反映,1992年城关街道办(原城关乡)建办公楼时资金紧张,借城关村三组5万元,三组村民先后多次追要,但至今未全部归还,也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基层还存在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的现象。”延红岩当场发火,责成城关街道办事处主任黎瑞“尽快调查核实,妥善处理”,并保证“一定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

三天后,城关街道办向区上递交了调查结果:该居民反映情况属实,1995年城关乡归还5840元,目前还欠城关村三组4.416万元。很快,城关村三组收到了城关街道办1万元的还款,双方达成协议,剩余欠款在3年内全部还清。

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开会、发文件、喊口号;项目审批优化、简化程序,方便基层办事,提高工作效率;整合柳湾一带的闲置厂房、空余土地,建设一个大型批发交易市场;选址建设一处长期性舞台,减少每次演出搭建舞台的浪费;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干部待遇……这是印台区列出的群众反映突出问题“整改清单”,每条整改意见下面都明确注明负责领导和牵头部门,责任一清二楚。

印台镇杨家砭村、虎头村和城关办河东村的村民在2011年已经按政策转为城镇户口,但享受的仍是农村的低保、医保等政策,至今未享受到城镇的相关政策。前不久,区里征求意见时,村民提出要求,区领导立即提出整改意见:城中村群众转为城镇户口后,应尽快落实农转非的相关政策,让居民早日享受到城镇的惠民政策。

这条意见,被分解落实到区人社局,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大军具体负责。看到区上领导的表态,村民们相信,这件事一定会有个满意结果。

猜你喜欢
城关群众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多让群众咧嘴笑
【文学社巡礼】浙江省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鹅浦文学社
甘肃省文县城关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甘肃省文县城关中学烹饪社团课侧记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拿出精神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