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农村沉睡资本

2014-12-01 16:08蒙焕琴廖必俊
当代贵州 2014年26期
关键词:湄潭产权制度产权

蒙焕琴 廖必俊

贵州从1987年建立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并开展第一轮省级农改试验试点,迄今已近三十载。

2014年8月11日至14日,为期三天的“全省农村改革试验项目观摩会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工作现场会”在湄潭、德江、碧江展开。省委副书记李军对会议作出批示,副省长刘远坤、省政协副主席班程农到会并讲话。由省委政研室率队的观摩团一行历时三天,实地考察了湄潭、德江、碧江三县(区)12个观摩点。

土地流转兴产业富百姓

秋雨中,茶香润泽的湄潭就像一片绿色海洋,蕴藉着新农村发展磅礴的力量,展示着农村改革铿锵奋进的步伐。

“在湄潭,看得见的是茶海,看不见的也是茶海。正是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撬动了湄潭茶产业加速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进程。”湄潭县人大主任郑方愉快的说。

湄潭县以农村改革试验为契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新(改)建黔北民居累计达38000余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点200余个,成规模、上档次的黔北民居新村示范点161个。农家建设由“富、学、乐、美”向收入多元化、生活时尚化、居住庭院化、管理民主化的小康社会迈进。

在2008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后,湄潭县核桃坝村村委会所在地已配套建成了四条街道,完善了排污沟、生活垃圾堆放场、停车场、通讯网络、自来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同时统筹建成了学校、医院、老年公寓、茶青交易市场、乡村旅游接待中心、文体广场等公共设施,逐步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黄家坝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有2346户承包户开展土地流转,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143份,流转土地达21108亩。该中心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原则下,规范了农村土地流转行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规模化流转、产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

谈起土地流转的发展方向,省社科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牟代居说,今后的土地流转将更加趋向集约化和科技化。建立好每份土地的档案,更有利“配方施肥”,运用大数据深入分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日照系数、保水保肥、PH值等相关数据,做到因地制宜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更要兼顾到双方利益,实现合作双赢。

产权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2010年前,因交通区位和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资本不愿来、人才留不住,德江处在工业发展滞后、群众致富无门,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德江县金融办主任舒小平说,德江是一个县域金融匮乏县。依照现有的农村金融政策,农户和中小企业发展产业缺乏合法有效抵押物,面临贷款难;银行支持优质农业户和中小企业有法律政策障碍,面临贷款难。为了破解农村发展产业融资难、难融资矛盾,德江先行先试,于2012年9月在煎茶镇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宅基地上的房屋所有权“三权”抵押贷款工作,为发展农业产业,为农户创业开办的微型企业、园区企业及乡镇个体工商户贷款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德江县为“三权改革”进行了较为全面、符合实际的制度设计。出台了《关于开展“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三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和处置预案》,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分别颁发了关于农村林权、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居民房屋等4个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从2012年底开始,铜仁市碧江区推行农村“三权”确权,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碧江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8月13日,当观摩团走进碧江区产权交易中心、铜仁市房产交易中心、碧江区灯塔办事处产权交易中心,呈现给观摩者的,是在一套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下,实现有效破解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激活发展内生动力的农村产权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成熟运作流程。

参加观摩会的黔南州委政研室副主任、小康办主任宋祖香说:“湄潭、德江、碧江这三个县(区)解放思想力度大,农改试验工作力度大,用实招、出实效,真正做到释放改革红利,加速经济社会发展。要把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带回黔南去,将黔南的农改工作推向深入。”

碧江区自2012年底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等“三权”确权工作以来,始终坚持“确权是基础、转化是目的、配套是保障”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实现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出效益的可喜局面,激活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农村土地权确权后,农村土地流转有了法律依据,农民不再担心会被别人非法占有,对推进农村土地集中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林地确权后,有利于林地的承租、开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样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守住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实惠。

通过“三权”确权,产权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有效解决了融资难的瓶颈。碧江区通过建立产权抵押贷款担保风险基金,解除了产权贷款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民用产权抵押办理信贷资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全区办理地权54272本(宗)(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7188本、宅基地使用权证27084宗)、房屋产权证3158本、林权证51400宗。改变了以前农村资源因无“身份证”而不能进入市场交易的状况,为产权流转、抵押融资奠定了基础,破解了融资难题。共办理产权抵押贷款1000余户,产权融资达1.2亿元,吸纳和激活各类资金10亿余元。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村资源得到有效流转,城乡要素实现集聚整合,产权融资产生了明显效益。

在堰塘乡高家湾现代农业观光园,丰彩大地公司负责人吴廷中说:“多亏了金融制度改革,农业产业规模才得以发展壮大。”

2012年,德江县财政用土地收益资金8000万元作风险担保金,搭建融资平台,大力推进“三权”抵押贷款业务,激活了县域内300亿元农村沉睡资本,带动30多亿房开资金、40多亿工业创业金、60多亿民间资金参与德江经济社会发展,催生出巨大的内生发展动力。

“三品三表”破解金融难题

在德江县,观摩团还对企业“三品三表”、股金酬金租金“三金”农民给予了很高评价。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主任李裴说:“尤其是‘三品三表,把企业家的人品、信用纳入到考评体系中,把市场经营和道德结合起来,既有中国特色,也有贵州特点。”

“三品三表”是指,以企业(法人)的人品、产品、抵押品和电表、水表、财务报表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根据得分将企业信用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并授予相应的贷款额度。

始自2012年10月的“三品三表”,包括企业法人个人品质、信誉、责任心、经营管理能力;产品质量、销量、科技含量;企业及企业主个人的不动产,企业的设备厂房、应收账款、仓单、订单。每月的用电总量、产品单位用电量;每月的用水总量、产品单位用水量;企业的财务制度建设,总收入、总支出、损益情况。

得分90分以上为优,授信额度300万—500万元;80—89分为良,授信额度100万—200万元;70—79分为中,授信额度50万—90万元;69分以下为差,授信额度50万元以下。给予考评等级为“良”及以上的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信贷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参评企业得实惠:连续四个季度考评等级为“优”的企业免征当年企业所得税,商业银行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其调增不低于50%的授信额度;考评等级为“优、良”的企业分别享受比其他同类企业下浮10%—5%的贷款利率优惠;各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定期从考评等级为“优”的企业中评选出“德江县最具融资价值企业”,在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上滚动宣传,为企业树立品牌效应,提升企业知名度。

对企业进行“三品三表”信用考核,着力解决入驻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企业、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其他加工制造业等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以德江县政府、人民银行牵头,各金融机构、企业主管部门参与。参与部门分别与县政府签订责任书,明确各方职责,对“不作为、迟作为、乱作为”的责任单位进行问责。

8月14日,在铜仁召开“全省农村改革试验项目观摩会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工作现场会”,省委副书记李军在批示中指出,新鲜的经验在基层,生动的实践在群众,希望各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及从事农村改革试验的同志们,深刻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准确定位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改革,找出方向、找出路子、找出指导面上的经验,及时把好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提炼,更好地发挥试验区、试点县为各级决策服务的作用,为贵州农村改革再立新功。(作者单位:贵州省委政研室 责任编辑/岳 振)

猜你喜欢
湄潭产权制度产权
米东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湄窖酒业大事记
胡锦涛三到湄江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分析
浅议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
100个县将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黔北湄潭翠芽 明前品质最佳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产权
“小产权”为什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