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金谷畔“城工”之路

2014-12-01 16:20金德俊石琳玉王铁清
当代贵州 2014年26期
关键词:路网工业化城镇化

金德俊++石琳玉+王铁清

金秋时节走进福泉,从葛镜桥头到马遵高速,从洒金谷畔到产业园区,从城镇社区到乡村农家,处处焕发出盎然生机。

近年来,福泉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全省“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立足黔南州“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坚持“提速、转型、升位,推动跨越、构建和谐、率先小康”的目标,注重在抓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结合、融合上下功夫,将全市行政区划由“2街道办事处9镇6乡”调整为“2街道办事处5镇1乡”,并按照“镇园合一”的原则,对地域相近、产业趋同的园区实施整合,开拓了以城镇化为引领、工业化为引擎,科学发展、率先小康的“绿色磷都·幸福福泉”“城工”之路,在工业化城镇化实现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增速加快、效益向好、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城建兴市

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按照建设成为黔中经济区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黔中重要交通节点城市”的战略定位,福泉市在城镇建设上结合“突出核心、规划引领、路网先行、产城一体、加速聚集、快建新区、稳改旧城、东拓西展、彰显特色、培育强镇、打造宜居”的城镇建设思路,坚持高品位规划设计、高规格项目建设、高层次中心城区带动、高规模资金投入的“四高”原则,全力推进全市城镇建设加速发展,投入1000万余元完成《福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新区路网等52项规划编制,城区规划面积从14.1平方公里增加到33平方公里。

此外,把城镇化建设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福泉城市内涵,全面推进“一城一线两区三镇五带八组团”建设,着力构建城北对外交通区、古城文化旅游景区、中心商务区、文体中心区、行政次中心商务区、行政服务区、金鸡山居住区、火车站物流区、马场坪小河口物流区九大城市功能区。

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和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发展配套服务业,不断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要求和实体经济发展新需要,推动产城一体建设。

2013年,福泉市实现全年城镇建设投入资金逾40亿元,同比增长73.6%,新增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4.46%,同比提高2.45个百分点。今年来,福泉市出台政策明确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融资7亿元全力加快牛场、龙昌等示范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5个1”工程(即推进1个产业园区、1个高效示范农业园区、1个城市综合体、1个100旅游景区和1个示范小城镇),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50套,完成分配262套,并启动了389户4.1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

在路网建设方面,福泉市按照“东拓西展、向南发展”的思路,以路网建设为引领,把路网建设作为扩容提质的重要抓手,加大基础建设工作力度,配套支撑工业发展、城镇建设,通过快拉路网,初步形成了金山城区“五横五纵”环形交通路网,盘活提升了路网周边5000余亩的土地价值。

“城镇化建设支撑靠工业,工业化发展的红利也体现在城镇化建设上,只有工业经济发展壮大,城镇化才能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才能实现产业同和、产业互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福泉市委书记张仕雄如是说。

今年以来,福泉市启动实施和在建项目共152个,总投资达200余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约22亿余元,其中路网类项目19个、房地产类项目13个、城市综合体项目52个、民生类项目38个、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他项目52个。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其中新区一期路网完成路基、绿化等施工,形象进度达80%以上;新区二期路网全面开工,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总工程量的20%;城市主轴南段改扩建完成投资2.8亿元,形象进度达45%;西环线已全线贯通,正在进行附属工程施工,形象进度达90%;湘福商贸城、福泉花园三期、麒龙国际等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完成投资6.6亿元;美盛观邸、山水北苑、金域龙庭二期等房产项目进入主体施工,完成投资8.75亿元。

与时俱进

构建工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在工业发展上,福泉市以建设“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平台,依托磷矿资源富集和先进的磷煤化工技术优势,找准“煤磷电”一体化基地建设结合点,围绕“生态工业园”、“现代商贸区”、“开放合作地”功能定位,着力把福泉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中国磷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区,实现磷化工的循环发展、绿色发展,进一步打造西南现代商贸物流枢纽、贵州产业转移最佳承载地、贵州省千亿级工业产业园区和黔中战略新兴产业增长极。

作为全国重要磷化工生产基地之一,福泉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围绕主业、做大总量、成龙配套、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全力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努力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依托“一区八园”园区组织架构,大力培育“一基两核五园七产业”,在继续强化煤电磷一体化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着重发展轻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物流产业,初步形成“一主为主、多元产业”支撑格局,产业结构“调优补短”战略初见成效。

同时,面对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福泉市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为主导,以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为取向,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与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重点围绕磷化工工业废弃物“清零”,大力招引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不断延长磷化工产业链,形成了“产业龙头-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循环工业发展之路,实现“绿色磷都”的华丽蜕变。

“瓮福磷煤电、煤电铝一体化是黔南工业的重要支撑,福泉已经明晰了‘一基三园七产业的发展思路。在‘一圈两翼新格局中,将进一步加快与瓮安的同城化、产业一体化,与都匀的产城互动和融合发展,合力推动‘泛都匀核心重点突破,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张仕雄的一席话给福泉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

在上半年全省县(市)经济发展综合测评中,福泉市总分为74.02分,在31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21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个位次。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7.07%,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3.8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也开始在分化中孕育、成长,并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立足“一圈两翼”

绘制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

福泉市立足全州“一圈两翼”发展新格局,按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千亿级工业园区建设要求,以煤电磷、煤电铝一体化为支撑,重点推进“两个一体化”融合发展,在做大做强传统磷化工产业的基础上,配套发展了能矿(化工)装备制造、轻工、物流、新型建材、氟、碘、硅和新材料等相关产业,促进了全市工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技术创新为传统磷化工行业和工艺技术装备大型化、成套化、国产化,产品升级,产品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推动和引领作用,加快了该市磷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园区精细磷煤化工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不到50%提高到80%以上,为福泉市打造煤电磷、煤电铝一体化千亿园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两个一体化”为主导,关联产业多元支撑、耦合共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今年,福泉市预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65亿元,同比增长23%,总量在全州排名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在全州排名第二;工业固投完成55.2亿元,同比增长15%。“2014年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确保实现全市“十二五”规划目标攻坚之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福泉市必须坚持发展主基调,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积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方面进步。”福泉市长刘华龙反复强调道。

统计显示,2013年,福泉市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2.24亿元,同比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亿元,同比增长42.67%;财政总收入完成15.52亿元,同比增长27.0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12亿元,同比增长47.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00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99元,同比分别增长22.78%和12.9%。

如果说工业化是发动机,那么城镇化就是助推器。福泉市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充分挖掘工业化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大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深度融合,“双轮”驱动,走出一条具有福泉特色又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之路。(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路网工业化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