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引发“鲶鱼效应”

2014-12-01 16:23石芝谋
当代贵州 2014年26期
关键词:塘村德福第一书记

石芝谋

“各位父老乡亲,按照县委的部署,今年我到中塘村任‘第一书记了,请不要把我当外人哟!”这是绥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德福,在中塘村召开群众代表会时的开场白。中塘村离县城有40多公里,交通不便,属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进村”。

今年上半年,绥阳县在全省非经济强县考核中排名第三,发展士气锐进。然而,在中塘村这样的边远村寨,经济基础薄弱,观念封闭保守。有些村干部抱着“得过且过、但求无过”的想法,工作积极性不高。

如何让村“两委”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今年7月起,绥阳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选派8名县委常委进驻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

“选派县委常委担任后进村党组织的‘第一书记,就是要发挥政治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从班子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整顿后进党组织,从而达到班子强化、群众满意的目的。”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介绍。

立说立行。派任到后进村任“第一书记”的县委常委,当即召开党员座谈会、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了解村“两委”运行状况,帮助软弱涣散党组织找准问题症结。

“目前,我们宜安社区最重要的是明确发展规划,以养殖大户胡灿学为龙头,扩大养殖规模,形成自己的品牌。”经过调研,担任蒲场镇宜安社区“第一书记”的县委副书记刘强在党员群众恳谈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小关乡是全县金银花发展的主战场,我们要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努力成为群众致富的好帮手。”在小关乡青杠林村发展“会诊会”上,派任该村“第一书记”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薇言之切切。

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八位县委常委分赴派驻村,以 “第一书记”的身份履职,深入开展“知民情、懂民心、化民怨、谋民福”活动,引导和帮助基层党员群众干事创业。

按照活动要求,“第一书记”每月定期到包保的“后进村”进行实地调研,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重从“产业强村”上入手,帮助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帮助所在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除此之外,“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县委常委的资源优势,积极协调农牧、林业、人社、银行等部门,为所在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信息、资金支持,并按照结对帮扶的要求,采取“1+1”、“1+N”的结对帮扶模式——每名“第一书记”结5户穷亲、联系10户困难群众、每月至少开展1次帮扶活动。

县委常委任“第一书记”,在“后进村”建立“思想引领、工作指导、任务加压、要求从严”的帮带和督促机制,组织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培训,开展党务村务、民情民生等方面研讨,关心过问村里重点工作、重要任务完成情况。由此,“第一书记”产生了“鲇鱼效应”,激活基层发展的“一池春水”

“以往,我每天就是按照镇里的要求抓烤烟、抓计生、抓安全,搞常规工作,刘德福书记来我村当了‘第一书记后,我们的思路变了,除了抓常规工作,还要抓长远规划。”枧坝镇中塘村总支书记周正强说,自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第一书记”进村入户,深入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活动,已为基层办实事100多件。(作者单位:绥阳县外宣中心 责任编辑/姚 远)

猜你喜欢
塘村德福第一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第一书记
半世纪前的广州下乡知青回“娘家”
肖家塘村的路(外一首)
四年,一个山村的转变
百元大钞砸到你
加盟厚德福熟食 你找到能干一辈子的好项目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博士厅长沦落千万巨贪,被“转手”的情人是内鬼
百元大钞砸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