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泼墨山水推向高峰的刘知白

2014-12-01 16:31顾朴光顾雪涛
当代贵州 2014年26期
关键词:画集泼墨变法

顾朴光 顾雪涛

泼墨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画法,因用淋漓的水墨和豪纵的笔势描绘物象,在绢纸上造成如泼如流的效果,故名。相传泼墨始于唐代王洽,但王洽的画早已不存,使我们无缘目睹其“庐山真面目”。王洽之后,宋之“二米”,元之高克恭,清之石涛等,他们的山水画都有“泼墨”的元素,但只是浅尝辄止,并未真正把墨“泼”起来,反倒是梁楷的人物和徐渭的花卉较多地采用了泼墨画法。当代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艺术创立了泼彩山水,可是他的“泼”是把墨彩倒在绢纸上,而不是用笔画出来的,乃中西合璧的一种革新;纵览唐宋以来的山水画史,在传统绘画文脉基础上将泼墨山水推向高峰的,首推刘知白。

刘知白,名庭坦,号知白,又号白云,别署老藤、老梅、野竹翁、如莲老人等,1915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书香门庭。少从外祖父黄彦邦学习诗文、书法,18岁入苏州美专,20岁成为著名画家顾彦平的入室弟子,得以住进顾氏“怡园”,在乃师指授下遍临顾氏“过云楼”藏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刘知白携眷漂泊于西南各省,靠教书和刻印鬻画维持一家生计。建国初定居贵阳,先后在贵阳市工艺美术厂和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71年下放龙里县洗马河,次年返回原单位;1987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系贵州省美协会员、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贵阳市人大代表、贵州省劳动模范。2003年病逝;有《刘知白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刘知白》等多种画集出版。

刘知白的绘画生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55岁前是学习传统、力追古法并开始跳出前人窠臼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主要学习“二米”、“二石”、梅清和宾翁,同时也注意师法造化,作品已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感受,但个人风格尚不鲜明。56岁到78岁是第一次变法的时期。这次变法的契机是洗马河的下放生活,以及龙里、织金、黔西的山水游历,由于得山川之助,他的画羽化成蝶,形成了两种个性鲜明的风貌,一为细笔,一为泼墨,它们都来自贵州的真山真水,但已被充分人格化了。生命最后十年是衰年变法的时期。为了开创泼墨山水的新境界,他有意识地削弱甚至消融了线迹笔踪,而大大加强了墨和水的作用,以墨驭笔,寓笔于墨,以水破墨,化形于水,构建了泼墨与破墨互用,具象与抽象交融的自家之法,将文人画脉的泼墨山水推向了高峰。刘知白最擅长画云山、雨山、雾山、雪山、夜山,作品空灵、浑朴、苍逸,元气饱满,酣畅淋漓,既富于禅道气息,又充满现代精神,把贵州山水湿润多雨、植被繁茂、云遮雾罩的特点描绘得极为精彩生动。其泼墨山水的代表作有《雪岭晨霭》、《苍岭浮翠》、《黔山清寂》等。

刘知白一生坎坷而平凡,在漫长的岁月里,无论时局怎样变化,他都安贫守素,不废笔砚,于晚年终有大成,获得行内的极高评价。随着岁月的推移,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画家和美术评论家,都把刘知白同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相提并论,推许他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山水画大师之一。(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画集泼墨变法
徙木立信
挥毫泼墨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丰子恺《护生画集》不仅是祝寿作品
6月,鸟语蝉鸣绿树成荫
徙木立信
我的一本画集丢了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
王安石变法之历史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