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唯一一家民企入围500强的喜与忧

2014-12-01 16:36
当代贵州 2014年26期
关键词:营业额增加值浙江

杨柏,资深记者、编辑,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客座研究员。香港经济导报执行总编辑,曾任中国青年报贵州记者站站长、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经济瞭望》周刊主编、理论部主任。著有《走进大山》、《迎接挑战》、《横向布局中国》等十余部专著。

8月1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14中国民企500强排行榜,贵州有一家民营企业以年营业额158.7亿元,列于第254位,成为贵州此项年年刷新的历史记录奖牌的获得者。最初,在微信上读到这个消息时,不免有点兴奋。于是又找了更多的报道来读,结果感觉又像兜头被泼了一盆凉水。

据报道,2014中国民企500强排榜中,企业年营业额在2000亿元以上的共7家,2000—1000亿元的9家,1000—500亿元的27家,500—200亿元160家,200—100亿元253家。百亿及以上企业超过了91%,说明改革开放35年中国民营经济第一方阵阵容的飒爽。可是如要以行政省为单位领回自己的孩子,你会发现,浙江入围达138家,位居第一;贵州、吉林,却都是1家,倒数第一。贵州和吉林与发达地区形成了鲜明落差,凸显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本来一件高兴的事,为什么又让人兴奋不起来?想了几天,我觉得这恐怕首先要从“起得早”与“走得如何”,两句话中去找某种解释。从1978年启动改革以来,贵州至少有两件“起得早”的事有口皆碑:一是农业改革贵州较早实施了包产到户。当年池必卿书记的名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上了人民日报;二是20世纪80年代贵州就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个民营经济改革试验区。得益于此,贫穷落后的贵州,才一路走来,有了民企入围500强“摘帽子”的业绩。有消息说,2013年,贵州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3400亿元,占比43%,对贵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然而,与沿海发达省区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大概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包括我在内的一群贵州“小老乡”,曾在深圳听过老书记朱厚泽讲他到浙江考察民营经济的情况。也有报告表明,2012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为2211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3.8%,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20107亿元,占GDP的58%。2000-2012年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保持在60%-70%之间。从发展速度看,1979-2012年,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8.2%,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年均增长26.4%,大大快于按现价计算的GDP年均增长速度(18%)。在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下行压力的弱增长阶段,浙江民营经济,仍贡献非凡,相形之下,对后来者真是有点醍醐灌顶了。

与浙江相比,另一个有意思的视角是本次入围500强企业的行业及产业结构。在浙江上榜的138家企业中,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其次居于房屋建筑与房地产业,与整个上榜企业涉及的行业产业结构相符。2014中国民企500强营业额上万亿的一共4个领域:分别为:一是制造业,73890亿元;二是批发零售业,17234亿元;三是房地产,14870亿元;四是建筑业,10132亿元。与此对应,浙江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总体呈现的是“二、三、一”格局,入围企业经营也多数在制造业,28家在房地产与建筑业,符合也说明浙江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向服务业过渡的历史阶段;而贵州唯一入围的企业是房地产公司,与浙江比,则表明贵州的经济结构与水平还没走出“农转非”的发展阶段。同时一个有趣的现象也意味深长,贵州这家入围企业是在把房地产业包括在内的第三产业里做大的。而今,中国房地产暴利时代已然结束,贵州经济与房地产、与第三产业如何理清头绪,势必会成为一个须着手解决的问题。

按照哈佛商学院的经典定义,产权是企业生理基础的DNA。我国企业改革,从企业承包开始,一路走来,在所有制上的思路,基本可以解读为是不断废除极左的“一大二公”,通过制度创新,引入民营化基因,使虚拟的产权关系,有了归属安排,从而重建了市场基础,激活了大批企业。有句老话说,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有多成功,一个标志就是看产出多少明星企业。此次500强排名的前7家,营业额总和已达16760亿。这个数字,拿到国际上比会超过不少小国家;在国内则超过2013年GDP排名第15名内蒙古及以后的15个省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约是贵州经济总量的2倍。可见打造好企业,本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营业额增加值浙江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Mother
Task 2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数字经济 浙江这么干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
2015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计算营业额
中国餐饮年营业额突破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