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文:用公益诠释价值

2014-12-01 00:06
印刷经理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江夏区印刷厂武汉

郑健说,他一生有三个梦想:青年时期想入党,23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定了人生方向;而立之年想创业,结果做到了董事长,奠定了经济基础;第三个梦想就是为社会、人民多做贡献,让人生更有意义。

1993年,刚满三十岁的郑健从原国营新文印刷厂下海办企业。创业初期,他曾经开过超市,当过经销商,经营过电脑纸品,开发过专用汽车,在饱尝了艰辛和磨难后,终于迎来了收获季节,公司经营渐入佳境。

事业已获成功,梦想业已实现,今后的路该怎样走?郑健面临一个崭新的问题。这时候,原国有武汉新文印刷厂由于体制僵化、包袱沉重、设备落户,不少工人下岗了。看到工厂一天天衰落,昔日同吃同住的兄弟姐妹一张张苦闷的脸,郑健决定为他们做些什么。

1998年4月,他请来美国英泰克公司,与国有武汉新文印刷厂三方合资,成立了武汉新文票据印刷有限公司,而他也被三方一致推选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从此,郑健带领着武汉新文,正式踏上了公益之路。

待身边人如亲人

郑健十几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地养大了兄妹几人。后来他拿着国家的奖学金,顺利完成了学业。“党和人民就是我的父母”,是郑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把狭义的孝道推而广之,把满腔的爱毫不吝啬地洒向了最需要帮助的老人与孩子。

原新文印刷厂的退休职工因工厂经营困难报销不了医药费,郑健顶着改制前企业巨大旧债的压力,筹措八十万元一次性交清了医疗保险费用,使170余名退休老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原新文印刷厂八十岁的退休老工人张有英不会忘记,在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绝望困境时,是郑健派来了办公室与工会的人员,不仅为她全程操办了丧事,还给她留下了2000元的营养费。从此,逢年过节公司都会派人给她送去米、油,公司的共产党员们还经常到他家帮助提水、扫地、打扫卫生。

患有间歇性精神障碍的孤寡老人朱能汤同样不会忘记,每逢公司春节吃年饭,郑健总是派人把桌上的菜给他送去一些。2004年公司为他置办了崭新的被褥垫絮,2005年底又给他添置了一套名牌羽绒服,他走到哪里都指着新衣裤神气十足地对别人说,“这是郑总派人给我买的!”

西城壕社区的老人们不会忘记,是郑健捐款给他们置办了保健设施;雄楚楼社区同志们也不会忘记,每年春节前夕,郑健都派人给社区的贫困老人送去钱、米和油。江夏区法泗中学的同学们更不会忘记,郑健多次莅临该校,给学校添置教学及生活设施。

2003年4月29日,公司的汽车在送货时被别的车撞了,司机余品诚颈椎受挫伤。家属魏运凤焦急万分,她一是担心余原有劳动合同已满,没有续签新合同,目前是在公司做临时工,怕公司甩手不管,二是虽然外地司机负主要责任,但对方付了5000元就不见了人影,医疗费用怎么办?三是小孩正值高考,自己身体又不好,今后日子怎么过。

郑健听到信息后,马上派副总赶往十堰,把伤员从普通医院转到当地最好的医院,派人日夜护理。考虑做手术有风险,郑健指示副总:做手术事不宜迟,公司代表家属签字,一切后果由公司承担。手术后余品诚手脚有了知觉,但不能活动,郑健听到有种德国产的神经生长因子可能有效,连忙派人赶往同济医院,找熟人买来药品火速送往十堰。等家属了解到余的伤情时,余已渡过危险期,情况大为好转。

此时,余的医疗费用已达十几万元。为了让这个不幸的家庭免除后顾之忧,郑健指示公司有关部门与余品诚重新签订合同,办理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逢年过节还亲自前去探望。2006年初,武汉电视台《都市写真》节目的记者采访了余品诚夫妇,这夫妇俩流泪了,他们说如果不是郑健的善良、果断、慷慨,余品诚可能早就没命了。虽然余品诚要恢复到以前状况还有待时日,但电视屏幕上的他,却笑得那样灿烂与欣慰。

视扶贫救困为己任

郑健经常说,没有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不可能有我的今天。所以回报社会、反哺人民、赈灾、扶贫成了他的责任与任务。当别人问及郑健,他到底向社会上捐助了多少钱物时,他笑而不答。武汉新文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说,“郑总把赈灾、扶贫当作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信手做来,从不做记载。”但是办公室的几个人稍加回忆,便有了如下文字。

1998年抗洪,郑健不仅积极完成抗洪任务,还向抗洪一线的中华路街、社区捐助5000元。

1999年原国有新文印刷厂失火,厂房设备受到很大损失,当时郑健自己的企业才刚起步,资金比较紧张,但他马上送去了2万元人民币和一台机器,帮助该厂迅速恢复生产。

2002年政府号召对口援藏,郑健立即在西藏乃东地区投资50万元,建立了一个民俗文化园,并捐款3万元。

2003年抗击“非典”,郑健主动到武警部队及武昌区卫生防疫站,捐款5000元慰问战斗在抗非一线的武警官兵及医务人员,并派属下给西城壕社区送去消毒药品和口罩。

2004年向江夏区相关部门捐款2万元。

2004年向江夏区法泗乡捐款3万元。

2005年向改制后的上海第二十二印刷厂贫困职工捐款5万元。

2005、2006、2007年订报扶贫捐款1.5万元。

2006年三次向武昌区慈善总会捐款3万元。

2006年向公司“党员帮困基金”捐款500元。

2007年购买“吴天祥扶贫明信片”捐款1万元。

2007年4月向武汉晚报倡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喝上牛奶”的“喝奶工程”捐款2万元。

2007年6月2日参加武汉市“爱心一日捐”活动,捐款2万元。

2007年7月向武汉市十大爱心企业评选活动捐款3万元。

2007年8月参加武汉市城运会活动捐款8000元。

2007年10月在武汉市中南医院向绝症妇女汪晨晨捐款3000元。

2007年向中华路街慈善总会捐款5万元。

2002年以来,郑健先后向慈善机构、困难职工、残疾人和社会救助活动捐款四十余万元。

2013年10月为“美丽武汉,大爱江域”社会公益捐赠5万元。

民营企业的追求是什么?很多人会答,利益最大化。但郑健却并不这么认为,他在企业内建立工会、保障职工利益,辞去总经理职务,用一大半的时间去了解社情民意,捐资数十万元、助困扶贫,他常说,“‘利不是我的全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才是我的追求!”

猜你喜欢
江夏区印刷厂武汉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决战武汉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掠影
扶好“素质”管好“规范”—— 武汉市江夏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经验
重塑城管新形象——记武汉市江夏区城管委主任范汉斌